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更多相互交流及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充分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合作学习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当代教育理念相得益彰。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一向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主导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合作学习创造了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一般要求学生立即并且准确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羞于在课堂上发言。而合作学习营造了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这是评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味依赖于老师。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不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语言及对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突出问题
1.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任务分给各小组后,有的学生不认真参加小组讨论,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参与小组活动,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成员之间不商量、不讨论、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并不鲜见。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合作学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成效。
2. 对问题的探究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接受一项合作学习任务之初并不能准确把握此次合作学习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因此在之后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甚至是走过场,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3. 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在整个讨论中表现活跃,甚至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英语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少有发言的机会,长此以往,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有效应用
1. 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首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英语学习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情况,其次要考虑到不同的授课内容和课堂环境,综合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分组。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小组成员在能力、性别上能达到基本均衡。在性格上,内向型与外向型相互补;在性别分布上,男女生成员搭配等等。
2. 合理调控小组进程。在合作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扮演着准备者、参与者、推动者的角色。首先,教师作为准备者,应该准确把握授课内容、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大胆、灵活运用教材,合理计划小组讨论时间和方向。其次,作为参与者,教师应适时调控小组讨论的节奏、进度,让学生多思考,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发言、自我表现的机会。最后,作为推动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教师的肯定和赞许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
3. 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核、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每学期末进行考核时,教师可将学生的笔试成绩作为基础分,占总成绩的比例可规定为80%,将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估分数作为附加分,占总成绩的比例达20%。通过设置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又关注学生平时的合作学习表现,能够更合理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推动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一向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主导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合作学习创造了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一般要求学生立即并且准确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羞于在课堂上发言。而合作学习营造了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这是评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味依赖于老师。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不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语言及对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突出问题
1.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任务分给各小组后,有的学生不认真参加小组讨论,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参与小组活动,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小组成员之间不商量、不讨论、各自为政的现象也并不鲜见。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合作学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成效。
2. 对问题的探究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接受一项合作学习任务之初并不能准确把握此次合作学习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因此在之后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甚至是走过场,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3. 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在整个讨论中表现活跃,甚至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英语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少有发言的机会,长此以往,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有效应用
1. 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首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英语学习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情况,其次要考虑到不同的授课内容和课堂环境,综合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分组。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小组成员在能力、性别上能达到基本均衡。在性格上,内向型与外向型相互补;在性别分布上,男女生成员搭配等等。
2. 合理调控小组进程。在合作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扮演着准备者、参与者、推动者的角色。首先,教师作为准备者,应该准确把握授课内容、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大胆、灵活运用教材,合理计划小组讨论时间和方向。其次,作为参与者,教师应适时调控小组讨论的节奏、进度,让学生多思考,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发言、自我表现的机会。最后,作为推动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适时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教师的肯定和赞许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
3. 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核、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每学期末进行考核时,教师可将学生的笔试成绩作为基础分,占总成绩的比例可规定为80%,将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估分数作为附加分,占总成绩的比例达20%。通过设置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又关注学生平时的合作学习表现,能够更合理的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推动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