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期提前,但他们不能超越精神饥渴和心理断乳这一特定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情感脆弱,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致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
一、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人格
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人格,就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他面对学生所展示的,是教师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格威信的建立。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如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家,都是如此。在树立人格威信,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时,教师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充满活力,总能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情绪
要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总是那样年轻而富有朝气,那样地热爱生活、奋发进取并具有吸引力。把生活中的不幸、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他永远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欢颜去感染学生;他务实而不做作,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小聪明,也不在学生面前贬低他人人格。总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胸怀坦荡,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和失败
这既表现出了一种坦诚磊落的胸怀,又体现了一种高尚师德。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勇敢地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学生的胜利。一次,他的学生递上一份实验报告单,巴甫洛夫仔细看了以后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这位学生再次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又拿着实验数据见老师,巴甫洛夫仍不以为然,后来当巴氏亲自做了这一实验后,他立即把那位学生叫来,痛快而真诚地向学生宣布“教师失败 了,你是胜利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显现了“身教”重于“言教”。它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鲜明地表现出老师的谦虚和胆识,也更赢得了学生的敬仰。
3、宽厚谦和,经得起学生的批评或故意“发难”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的批评或发难,应坦然处之,正确对待,这是教师自信力的表现,更是教师人格的升华。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是善意和诚恳的,这是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更何况学生的故意“发难”,有时是产生于教师工作中的某些失误。那种对学生的批评“不屑听”甚至耿耿于怀,对学生的“发难”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都反映了教师底蕴的单薄,心胸的狭隘,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毫无裨益。
二、以学识的力量教育学生
才学高深,知识渊博,历来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们或许可以原谅和理解老师的严厉甚至死板,但无论如何不会原谅和理解老师的才学疏浅或不学无术。一个缺乏真才实学的教师,即使他性情温和忠厚,也难以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因为人格力量的形成 ,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正是沈元教授的欣慰之处:渊博的知识随时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可见,教师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修养,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更要不断调整、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具进以适应知识的更新。
三、以行动的力量激励和感染学生
常言道:“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不仅要求体现教师人格和才学的真、善、美,而且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空洞的说教历来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并在纪律管理上具有权威性。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试想一下,一个在学生面前乱丢垃圾、果皮的老师怎样去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呢?如果教师在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上不拘小节,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加约束,放任自流,那就会削弱以至丧失教师的人格魅力,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还是让我们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勉励自己吧:“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一、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人格
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人格,就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他面对学生所展示的,是教师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格威信的建立。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如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家,都是如此。在树立人格威信,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时,教师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充满活力,总能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情绪
要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总是那样年轻而富有朝气,那样地热爱生活、奋发进取并具有吸引力。把生活中的不幸、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他永远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欢颜去感染学生;他务实而不做作,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小聪明,也不在学生面前贬低他人人格。总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胸怀坦荡,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和失败
这既表现出了一种坦诚磊落的胸怀,又体现了一种高尚师德。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勇敢地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学生的胜利。一次,他的学生递上一份实验报告单,巴甫洛夫仔细看了以后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这位学生再次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又拿着实验数据见老师,巴甫洛夫仍不以为然,后来当巴氏亲自做了这一实验后,他立即把那位学生叫来,痛快而真诚地向学生宣布“教师失败 了,你是胜利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显现了“身教”重于“言教”。它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鲜明地表现出老师的谦虚和胆识,也更赢得了学生的敬仰。
3、宽厚谦和,经得起学生的批评或故意“发难”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的批评或发难,应坦然处之,正确对待,这是教师自信力的表现,更是教师人格的升华。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是善意和诚恳的,这是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更何况学生的故意“发难”,有时是产生于教师工作中的某些失误。那种对学生的批评“不屑听”甚至耿耿于怀,对学生的“发难”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都反映了教师底蕴的单薄,心胸的狭隘,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毫无裨益。
二、以学识的力量教育学生
才学高深,知识渊博,历来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们或许可以原谅和理解老师的严厉甚至死板,但无论如何不会原谅和理解老师的才学疏浅或不学无术。一个缺乏真才实学的教师,即使他性情温和忠厚,也难以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因为人格力量的形成 ,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正是沈元教授的欣慰之处:渊博的知识随时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可见,教师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修养,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更要不断调整、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具进以适应知识的更新。
三、以行动的力量激励和感染学生
常言道:“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不仅要求体现教师人格和才学的真、善、美,而且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空洞的说教历来都是苍白无力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并在纪律管理上具有权威性。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试想一下,一个在学生面前乱丢垃圾、果皮的老师怎样去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呢?如果教师在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上不拘小节,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加约束,放任自流,那就会削弱以至丧失教师的人格魅力,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还是让我们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勉励自己吧:“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