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作文会因生活而精彩,生活会因作文而美妙。
关键词:习作教学;感受生活;想象生活;表达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75-01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
1 让学生广泛感受生活
知识来源于实践,作文来源于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作文教学自我封闭状态,让作文教学向书本、向生活、向社会全方位开放。
1.1 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儿童对社会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可我们的教育环境所提供的往往是书本和教师讲授的间接经验,学生很少有直接原始的经验体验,很少有从这些经验中获得的良性刺激。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经常开展校外交往活动,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和个性得以张扬的过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能经常地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交往活动,如社会调查、焦点访谈、电话联系、采访人物等。学生必然会在此过程中收集到习作的素材,产生真实的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来。
1.2 接触自然,观察生活。叶圣陶认为:"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孩子们对于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只蚂蚁、一片树叶,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迷人,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和遐想。《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竹子里面有什么》、《奇怪的洞穴》,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都是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收获。
1.3 关注媒体,感受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体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高科技传媒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让他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广泛更深刻地感受生活。
1.4 学科渗透,拓展生活。作文教学不能仅仅依靠作文教学和语文学科,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资源,借用其它学科的力量。如自然课的观察实验、劳动课的手工制作、美术课的绘画剪纸,体育课的游戏活动、音乐课的高歌漫舞……如果能把这些源头活水引进学生作文,无疑给学生作文拓展了空间,增加了内容,也满足了不同兴趣学生的要求。
1.5 课内活动,丰富生活。开放学生写作的空间,还应经常在课内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编排课本剧、学做小导游、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会、猜谜比赛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2 让学生自由想象生活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记实作文而忽略了想象作文。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写逻辑性强的程式化作文,而应开放写作的文体,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自由选择文体。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提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一位教师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菠萝,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让自己确定写什么话题,用什么形式来表达。结果,这次作文的面貌丰富多彩,它们有:记叙文《菠萝的风波》,状物文《菠萝》,童话故事《神奇的菠萝》,科普文《漫话菠萝》等等。由于没有文体的限制,学生都能乐于思考,自由表达。
3 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
老舍在《最难写的文章》中写道:"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反过来,什么文章最易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最易写。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我们的作文过多地强调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束缚太多,规矩太多,学生往往没有自由畅想的空间,缺乏倾吐真情的欲望,只好瞎编硬造,生搬硬套。所以,开放写法,让学生放胆写作、自由表达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总之,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心情轻松地作文,使其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0月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3] 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及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及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月
[4] 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杜殿坤编译2008年3月
关键词:习作教学;感受生活;想象生活;表达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75-01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
1 让学生广泛感受生活
知识来源于实践,作文来源于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作文教学自我封闭状态,让作文教学向书本、向生活、向社会全方位开放。
1.1 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儿童对社会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可我们的教育环境所提供的往往是书本和教师讲授的间接经验,学生很少有直接原始的经验体验,很少有从这些经验中获得的良性刺激。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感受生活,体验人生。经常开展校外交往活动,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和个性得以张扬的过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能经常地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交往活动,如社会调查、焦点访谈、电话联系、采访人物等。学生必然会在此过程中收集到习作的素材,产生真实的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来。
1.2 接触自然,观察生活。叶圣陶认为:"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孩子们对于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只蚂蚁、一片树叶,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迷人,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和遐想。《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竹子里面有什么》、《奇怪的洞穴》,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都是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收获。
1.3 关注媒体,感受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体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高科技传媒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让他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广泛更深刻地感受生活。
1.4 学科渗透,拓展生活。作文教学不能仅仅依靠作文教学和语文学科,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资源,借用其它学科的力量。如自然课的观察实验、劳动课的手工制作、美术课的绘画剪纸,体育课的游戏活动、音乐课的高歌漫舞……如果能把这些源头活水引进学生作文,无疑给学生作文拓展了空间,增加了内容,也满足了不同兴趣学生的要求。
1.5 课内活动,丰富生活。开放学生写作的空间,还应经常在课内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编排课本剧、学做小导游、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会、猜谜比赛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2 让学生自由想象生活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记实作文而忽略了想象作文。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写逻辑性强的程式化作文,而应开放写作的文体,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自由选择文体。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提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一位教师在讲台上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菠萝,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让自己确定写什么话题,用什么形式来表达。结果,这次作文的面貌丰富多彩,它们有:记叙文《菠萝的风波》,状物文《菠萝》,童话故事《神奇的菠萝》,科普文《漫话菠萝》等等。由于没有文体的限制,学生都能乐于思考,自由表达。
3 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
老舍在《最难写的文章》中写道:"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反过来,什么文章最易写?自己愿意写的文章最易写。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我们的作文过多地强调中心、选材、结构、布局等,束缚太多,规矩太多,学生往往没有自由畅想的空间,缺乏倾吐真情的欲望,只好瞎编硬造,生搬硬套。所以,开放写法,让学生放胆写作、自由表达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总之,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心情轻松地作文,使其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0月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3] 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及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及教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月
[4] 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杜殿坤编译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