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什么”是一个关乎语文课程价值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当一篇课文有许多文本秘妙的情况下,选择和确定教学核心价值是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原驱力。那么,如何从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下面以《钱学森》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言语形式——从“怎样写”的角度去观照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厘清作者怎么写,进而找准相关的语言训练点。《钱学森》一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简洁、朴素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文字,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感动你我。那么,《钱学森》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么刻画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呢?
  (一)人物语言
  例如,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服务。”再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几乎是大白话的语言,但向读者传递真挚的爱国心,浓烈的爱国情。
  (二)对比、反衬手法的应用
  钱学森的语言和留学生的言语的对比,钱学森现有的事业、前途以及生活状况与回国后将面对的实际情况的对比以及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言语的侧面烘托,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真实、立体、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除了人物语言、对比与反衬手法的运用,还有倒叙手法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合力让我们感受到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显然,以上这三点语言现象都具有明显的语文性质,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常量,我们既不能因文本有多少语言就教多少,有什么教学价值就教什么,更不可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不能什么好就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教学价值中重点挖掘课文核心教学价值,而适当弱化文本中隐含的其他教学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二、基于能力提升——三点合一去甄别
  “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引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刘仁增语)这就决定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怎样让言语形式教学高效、扎实呢?这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寻找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进而找准学生能力的生长点。
  (一)符合学段目标,体现编者意图
  笔者在很多不同层次的研究课、示范课展示中发现,教者都不约而同地把引导学生品味钱学森的两处语言进而感悟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然,教者把学习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作为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钱学森的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浅显,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读就懂其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无需教师分析、指导。其次,学生接触到的写人物的文章已经很多了,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时,教师都会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品味、体悟。所以,无论是方法还是能力上,学生对通过描写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这方面是有认识基础的。因此,如果《钱学森》这课教师还是停留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人物是不是浅显了,是不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基点?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新课标对高段阅读教学的定位。《钱学森》一文课后第四题是这样设问的: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显然编者意图是理解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结合课程标注联系编者意图,可以找到《钱学森》这篇课文言语形式的共振点,即表达顺序。
  (二)具有独特性,有统领作用
  苏教版教材写人物的文章很多,这些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品质方面所运用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每篇文章都有其侧重点,用倒叙来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的方法是《钱学森》这课独特的言语形式。那么,倒叙对刻画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彰显其崇高的精神品质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我们必须先搞清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钱学森乘轮船回国这组镜头而不是其他?首先,因为这篇文章就是描写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终于回国并为祖国火箭和导弹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这件事,所以从内容上讲是吻合的。其次,回国之难。我们从美国将军的话语以及“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心下”等语句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再次,回国的意义之重大。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得很清楚。从这几点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钱学森的赤子情怀。一个倒叙使钱学森的形象更丰满、立体、高大,所以,倒叙手法在本课的运用具有统领全文的功能。它能鲜明地代表这篇课文的个性特点,这种有别于大多数文章的言语形式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三)具有可迁移性,便于学生运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里开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中指出:“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由此可见,“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担之任”。“所以,确立课文核心教学价值必须要立足语言形式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个基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功能。”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描写人物文章的一般的叙述顺序,而倒叙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是认识与能力的盲点,更是学生学习描写人物文章能力的提升点。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倒叙对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样的表达特色,为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样化刻画人物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钱学森》这课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学生了解倒叙的好处,学习并掌握倒叙在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精神上的作用。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李基伍2002年取得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士学位和钳工技师“双证”资格。同年8月进入天津市七0七研究。17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承担我国海军大船、远望等卫星用核心惯性元件---液浮陀螺仪的动压电机生产装配及科研试制任务以及型号现场工艺任务。  他于2019年被授予首届“海河工匠荣誉”称号,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  刻苦钻研,勇担重任  李基伍装配的陀螺电机离不开精密研磨与
摘 要:由于化学学科具有实验性和理论性,学生难以将两者从原理上联系起来,这是学生学习时难以越过的“坎儿”,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难以越过的“坎儿”。为了使师生能顺利逾越这些教学之“坎儿”,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探究式,通过巧妙的引导、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教学设计;合作探究;逾越教学“坎儿”  笔者在执教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一节课时,发现
[摘 要]    发展核心素养在于核心知识的学习与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视觉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视角。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视觉形象,将视觉形象进行融合、改造、完善、分析、综合,从而熔铸成鲜明个性化的视觉意象,形成个性化的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视觉思维;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能只为了计算而计算,要在计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低年级阅读起步阶段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低年级阅读起步阶段教学应该着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如何提升阅读能力,更好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阅读教学为例进行探究,提出基于多维融合视角,更好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对策,具体可采用:任务驱动和激发兴趣相融合,识字方式和阅读学习相融合,情境创设和体验感悟相
摘 要 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让教学生动精彩,更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助推核心素养中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内化。在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实践中,将多元真实情境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梳理基于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证据推理 二氧化碳的性质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供了真
[摘 要]    错误是数学课堂不可避免的产物。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别能力。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错误、辨别错误,提出合理利用错误资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这是一节校内教研活动,上课内容为《7的乘法口诀》。在简单复习之后,教师揭示课题并出示主题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由于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文本
[摘 要] 以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三国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知识编排、例题、知识探究、习题四个方面的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注重知识编排的逻辑顺序、准确把控知识探究的功能定位、适当增加教材的习题数量及类型、丰富教材例习题的情境设置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初中数学教材编排设计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设计;比较研究  教材是学校课程内容的载体,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
古诗文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精髓,短小精练的语言文字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中学语文课程中只精选了极小的一部分。为了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中学古诗文的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适度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这不仅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虽不能立竿见影,却在浸润中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全面
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主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想象力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对想象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作文时,寻找观察的机会,准确、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象力,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事物或形象,通过语言的加工,成为了新的实物或形象.比如:去动物园看到了小猴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