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作文的创新方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普通高考形式及时间的限制,受知识面、阅历、基础水平限制,受平时作文课训练不是很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高考作文在思想见解的深度方面,创新比较难,然而在作文体裁、表达手段、表现方法等方面却可比较容易达到创新的要求。这也是容易拿到理想分数的一条捷径。
  下面,我就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种可操作的创新形式,供借鉴参考。
  
  一、结构创新
  
  1、片段拼贴:传统作文有它开头、中间、结尾以及起承转合的固有模式。传统意义上好作文的标准必须由三部分构成,即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开头要精彩,内容要充实,结尾要简洁有力。我以为,用这样的作文来应对高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新颖的开头往往会给他们留下不错的印象,再加上充实的内容和意犹未尽的结尾,拿高分也就不会是什么难事了。而片段拼贴就是以几个看起来相对独立、实际上又能围绕主题来组合成文的片断来构成一篇作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主题,构思迅速灵活,不受详略限制。例如中学课本曾经选入一篇文章——《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就是选取了主人公生活的几个片段,经过拼贴,任弼时同志的高贵品质就跃然纸上了。具体操作起来当然可以从时间角度选择片段,也可以从地域角度选片段,从不同的人物之间选片段,从不同的场景选片段,从不同的事件中选片段。需要把握的一点就是所选片段要有利于表现一个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随意组合。
  2、组合排比段:作文中可以运用一些结构相同的句式,放在自然段开头,组成排比段,这样的作文很有气势,又一气呵成。很多诗歌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也不错,如《诗经》里的许多文章。许多现代诗歌也使用这种方法,百十年来仍广为传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二、文体形式创新
  
  文体形式创新是指在考试中,借用除记叙、议论、说明三类常用文体之外的其它文体的形式,作为话题作文的写作文体。这样,可以在平常的作文形式中脱颖而出,拿到高分。从近几年高考评分的报道和评析中,也反映出了这样的事实。
  1、文学体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2、实用文体:除前文中应用作文中列举的日记等10种外,广告、海报、公告、通知、诊断书、法律文书等各种形式的实用文件,都可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文件,你一定要准确把握这种文体的格式要求,否则会适得其反。
  3、另类作文:这类作文完全是由学生运用联想,展开想象和创造的双翼,虚构人物、情节,或套用典故、文学作品人物等,或采用拟人、拟物手法,授予人、物某些灵性,或干脆虚拟人物,写你要写的东西,更自由、更灵活,但要注意从话题中生发。主要有神话、寓言、故事新编几种。
  
  三、语言创新
  
  语言创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难,但也并非不可为,略为注意,适当点缀,即可增色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借用文言词语:课本中有不少的词语,成语都属于这一类型,可借鉴。
  2、借用最新潮的网络语言、新新人类语体,夹杂一句英语或一个单词(需在括号内注明意思或翻译)等。
  3、采用象征意义、拟人化手法,多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双重否定等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五种表达方式。
  4、用一些富有幽默感的句子,也可颠倒词序造出新词,妙趣横生。如江西、湖南、四川三女子结伴吃饭,服务员问放不放辣椒,怕不怕辣。三人分别说:“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由此可见三人的机趣、新颖,令人捧腹。
  
  四、标题创新
  
  标题创新就是使用一些个性鲜明又标新立异的标题,切合主题,吸引读者,得到高分。
  1、引用法:引用成语、诗词、歌词、名句、俗语、书名、影视片名,甚至某些人物、动植物名等做文章的标题。如:近几年满分作文就有以下新颖的题目:“快乐老家”、“淡妆浓抹总相宜”、“再看西游”、“米卢与孔明”等。
  2、化用法:自拟作文标题时,巧妙地化用如前一方法中的一些词语句子,也可起到相当好的作用。如:从《白蛇传》主题曲《千年等一回》化用为“千年整一回”,从流行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化用为“风中有封泪写的信”等,均获得了高分。
  3、公式标题法:借用数理化中的公式的形式作为文章标题,形象地揭示主题,也可引起读者深思。如:“幸福=?”、“大头针=?”、“成功=勤奋+灵感”或“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4、填加副标题:填加副标题一是形式有了变化;二是写作的内容更具体、主题更明确;三是体裁也可因此有了明确的限定,便于作文。如:“微笑——记一位白衣天使”、“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记凡·高的一生”等。
  
  五、主题创新
  
  主题创新就是在提炼话题作文的主题时,应该舍弃那些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或大家都能想到的主题,去采用不同的方法,探寻那些一般人想不到的,或者是不起眼的,或与一般人观点相对的主题。选材要新鲜,但首先要真实可信,离开真实可信的“新鲜”就是猎奇了。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话颇值得我们借鉴。他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所以应到自己周围生活里及阅读的书刊里去选取新鲜材料,去思索新的问题。个性化的作文,就是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要与众不同,要表现富有个性的主题。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看到的都一样,写作文怎么能不一样呢?”一起生活,看到的都一样,是不可能的。生活的内容可能一样,但各人的感受是不会一样的。比如在外出春游期间,你发现柳条在吐新芽,我发现红梅在寒风中开花,他发现风在草坪上拂过已经透出了一丝丝暖气……即使有三个人都看到了柳条在冒新芽,只要其中有一个深入一点,看到柳芽裹着一件透明的“外衣”,在外衣里芽眼嫩绿、娇柔,像一个躲在襁褓里的小婴儿,那他写起来就会与众不同,因为他有新发现。所以,他的文章才会与众不同,高考作文自然分出了三六九等。
  常见的主题创新方法有:
  1、正面辐射法:话题作文的话题,实际上是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的一个基本点,围绕这个点,可以找出许多作文的方向或者说作文的内容。我们在话题作文的选题中,完全可以从这个点出发,向四周找与它相关联的写作主题。这样,主题的确定将更加宽泛,也可找到理想的别人不易找到的个性化的主题。
  2、正面拓进法: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如议论文中的引申法,即从话题出发,引申到从另一个话题或角度来写作。如以树为话题:由树林艰难的成长过程引申出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也可引申出教育问题等。
  3、逆向思维求异法:正面拓进是从好的方面引申,而逆向求异则是向这一话题的反面即不好的一面引申,最终形成一种异于常理的新主题,因而让读者从反面吸取教训,或从反面的描述中获得理性的认识,明白正确的方向。
  下面,我们以“土地”为话题,粗略分析一下这三种方法。
  运用正面辐射法我依次为可以联系到以下主题:土地要耕耘、土地会荒芜、珍惜土地、珍惜收获、热爱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等。
  运用正面拓进法可以想到以下主题:土地——田野——人类的心灵:耕耘心灵的土地,在心灵上播种,不要让心灵荒芜,学校如同田野,心灵如同田野,作为播种民族、国家的希望的基地等等。
  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法可以探求到以下主题:土地(田野)荒芜,不合理或不科学利用开发、不去耕作、不珍惜会产生怎样的恶果,甚至你去侵占别人的土地会怎样,联想到美国到处插手他国事务,侵占南联盟、伊拉克的国土等等。
  
  六、思路创新
  
  思路创新法就是在通常作文中适当设置一些新鲜的吸引人或提起阅读兴趣的技巧性的点或者干脆舍弃常规思路,以新颖的构思写作话题作文。
  1、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是引人入胜、引起读趣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思路创新中最容易采用的方法之一,注意在作文中使用。
  2、虚构故事:根据你的思路或主题虚构故事、虚拟人物,不受真人真事的束缚,给你更广阔的构思空间。这样能充分发挥中学生叙事的特长和丰富的想象力。
  3、写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非常有利于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也有利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十分感人,而且词汇丰富,最能显示语文功底,汉语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采用本法。
  4、讽喻:借助一个虚构的故事或一个虚拟的人物,间接地影射现实生活,借古讽今,以虚喻实,轻松活泼中反映严肃的重大问题,引人深思。如这样的作文题:“祝英台的悔恨”、“唐僧举办武班”等。
  
  七、借用话题创新法
  
  借用话题创新法实际上是在应试中的一种没办法的办法。当你拿到生、偏、难的话题,没法下手写作时,不妨也考虑一下此法。下面,我们介绍几种:
  1、化用话题材料:指从给定的话题出发,直接对话题进行引申、扩展、联想,进行作文,可以避免“不合题意”和解决材料积累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续写和改写的方式。如:考题为“诚信话题”,有一个考生实在没法写,便想出了虚构故事——“丢弃诚信之后”,可以想见丢掉诚信必然是换来失败,不曾想却得了高分。
  2、借用其它材料:话题无法直接写,可以借用其它材料巧妙组合或拼贴,表达主题,又切合话题。如“幸福”这一话题,有一位考生却用不同的色彩拼贴组合:儿时在绿色的草坪、菜地中的玩耍是幸福,每天清晨奶奶给热好一杯白色牛奶是幸福,父母买来贴满小卧室的五颜六色的卡通画片是幸福,在红房子周围与小朋友嬉戏是幸福。作者把绿色、白色、各种颜色、红色与幸福相联,新颖,也换了材料,却积极地表达了话题。
  总之,高考采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有利于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使人人有话可说,但要想取得高分,还必须在创新方面痛下功夫,这样,才会将话题作文的初衷发展到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面临的对象不是单个或少数的学生,而是构成一个整体的班级。要想把一个班级管理得有生气、有活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成为学校的主人,我认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集体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鼓舞班级前进的动力。几十个学生聚集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没有共同努力的目标,缺乏共同的愿望,就无法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要善于为班级确定共同的
期刊
回顾从前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听讲——背记——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考虑的就是如何把知识咀碎,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张开嘴接受,考试时能够再准确地答在试卷上,就算成功了。仔细看这一学习环节,重要的就在于两点:一是教师能讲清楚,二是学生有个好记性,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就是仔细听、认真背。这样一
期刊
【摘要】21世纪将是属于老年人的世纪,老年市场和老年产业如同老龄问题一样,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发老年市场、振兴老年产业,也已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未来社会”的物质保证。这是市场经济的新机遇。  【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们的旅游业带来的启示    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年人在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大半生后,
期刊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在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提前一周利用各种途径分工协作查找“我所知道的黄河”的相关材料(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期刊
我们老师聚在一起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感叹:“同样的教,学生相差怎么这么大呢?”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成绩存在差异,这是自然。但老师的责任并不是维持差异,而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缩小差异。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面对全体学生,老师仅施同样的教是不够的,还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知识教育是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亦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不仅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更是班主任工作的追求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和谐上进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管理艺术的体现,需要班主任精心地设计和策划。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那种只重视文凭的时代即将结束。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解决不了生活或工作中的简单问题,或者要到技工学校“回炉”后才能找到工作,已成了我们生活中切实存在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在哪里?要想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必须从身边的学生抓起。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现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自己
期刊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创新思维训练。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点体会。    一、冲破定势思维,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创造性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常有学生作文雷同现象,这多与学生作文思维定势有关。因此,我们在
期刊
理解、关爱学生是我们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学生动摇了对老师的信任,那么,还指望他们信服老师、听从老师教导,从老师那里学到真本领吗?  教师只有具备对学生真挚的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教师的教育教学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理解学生就要深入学生,从关心学生入手。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