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雅俗共赏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因其集优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風情而让人心驰神往。从而也激发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创作热情,其中不乏许多精品力作。致使后面的文人不免有李白登黄鹤楼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但今日拜读了赵敏君为“云南旅游小镇丛书”撰写的《大理古城》一书,却有平中见奇,爱不释手,拿起来就想一口气看完的冲动。掩卷沉思,还有吃橄榄般越嚼越甜的感觉。
  大黑天神的传说在大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赵敏君将其作为此书的切入点却赋予新意。开宗明义地点出大理是一处让天上的神仙也嫉妒的地方。从而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接着全书从七个方面娓娓道来,引导读者了解云南历史,品味大理文化,领略白族風情,浏览苍洱風光。正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亲临其境,便对大理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与国内许多人口超百万、超千万的城市相比,地处西南边疆一隅的大理很小;人口不足两百万的白族在56个兄弟中也不占多数。但许多人记住了大理,记住了白族。这是因为大理之大大在文化。正如白族著名学者马曜所说:“环顾城内名胜,既饶壮丽之自然景观,又富悠久历史文化,兼之者其大理乎!”作为南诏大理文化直接传承者的白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并包容了汉族文化、彝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浩瀚博大的文献典籍,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遍布苍洱的名胜古迹。
  明代学者王士性在他的《广志绎》中赞美大理“乐土以居,佳山水以游,二者尝不能兼,惟大理得之。”1956年民间文学家李星华来大理采風后说:“大理山川名胜,旖丽怡人,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会为它的胜境所陶醉,苍山十九峰,像一幅天然的彩屏,紧紧怀抱着洱海,著名的‘風、花、雪、月’四大奇景都蕴藏着最优美的传说,大理白族地区是神话的海洋,在大理几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传说。”由于机缘巧合,我曾多次陪学者游览大理名胜古迹。驻足在千寻塔前,同行的学者说,你们的祖先真聪敏,在这里建塔,南眺北望都看不到边。真是大气。在探讨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本主崇拜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民族辩是非,不以男女定尊卑时,同行的学者说,这充分反映出白族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看到古城装下五洲肤色,四海乡音,同行的学者说,这里的人非常友善,讲礼貌。大气明理。涵和履人。大理文化,白族文化的这些鲜明特色在赵敏君为“云南旅游小镇丛书”撰写的《大理古城》一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这得益于赵敏君对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在认真学习基础上的撷取,同时又有自己深刻的感悟和研究,比如书中对茶道的解释和对“洋人街”的介绍。这就使本书成了学者看了有启迪,普通读者看了增知识;熟悉大理的人读了亲切,不了解大理的人想来大理的雅俗共赏的一本好书。
  赵敏君的大作我拜读了多本,这位从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彩屏,比苏(汉代云龙县名)神韵走出来的云龙文化人,他的文字就像他家乡的山水一样质朴、率真。读他的书,总有一种像小时候爬山爬得嗓子冒烟,突然发现山涧里汩汩流下的山泉被好心人用几块石头围成一泓清泉,扑下去就是一通畅饮那样的惬意和神清气爽。
  可能受篇幅所限,《大理古城》一书还有兴犹未尽之感。殷切期望再版时再增加一些能反映大理文化。白族文化的鲜明特色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那些在人民群众中有旺盛生命力的优美传说。可能审校原因。书中偶尔出现的错别字也让人有美味佳肴的盛宴中飘落微尘之憾。
  白玉有瑕,瑕不掩玉,《大理古城》一书是我看过的介绍大理的好书之一。
其他文献
天地间有大美而无言,大理的苍山正是一座无言的,大美的山。  他伟岸,他谦逊,他阔大,他宽容,他坚忍不拔,他平和深沉,他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高度,生命的高度,梦想的高度,爱与恨,的高度。  他有形的海拔,却彪炳了无言的矗立。他既是大理人的山,是白族人的山,更是中国的山,世界的山。  他是数万年,数十万年自然奇迹的缔造者和见证者,是一部永远没有终结的神话,是一组大气淋漓的水墨绝笔。  十九座伟岸的山峰,是
期刊
有人说,黑龙桥是下关历史的见证。  “我很喜欢这样的注解。因为这座桥默默地伴着我们这代人成长,见证着下关这座老城从孤寂、单调到发展、繁华的全部历史。”谈起黑龙桥,今年64岁的杨大光女士就像谈起自己的亲人,温暖而亲切。  “对我来说。黑龙桥是童年时代无法忘怀的记忆!”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外祖父家在西洱河北的关迤小井巷。她小的时候。母亲每天都要领着她从西洱河南的关外经过黑龙桥去探望外祖父。  “记得当时
期刊
郭斌和陈文夫,本应该成为朋友的。即便成不了心心相映的好朋友,也应该成为一般性的朋友。不仅介绍陈文夫和郭斌认识的张哥这样认为,郭斌自己也这样认为。但他们仅仅经过了初识这个过程,两人的相处就戛然而止。像一列徐徐开动了的列车。还没有等到驶出车站。就猛然落了刹闸。踩车刹的当然是他郭斌。他果断地将车刹一踩,别说两人成为朋友的可能没有了。就是基本的熟识关系都没能再保持。相互见面,打个招呼的意思都没有。当然,看
期刊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公园晚上是很嘈杂的。公园中心有一个不大的喷水池。中间是一块巨型的石头
期刊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
期刊
我要坐在澜沧江边,坐上一天,甚至更长,并付出自己的目光,安静地注视这条大江的缓急与清浑。在这篇文字里,出现了许多我无法避开的矫情话语。  ——题记  1  提到澜沧江,我无法绕开的是它众多或大或小的支流,以及与那些支流有关的众鬼神。在云南大地,鬼神无处不在。在云南的许多角落,人与鬼神共居。  在江河密布的滇西北,各种各样的鬼神,依然存在于那些高山峡谷之中。特别是那些在依旧贫穷落后的高山峡谷里生活的
期刊
今年中秋,有位朋友告诉我:“金月亮皑(岩)子(悬崖)上有十二窝‘马蜂’。蜂巢筑在高高的岩子上,很奇特!你爱好摄影,就去拍几张照片,很有价值。”于是,到金月亮拍“马蜂巢”成为我今年非拍不可的拍摄计划,争取早日成行。  然而,天公不作美,有“天屁股”之称的漕涧古镇自中秋以来连连阴雨,尤其是漕涧风水岭金月亮一带的雨量就更不用说了,雨水特多,因而我迟迟不能成行。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过后,终于久雨初晴,迎来了
期刊
初春时节。与县民族宗教局的几位同志一起。前往漕涧阿昌族聚居的仁山村做客。一踏进村寨,就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一座座清秀的院落,坐落在翠竹之间,高高的棕榈树。在蓝天下伸展着伞状的枝叶。村道平直,村容整洁,每一个路人都友善地跟我们打着招呼。  其实从漕涧街一出来。远远地就可以望见青山绿树或隐或现。一丛丛翠竹和一树树棕榈隐藏着的那一个个山脚下的阿昌族寨子了。从漕涧街到阿昌族聚居的仁山村,只隔着漕涧坝子那一
期刊
“……手牵手,脚跟脚,阿鹏金花手牵手;脚跟脚,手牵手,欢歌曼舞脚跟脚。苍山洱海情歌多,唱歌唱到心相合……”  2011年,一曲来自苍山洱海畔的歌声飘荡在意大利的上空,醉了罗马、醉了佛罗伦萨、醉了米兰。  11月30日至12月8日。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上空飘起这首名为《唱歌唱到心相合》的歌声,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首席参赞、罗马大学副校长等各界人士3000多人观看了演出,《欧洲侨报》专访了“金
期刊
1965年,正是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饥荒年代以后,国民经济全面好转的时候。这一年,我初中毕业,基于家庭经济负担的考虑,我选择报考了大理师范学校。其实,当时报考大理师范的学子,多数和我一样,都是来自农村贫寒人家的子弟。  百年风雨育英才。  滇西高原桃李香。  薪火相传多浩气,  弦歌不辍有栋梁。  皓首穷经求真理。  呕心沥血铸师魂。  夜阑云际传鼙鼓。  惊起欣看火凤凰。  这首《七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