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意见,开阔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思路,凝聚校园文化这股软实力,保障高职院校立于高等教育丛林,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41-02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创造过程中积淀、融合而成,能够自然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营造一种健康、高雅、先进、文明的文化氛围,对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师生进行感染和陶冶,并内化成自己的信念、觉悟、习惯和品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树立人文精神理念,是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面对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亟需和国家近年来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是高职院校进一步转变中职办学残余观念,加大改革发展深度的必然选择。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建设和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洗礼,是每个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发展而肩负的紧迫责任。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内推力
协调规模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一致认可的发展思路。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能够创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格调,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保持长久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蓬勃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树立品牌形象的灵魂所在
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特色、办学活力、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北大、清华等声名显赫的高校之所以成为莘莘学子向往之地,是因为这些高校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对浸润其中的学子所带来的独特的心灵洗礼和灵魂熏染。这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其文化品牌甚至整个教育界的品牌垂范。相对于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来说,高职院校的人文氛围比较薄弱,在当前高职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树立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显得关键而迫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自身地位以及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薄弱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历史较短,文化底蕴薄弱,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还未建立,对学院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以及凝聚力尚待形成,教风、学风仍被中职教育的模式和习惯所牵制,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早期发展中对规模一味强调,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远远落后于规模发展,物质水平与文化层次的不协调使许多高职院校面临发展瓶颈。
(二)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教育实际需求失调
与普通教育相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有很强的功利色彩。高职学生的特点造成他们情绪易于波动,兴趣易于转移,人格易于扭曲,思想易于消沉。而许多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看成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简单地为学生大量开展第二课堂,组织繁多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实际精神需要把握不到位,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规划学生活动,结果造成学生被动参与过多活动而感觉没有收获,浪费时间。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准确扣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文化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不强,使得一些低俗的社会文化成分趁虚而入,且以其特有的低级趣味迎合了部分“文化饥渴”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造成部分大学生在低俗文化诱导下迷失人生方向,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熏陶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文化背景和底蕴缺乏的工科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学生来源复杂,贫困生多,就业压力大,许多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缺乏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家在为了有活动开展而开展活动,缺少对学生追求高雅文化活动的引导,以及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活动。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合理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坐标和内容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单纯模仿综合性高校的建设特色,也不能拘囿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惯性而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和内容,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化”人的重要作用。
1、定位好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
高职学生年轻又热情,敏感又好胜,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强;优越感与自卑感同时并存,渴望成功而又相对不自信;缺少丰富的阅历,面对挫折承受力和韧性不足。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更有消极的影响。 2、定位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
高职院校只有正确定位,才能稳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才能找准坐标。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社会和市场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监督,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制订出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3、定位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应着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高雅性,使师生员工置身于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接受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二)重视人文教育,丰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底蕴
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使得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高职院校要彰显办学特色,必须重视人文熏陶,建造文化底蕴,坚持文化建设和技能教学相形并重。
1、重视客观人文环境建设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其生活、学习的环境。加强校园的自然环境、校舍建筑和文化设施等环境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文品味和人文气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图书馆、休闲区,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满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承
人文知识是构成文化修养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有赖于人文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更有赖于学校对于人文类书籍阅读的倡导。但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除了“大学语文”之外,很少有人文类课程。高职院校应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反思和转变,合理设置课程中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以实现人文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使人文理念成为专业学习的动力,使专业知识能够转化为文化修养,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崇高的学习品质。
3、重视人文符号等软环境的建设
一所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校歌、校训、校徽、理想追求、教风学风、人文气象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也是非常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特色符号。加强这些软环境建设,发挥“符号”以外的延展意义,使它们深刻稳定地体现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在师生员工心灵上刻上印痕,使大家产生更加深刻的归属感、自豪感、自尊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全方位培育高职人才
高职院校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几个部门,少数教师的事情,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示范性作用。
1、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更应把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及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的导向和调控的作用。
2、发挥好职能、教辅部门的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还要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配套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需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言语示范、行为表率,充分发挥师长身份的垂范作用。
3、培养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广大教职工认清自己所承担的重要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成为学校精英文化的传播者、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实践者,使校园文化朝着有序的健康之路发展。
四、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任务和使命,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的物质文明繁荣和精神文明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给予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优秀的校园文化不能朝夕铸就,需要长期的积淀、继承和创新。高职院校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深入发掘学校特色,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全新理念的学校精神,发挥自身特色文化的熏染作用、品牌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和谐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41-02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创造过程中积淀、融合而成,能够自然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营造一种健康、高雅、先进、文明的文化氛围,对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师生进行感染和陶冶,并内化成自己的信念、觉悟、习惯和品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今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树立人文精神理念,是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面对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亟需和国家近年来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是高职院校进一步转变中职办学残余观念,加大改革发展深度的必然选择。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建设和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洗礼,是每个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发展而肩负的紧迫责任。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内推力
协调规模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一致认可的发展思路。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能够创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格调,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保持长久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蓬勃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树立品牌形象的灵魂所在
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特色、办学活力、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北大、清华等声名显赫的高校之所以成为莘莘学子向往之地,是因为这些高校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对浸润其中的学子所带来的独特的心灵洗礼和灵魂熏染。这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其文化品牌甚至整个教育界的品牌垂范。相对于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来说,高职院校的人文氛围比较薄弱,在当前高职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树立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位显得关键而迫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自身地位以及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薄弱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历史较短,文化底蕴薄弱,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还未建立,对学院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以及凝聚力尚待形成,教风、学风仍被中职教育的模式和习惯所牵制,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早期发展中对规模一味强调,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远远落后于规模发展,物质水平与文化层次的不协调使许多高职院校面临发展瓶颈。
(二)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教育实际需求失调
与普通教育相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有很强的功利色彩。高职学生的特点造成他们情绪易于波动,兴趣易于转移,人格易于扭曲,思想易于消沉。而许多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看成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简单地为学生大量开展第二课堂,组织繁多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实际精神需要把握不到位,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规划学生活动,结果造成学生被动参与过多活动而感觉没有收获,浪费时间。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准确扣合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文化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不强,使得一些低俗的社会文化成分趁虚而入,且以其特有的低级趣味迎合了部分“文化饥渴”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造成部分大学生在低俗文化诱导下迷失人生方向,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熏陶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文化背景和底蕴缺乏的工科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学生来源复杂,贫困生多,就业压力大,许多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缺乏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家在为了有活动开展而开展活动,缺少对学生追求高雅文化活动的引导,以及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活动。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合理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坐标和内容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单纯模仿综合性高校的建设特色,也不能拘囿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惯性而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和内容,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化”人的重要作用。
1、定位好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
高职学生年轻又热情,敏感又好胜,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最后定型,可塑性强;优越感与自卑感同时并存,渴望成功而又相对不自信;缺少丰富的阅历,面对挫折承受力和韧性不足。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更有消极的影响。 2、定位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
高职院校只有正确定位,才能稳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才能找准坐标。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社会和市场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监督,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制订出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3、定位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应着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高雅性,使师生员工置身于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接受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二)重视人文教育,丰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底蕴
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教育,使得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高职院校要彰显办学特色,必须重视人文熏陶,建造文化底蕴,坚持文化建设和技能教学相形并重。
1、重视客观人文环境建设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其生活、学习的环境。加强校园的自然环境、校舍建筑和文化设施等环境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文品味和人文气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图书馆、休闲区,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满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承
人文知识是构成文化修养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知识的获得,一方面有赖于人文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更有赖于学校对于人文类书籍阅读的倡导。但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除了“大学语文”之外,很少有人文类课程。高职院校应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反思和转变,合理设置课程中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以实现人文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使人文理念成为专业学习的动力,使专业知识能够转化为文化修养,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帮助高职学生形成崇高的学习品质。
3、重视人文符号等软环境的建设
一所高职院校的历史、传统、校歌、校训、校徽、理想追求、教风学风、人文气象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也是非常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特色符号。加强这些软环境建设,发挥“符号”以外的延展意义,使它们深刻稳定地体现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在师生员工心灵上刻上印痕,使大家产生更加深刻的归属感、自豪感、自尊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全方位培育高职人才
高职院校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几个部门,少数教师的事情,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示范性作用。
1、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更应把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及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的导向和调控的作用。
2、发挥好职能、教辅部门的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还要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配套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需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言语示范、行为表率,充分发挥师长身份的垂范作用。
3、培养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自身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广大教职工认清自己所承担的重要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成为学校精英文化的传播者、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实践者,使校园文化朝着有序的健康之路发展。
四、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任务和使命,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的物质文明繁荣和精神文明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给予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优秀的校园文化不能朝夕铸就,需要长期的积淀、继承和创新。高职院校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深入发掘学校特色,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全新理念的学校精神,发挥自身特色文化的熏染作用、品牌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和谐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