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特征明显:矛盾性、进取性和盲目性。培养中,独立学院未能结合新形势下九零后大学生特点、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出现一系列问题。形塑积极人格、提高工作艺术、探索开放培养,“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各有侧重,全面提高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卉.零后:学毕干部
新时期,“九零后”已经成为大学主力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随性好动、个性进取,担负着管理普通学生、引领校园文化的责任。身处独立学院的九零后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新模式下如何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多元意识影响和九零后学生逆反情绪作祟,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培养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独立学院亟需探索新的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特征解析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其心理反应、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
(一)矛盾性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干部活跃于各种场合,他们拥有老师的青睐、学生的羡慕,堪称“优秀学生的代表”。然而,独立学院的天之骄子却苦苦挣扎在矛盾之中。一是信仰苦恼。思想政治引导是学生干部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必然要求学生干部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而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姣好,容易接触各类社会思潮接触,同时九零后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问题和负面宣传关注较多,这导致很多学生干部本身对主流信仰缺乏信心,思想政治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明确,只是迫于学生干部的身份,不得不陷入假“先进”状态,时时处于老师和普通学生的视线之下,装得很辛苦,苦恼者居多。二是鸡肋效应。新时期,大学生以九零后独生子女居多,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而这种性格容易导致作为管理者的学生干部和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之间摩擦,甚至关系紧张,产生对立。细致琐碎的学生工作占据学生干部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学习。很多学生干部将工作比作鸡肋,越是努力困扰越多,就此放弃,又觉可惜,只能苦苦挣扎,陷于矛盾中。三是期待偏差。在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更为现实和社会化,认为付出就应该回报,这种回报也许是学生干部手中的“权力”,甚至其他物质收益,但随着学生维权意识增强和老师服务意识提高,无形中压缩“权力”空间,导致期待不能实现,陷入矛盾是必然。
(二)进取性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以更为务实求真的态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当今社会资源短缺,竞争激烈,尤其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敢闯敢拼的性格、学生干部迫切提高能力的心态促使独立学院的九零后学生干部积极进取,适应社会。同时,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佼佼者,自视甚高,他们拥有更多机会接触相关社会信息,实现自我提升。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工作的磨练使其能力逐步提高,眼界更为宽阔,不管是生存需要,还是证明自己,他们的进取心态都比其他学生都强烈许多。
(三)盲目性
獨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工作盲从。较之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活动更为丰富,学生实践和表现欲望更为强烈,加之九零后学生活跃好动的性格,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往往陷入被任务、活动拖住”的生活状态,而现有的评价机制和工作认识下,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普遍将老师意志等同于学生工作,使自己在忙忙碌碌中无条件地遵循老师的指令。二是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茫然。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过惯衣食无忧的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学生干部作为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实践,积极储备各种知识和能力。然而,对实践能力的过分看重,却对自己理想的未来思之甚少。相比于静下心花费时间进行规划,他们更愿意不断探索、边走边看,因为社会随时在变,规划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没有长远目标,苦苦探索,却事倍功半。
二、独立学院在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多沿用原有培养方式,未结合新形势下九零后大学生特点、学生干部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重安排使用,轻教育培养。
当前,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过度使用九零后学生干部、教育培养不及时、随意性大等问题,由此衍生出诸多困扰,如学生干部能力提升出现瓶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功利思想严重等。
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误导。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此方向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亦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而学生干部更为注重多种形式的锻炼,逐步形成重实践、轻理论,重行动、轻思考的现状,而在老师层面则形成重使用,轻培养问题。二是老师对学生干部本身缺乏充分合理的认识。独立学院在学生干部培养中依然坚持“先使用,后评估”,大量招募,工作中优胜劣汰,快捷省力,而这恰恰反映出老师对学生干部了解程度不够,以自己“不作为”的方式选择学生干部。老师对学生干部潜能和心理不能正确判断,后期培养针对性差,甚至培养也只是流于表面,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工作方法指导和业务能力训练,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持续培养。三是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决定。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很多人养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被动意识。自我中心意识使学生干部团队中“传、帮、带”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这种状况不改变,培养也只能治标不治本;被动意识使学生干部“在心理与行为上严重依赖以往学生干部,照搬老师的工作模式”,习惯于被安排、被管理,不能主动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关系,培养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重宏观教育,轻微观个性。
独立学院在对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宏观层面,忽视学生干部,尤其是九零后学生干部是个性鲜明、丰富的个体。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高度一致的培养过程和整体划一的培养内容使学生干部在集体中磨平棱角,泯灭个性,这不利于其潜能发挥,更羁绊学生工作空间拓展,不能满足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其二,随着社会发展,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无可避免地面临个性化问题——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多样性社会的个体而非执行学校和老师意志的工具,独立学院一味追求工作成效的宏观培养,其功利性的代价是牺牲九零后学生干部个性色彩,势必导致学生工作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工作难度逐年增加。 (三)重个人关系,轻工作情感。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定位,其社会化程度比普通高校要高出许多,九零后学生的到来,更使这种非“纯洁”深入发展。学生干部的培养一般被视为神圣而严肃,内容正统,风气正派,而随着更多社会元素的融入,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培养出现重个人关系,轻工作情感的现象。
这类问题在工作中有三个延伸:一是微妙的师生关系。社会功利思想充斥校园,老师在学生干部培养和使用中多将学生干部看作“自己人”,双方关系类似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团体,老师需要学生干部牺牲休息时间和个人精力完成任务,学生干部也需要老师给予平台锻炼能力,甚至还有诸如优先入党等附加利益。二是学生干部的随意性。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工作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干部随意性很大,流失率很高。三是非理性的“干群”关系。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多以个人人脉关系为依托,利用个人职位和干部角色执行任务,而非坚持工作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造成自己与普通学生关系的不和谐。
三、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特点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笔者拟通过形塑积极人格、提高工作艺术、探索开放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培养新时期独立学院九零后人才。
(一)型塑积极人格
学生干部在管理和影响普通学生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身份赋予的“权力”进行硬化管理,更要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进行软化管理,软化管理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管理,使遵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人格影响力较为欠缺,尤其是必要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这三方面必须加以重视。
培养政治人格即坚定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成为普通学生的思想引领者。以专题讨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优越性;组织时事讨论,拓展政治见闻,明确政治方向;以论坛、辩论等形式肯定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培养政治情感,提高政治觉悟。
培养道德人格即培育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向善之心、包容之心,成为普通学生可信任的人。提高学生干部的角色地位,真正成为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先进“干部”;引导学生干部正确认知角色身份,以服务为宗旨,以奉献为准则;组织各类帮困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对心理“贫困”、行为“贫困”和经济贫困的学生进行干预。
培养心理人格即增强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胆略,不畏艰难,勇于向前,能力不一定最强,但心态一定最好,成为普通学生学习的榜样。培训学生干部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正确抗压、缓压和解压;以各类游戏提高自信,培养克难攻坚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拓展学生干部心理知识,学习活动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工作方法。
(二)提高工作艺术
学生干部来源于普通学生,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身上特有的个性和特点决定了其工作中的困惑和矛盾,因此,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技巧显得尤为必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让学生干部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学会个案工作方法的沟通艺术,这是先决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好的学生工作。运用“同感”、“尊重”、“真诚”,给予任何工作对象接纳和理解,提高可信度;以理性心理和平和态度对工作对象的表达进行分析,并给与合理建议。沟通艺术能给予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处世方式,增强自己工作的信心。
掌握小组工作方法建立互信意识。学生干部组织是一个团队,合作意识在个性色彩较重的九零后学生干部中格外突出。首先,建立关系,确立规范。以各种方式鼓励互动,增进了解;成员是规范的决定者和执行者,规范应包括:保密和参与原则、开放和诚恳的态度、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等。其次,完成團队自我成长。分享经历和经验,共同进步;互相支持鼓励,确立合作意识。最后,建立信任关系。发现问题,共同克服;成员建立真诚、接纳的互动方式,并将建立良好心态的经验扩展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挥老师和普通学生中的枢纽作用。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社区组织,学生干部作为社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当好老师和普通学生的“代言人”,发挥“中介者”、“倡导者”和“行动者”的角色。
(三)探索开放培养
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进取性特点,探索开放培养,有效提高工作能力。
角色开放,重塑老师和学生干部的联系模式。二者不仅是师生、朋友,更是工作伙伴。老师和学生做朋友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仅仅如此,只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干部的附属性,成为只会执行老师意志的事务型干部。培养学生干部独立性,使其自身成为决策者,不再单一的以执行老师安排、意愿、任务为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终极目的。某种程度上,学生干部成为独立于老师和普通学生之外的一个群体,可以为普通学生说话,为学校、老师“代言”。当然,这样的过程需要逐步探索,学生干部本身由老师选出,如用不好,则成为老师工作的掣肘,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个性开放,独立学院九零后大学生的个性开放是一把双刃剑,能否用好是决定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学生干部中不乏个性之人,对此类学生,老师要抱有平和心态去去观察,不能以合不合群、是不是主流决定去留,判断优劣。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团队应该是集各类个性之人于一体,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模式开放,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尝试多部门联合培养、多岗位适应锻炼。目前机制下,学生干部的提拔基本依靠经验多少,甚至对老师意志的执行力也成为考量依据,这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对本部门工作和自己熟悉的工作进行重复性的努力,限制工作能力拓展和潜力突破。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须构建开放化、自主化、终身化的教育培养体系,坚持形塑积极人格、提高工作艺术、探索开放培养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三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九零后社会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卉.零后:学毕干部
新时期,“九零后”已经成为大学主力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随性好动、个性进取,担负着管理普通学生、引领校园文化的责任。身处独立学院的九零后学生干部在高等教育新模式下如何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多元意识影响和九零后学生逆反情绪作祟,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培养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独立学院亟需探索新的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特征解析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其心理反应、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
(一)矛盾性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干部活跃于各种场合,他们拥有老师的青睐、学生的羡慕,堪称“优秀学生的代表”。然而,独立学院的天之骄子却苦苦挣扎在矛盾之中。一是信仰苦恼。思想政治引导是学生干部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必然要求学生干部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而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姣好,容易接触各类社会思潮接触,同时九零后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问题和负面宣传关注较多,这导致很多学生干部本身对主流信仰缺乏信心,思想政治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明确,只是迫于学生干部的身份,不得不陷入假“先进”状态,时时处于老师和普通学生的视线之下,装得很辛苦,苦恼者居多。二是鸡肋效应。新时期,大学生以九零后独生子女居多,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而这种性格容易导致作为管理者的学生干部和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之间摩擦,甚至关系紧张,产生对立。细致琐碎的学生工作占据学生干部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学习。很多学生干部将工作比作鸡肋,越是努力困扰越多,就此放弃,又觉可惜,只能苦苦挣扎,陷于矛盾中。三是期待偏差。在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更为现实和社会化,认为付出就应该回报,这种回报也许是学生干部手中的“权力”,甚至其他物质收益,但随着学生维权意识增强和老师服务意识提高,无形中压缩“权力”空间,导致期待不能实现,陷入矛盾是必然。
(二)进取性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以更为务实求真的态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当今社会资源短缺,竞争激烈,尤其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敢闯敢拼的性格、学生干部迫切提高能力的心态促使独立学院的九零后学生干部积极进取,适应社会。同时,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佼佼者,自视甚高,他们拥有更多机会接触相关社会信息,实现自我提升。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工作的磨练使其能力逐步提高,眼界更为宽阔,不管是生存需要,还是证明自己,他们的进取心态都比其他学生都强烈许多。
(三)盲目性
獨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工作盲从。较之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活动更为丰富,学生实践和表现欲望更为强烈,加之九零后学生活跃好动的性格,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往往陷入被任务、活动拖住”的生活状态,而现有的评价机制和工作认识下,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普遍将老师意志等同于学生工作,使自己在忙忙碌碌中无条件地遵循老师的指令。二是对未来人生规划的茫然。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过惯衣食无忧的生活,对未来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学生干部作为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实践,积极储备各种知识和能力。然而,对实践能力的过分看重,却对自己理想的未来思之甚少。相比于静下心花费时间进行规划,他们更愿意不断探索、边走边看,因为社会随时在变,规划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没有长远目标,苦苦探索,却事倍功半。
二、独立学院在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多沿用原有培养方式,未结合新形势下九零后大学生特点、学生干部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重安排使用,轻教育培养。
当前,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过度使用九零后学生干部、教育培养不及时、随意性大等问题,由此衍生出诸多困扰,如学生干部能力提升出现瓶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功利思想严重等。
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误导。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此方向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亦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而学生干部更为注重多种形式的锻炼,逐步形成重实践、轻理论,重行动、轻思考的现状,而在老师层面则形成重使用,轻培养问题。二是老师对学生干部本身缺乏充分合理的认识。独立学院在学生干部培养中依然坚持“先使用,后评估”,大量招募,工作中优胜劣汰,快捷省力,而这恰恰反映出老师对学生干部了解程度不够,以自己“不作为”的方式选择学生干部。老师对学生干部潜能和心理不能正确判断,后期培养针对性差,甚至培养也只是流于表面,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工作方法指导和业务能力训练,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持续培养。三是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决定。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很多人养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被动意识。自我中心意识使学生干部团队中“传、帮、带”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这种状况不改变,培养也只能治标不治本;被动意识使学生干部“在心理与行为上严重依赖以往学生干部,照搬老师的工作模式”,习惯于被安排、被管理,不能主动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关系,培养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重宏观教育,轻微观个性。
独立学院在对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宏观层面,忽视学生干部,尤其是九零后学生干部是个性鲜明、丰富的个体。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高度一致的培养过程和整体划一的培养内容使学生干部在集体中磨平棱角,泯灭个性,这不利于其潜能发挥,更羁绊学生工作空间拓展,不能满足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其二,随着社会发展,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无可避免地面临个性化问题——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多样性社会的个体而非执行学校和老师意志的工具,独立学院一味追求工作成效的宏观培养,其功利性的代价是牺牲九零后学生干部个性色彩,势必导致学生工作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工作难度逐年增加。 (三)重个人关系,轻工作情感。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定位,其社会化程度比普通高校要高出许多,九零后学生的到来,更使这种非“纯洁”深入发展。学生干部的培养一般被视为神圣而严肃,内容正统,风气正派,而随着更多社会元素的融入,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培养出现重个人关系,轻工作情感的现象。
这类问题在工作中有三个延伸:一是微妙的师生关系。社会功利思想充斥校园,老师在学生干部培养和使用中多将学生干部看作“自己人”,双方关系类似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团体,老师需要学生干部牺牲休息时间和个人精力完成任务,学生干部也需要老师给予平台锻炼能力,甚至还有诸如优先入党等附加利益。二是学生干部的随意性。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工作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干部随意性很大,流失率很高。三是非理性的“干群”关系。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多以个人人脉关系为依托,利用个人职位和干部角色执行任务,而非坚持工作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造成自己与普通学生关系的不和谐。
三、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新模式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特点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笔者拟通过形塑积极人格、提高工作艺术、探索开放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培养新时期独立学院九零后人才。
(一)型塑积极人格
学生干部在管理和影响普通学生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身份赋予的“权力”进行硬化管理,更要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进行软化管理,软化管理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管理,使遵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人格影响力较为欠缺,尤其是必要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这三方面必须加以重视。
培养政治人格即坚定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成为普通学生的思想引领者。以专题讨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优越性;组织时事讨论,拓展政治见闻,明确政治方向;以论坛、辩论等形式肯定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培养政治情感,提高政治觉悟。
培养道德人格即培育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向善之心、包容之心,成为普通学生可信任的人。提高学生干部的角色地位,真正成为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先进“干部”;引导学生干部正确认知角色身份,以服务为宗旨,以奉献为准则;组织各类帮困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对心理“贫困”、行为“贫困”和经济贫困的学生进行干预。
培养心理人格即增强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胆略,不畏艰难,勇于向前,能力不一定最强,但心态一定最好,成为普通学生学习的榜样。培训学生干部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正确抗压、缓压和解压;以各类游戏提高自信,培养克难攻坚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拓展学生干部心理知识,学习活动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工作方法。
(二)提高工作艺术
学生干部来源于普通学生,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身上特有的个性和特点决定了其工作中的困惑和矛盾,因此,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技巧显得尤为必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让学生干部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学会个案工作方法的沟通艺术,这是先决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好的学生工作。运用“同感”、“尊重”、“真诚”,给予任何工作对象接纳和理解,提高可信度;以理性心理和平和态度对工作对象的表达进行分析,并给与合理建议。沟通艺术能给予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处世方式,增强自己工作的信心。
掌握小组工作方法建立互信意识。学生干部组织是一个团队,合作意识在个性色彩较重的九零后学生干部中格外突出。首先,建立关系,确立规范。以各种方式鼓励互动,增进了解;成员是规范的决定者和执行者,规范应包括:保密和参与原则、开放和诚恳的态度、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等。其次,完成團队自我成长。分享经历和经验,共同进步;互相支持鼓励,确立合作意识。最后,建立信任关系。发现问题,共同克服;成员建立真诚、接纳的互动方式,并将建立良好心态的经验扩展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挥老师和普通学生中的枢纽作用。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社区组织,学生干部作为社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当好老师和普通学生的“代言人”,发挥“中介者”、“倡导者”和“行动者”的角色。
(三)探索开放培养
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进取性特点,探索开放培养,有效提高工作能力。
角色开放,重塑老师和学生干部的联系模式。二者不仅是师生、朋友,更是工作伙伴。老师和学生做朋友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仅仅如此,只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干部的附属性,成为只会执行老师意志的事务型干部。培养学生干部独立性,使其自身成为决策者,不再单一的以执行老师安排、意愿、任务为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终极目的。某种程度上,学生干部成为独立于老师和普通学生之外的一个群体,可以为普通学生说话,为学校、老师“代言”。当然,这样的过程需要逐步探索,学生干部本身由老师选出,如用不好,则成为老师工作的掣肘,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个性开放,独立学院九零后大学生的个性开放是一把双刃剑,能否用好是决定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学生干部中不乏个性之人,对此类学生,老师要抱有平和心态去去观察,不能以合不合群、是不是主流决定去留,判断优劣。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团队应该是集各类个性之人于一体,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模式开放,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尝试多部门联合培养、多岗位适应锻炼。目前机制下,学生干部的提拔基本依靠经验多少,甚至对老师意志的执行力也成为考量依据,这容易导致学生干部对本部门工作和自己熟悉的工作进行重复性的努力,限制工作能力拓展和潜力突破。
独立学院九零后学生干部的培养须构建开放化、自主化、终身化的教育培养体系,坚持形塑积极人格、提高工作艺术、探索开放培养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三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九零后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