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耐久跑练习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如果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耐久跑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方法探索
耐久跑教学难度大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因有二:一是教师宣传教育不到位,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没有活力,学生的练习处于“身顺心违”的尴尬境地,身心疲惫,根本谈不上乐趣之享;二是学生认识出现偏差,心有余悸,始终笼罩在“苦与累”的阴影中,练习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消极怠工,很难体验到耐久跑的乐趣。那么,如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耐久跑练习呢?
一、按学生体能分组进行教学
学生體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这种客观存在使我们必须考虑耐久跑教学的分层教学法。如果对全班同学提出同样的要求,实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刚刚好”、一部分同学“吃不消”的现象。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同学分成A、B、C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都能得到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这样分组教学,有利于他们的相互促进。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耐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会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是热爱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如何使学生对耐久跑从畏惧、厌烦中解脱出来,让她们不感到耐久跑是一项单调、枯燥、可怕的项目,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教法。成功的教学往往在于教师独具匠心的构思,每项内容的选编,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特别是七年级新生活泼好动,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怕苦、怕累是多数学生的共性。教师针对学生性别,体质的差异,选用简易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增强跑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乐中练、玩中练。耐久跑练习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是影响耐久跑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改变单调无味的反复跑练习方式,采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就可以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活泼。
三、教学内容上区别对待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甲组同学主要以速度耐力为主。如300米、400米间歇跑,800米、1000米计时跑等。乙组同学身体素质较差,较大的强度身体承受不了,就安排他们小强度的训练项目,练习时间加长,提高他们的一般耐力,如5分钟定时跑、8分钟定时跑、10分钟定时跑等,给他们设定条件:跑的过程中不许停下来,要坚持跑完全程。对特体肥胖的学生另安排一些内容,如走跑交替800米、1200米、1500米等。由于内容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非常容易完成任务,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锻炼,不再有“我体弱,跑不动,半途下来不跑的现象”,恐惧和厌烦心理得到改善,不再逃避耐久跑课,体弱的学生说:“没想到我也能跑完全程,以前一直不敢跑,怕别人笑话跑得慢”。因为教学内容上区别对待,大家的水平相当,消除了自卑感,产生了获胜的愿望,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开发多样的训练环境,让训练更有趣
耐久跑训练并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效果,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耐久跑的训练环境其实是比较多的,只要有合适的场所就能训练。但如果让训练者持续在同一熟悉的场地进行练习,容易产生枯燥的情绪及厌恶感。耐久跑在选择场地时,可以考虑空气比较新鲜、车流比较少的地方,而这些资源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开发训练环境,让学生在变换环境中对耐久跑产生新鲜感,进而以积极心态参与训练。
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操作上的环形跑道是学生进行耐力跑的重要场地,但长期在跑道上训练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初中校园基本上面积比较大,而且绿化还是不错的,教师可以提前到校园转转,对校园整体环境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学校布局开发几条线路出来,课外时间带上几个学生去试跑,如果学生感觉不错,就可以向全体学生推荐,学生在训练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发不一样的线路。校园之外也是耐久跑训练的大环境,但在选择校外训练环境时,要让学生避开车来车往的线路。现在不少城市兴建了公园,公园空气好,车辆又少,而且还有不少爱运动的人在锻炼,它就是学生进行耐久跑的好场地。来自农村的学生可以选择地势比较平坦,绿化又比较好的环境进行耐久跑训练。
五、掌握耐久跑技术,优化体力分配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学生中出现的“坐着跑”、“脚后跟跑”,以及“后仰跑”等错误的跑步姿势,要给学生纠正。体育老师必须要明确告诉学生跑步要保证前脚掌先落地,或者可以全脚掌落地,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过度到前脚掌支撑方式,切不可后脚跟先落地。同时对于直道跑与弯道跑也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耐久跑的过程中优化体力分配,合理限制不同阶段的速度。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起跑非常快,最后却跑不动的现象了,体育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三,体育老师要指导学生跑步节奏与呼吸的配合,进而实现体力的减少。每跑一步的长度,以及迈步的频率等都要合理,切不可一味要求学生大步子跑,小步子频率快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论怎样跑,步子与呼吸之间的节奏是一定要控制好的,防止耐久跑的速度受到影响。
盡管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中学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放开学生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耐久跑内容。同时中学体育耐久跑还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昌州.四法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2]邓若锋.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J].中国学校体育,2010(9).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方法探索
耐久跑教学难度大于其他运动项目,其因有二:一是教师宣传教育不到位,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没有活力,学生的练习处于“身顺心违”的尴尬境地,身心疲惫,根本谈不上乐趣之享;二是学生认识出现偏差,心有余悸,始终笼罩在“苦与累”的阴影中,练习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消极怠工,很难体验到耐久跑的乐趣。那么,如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耐久跑练习呢?
一、按学生体能分组进行教学
学生體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这种客观存在使我们必须考虑耐久跑教学的分层教学法。如果对全班同学提出同样的要求,实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刚刚好”、一部分同学“吃不消”的现象。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同学分成A、B、C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都能得到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这样分组教学,有利于他们的相互促进。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耐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会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二、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是热爱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如何使学生对耐久跑从畏惧、厌烦中解脱出来,让她们不感到耐久跑是一项单调、枯燥、可怕的项目,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教法。成功的教学往往在于教师独具匠心的构思,每项内容的选编,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特别是七年级新生活泼好动,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怕苦、怕累是多数学生的共性。教师针对学生性别,体质的差异,选用简易器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增强跑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乐中练、玩中练。耐久跑练习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是影响耐久跑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改变单调无味的反复跑练习方式,采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就可以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活泼。
三、教学内容上区别对待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甲组同学主要以速度耐力为主。如300米、400米间歇跑,800米、1000米计时跑等。乙组同学身体素质较差,较大的强度身体承受不了,就安排他们小强度的训练项目,练习时间加长,提高他们的一般耐力,如5分钟定时跑、8分钟定时跑、10分钟定时跑等,给他们设定条件:跑的过程中不许停下来,要坚持跑完全程。对特体肥胖的学生另安排一些内容,如走跑交替800米、1200米、1500米等。由于内容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非常容易完成任务,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锻炼,不再有“我体弱,跑不动,半途下来不跑的现象”,恐惧和厌烦心理得到改善,不再逃避耐久跑课,体弱的学生说:“没想到我也能跑完全程,以前一直不敢跑,怕别人笑话跑得慢”。因为教学内容上区别对待,大家的水平相当,消除了自卑感,产生了获胜的愿望,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到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开发多样的训练环境,让训练更有趣
耐久跑训练并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效果,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耐久跑的训练环境其实是比较多的,只要有合适的场所就能训练。但如果让训练者持续在同一熟悉的场地进行练习,容易产生枯燥的情绪及厌恶感。耐久跑在选择场地时,可以考虑空气比较新鲜、车流比较少的地方,而这些资源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开发训练环境,让学生在变换环境中对耐久跑产生新鲜感,进而以积极心态参与训练。
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操作上的环形跑道是学生进行耐力跑的重要场地,但长期在跑道上训练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初中校园基本上面积比较大,而且绿化还是不错的,教师可以提前到校园转转,对校园整体环境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学校布局开发几条线路出来,课外时间带上几个学生去试跑,如果学生感觉不错,就可以向全体学生推荐,学生在训练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发不一样的线路。校园之外也是耐久跑训练的大环境,但在选择校外训练环境时,要让学生避开车来车往的线路。现在不少城市兴建了公园,公园空气好,车辆又少,而且还有不少爱运动的人在锻炼,它就是学生进行耐久跑的好场地。来自农村的学生可以选择地势比较平坦,绿化又比较好的环境进行耐久跑训练。
五、掌握耐久跑技术,优化体力分配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学生中出现的“坐着跑”、“脚后跟跑”,以及“后仰跑”等错误的跑步姿势,要给学生纠正。体育老师必须要明确告诉学生跑步要保证前脚掌先落地,或者可以全脚掌落地,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过度到前脚掌支撑方式,切不可后脚跟先落地。同时对于直道跑与弯道跑也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耐久跑的过程中优化体力分配,合理限制不同阶段的速度。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起跑非常快,最后却跑不动的现象了,体育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三,体育老师要指导学生跑步节奏与呼吸的配合,进而实现体力的减少。每跑一步的长度,以及迈步的频率等都要合理,切不可一味要求学生大步子跑,小步子频率快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论怎样跑,步子与呼吸之间的节奏是一定要控制好的,防止耐久跑的速度受到影响。
盡管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中学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放开学生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耐久跑内容。同时中学体育耐久跑还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昌州.四法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2]邓若锋.在耐久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J].中国学校体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