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剖宫产儿童中有不少孩子会出现视知觉缺陷,而视知觉发育不充分的儿童容易出现相关的学习障碍,如字母、数字混淆,读书跳字,看书跳行,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时常会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孩子在言语学习中的异常表现,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言语学习;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71-03
一、缘起:反写字母引起的关注
因为害怕顺产带来的疼痛,2009年8月,在没有任何临盆迹象的情况下,我在医院挨了温柔一刀,剖宫产下了儿子睿睿。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精心护养,用心陪伴,睿睿健康成长。
2015年9月,儿子顺利进入小学。然而,入学的第一个月却给了我迎头痛击。一些相近的字母如b和d、p和q、t和f他总是不能准确认读。书写翘舌音sh时,字母h完全转了个方向却不自知。
这让我回想起睿睿上幼儿园时,总把“煤气灶”说成“煤灶气”。上小学认字后,类似字序颠倒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他会把班主任“施秀梅”说成“施梅秀”,把同学“周子天”说成“周天子”,还有“炉锅(锅炉)”“纹指(指纹)”“杆栏(栏杆)”等等,如此这般,不胜枚举。
慢慢地,睿睿身上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比剪刀手时,他总是拳心向内,手背向外;跳绳从来都不能连贯;好动,坐不住,小动作不断……
二、究因:感统失调带来的困扰
儿子上小学后出现的这些井喷式的问题让我始料未及,班上也有不少孩子出现和儿子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如此“粗心大意”“不定神”呢?我苦苦追问,多方查因。最终,儿子身上出现的几乎所有现象都指向“剖宫产所引起的感统失调中的视知觉能力缺陷”这一理论。
所谓感觉运动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如果感觉器官接受感受自己的能力或大脑的统合作用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或传入大脑的信息被错误地处理,导致机体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正确的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错误的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就称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1]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艾尔丝教授认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特征包括躯体运动协调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空间知觉障碍以及视听言语障碍等五个方面。
王黎教授认为,视知觉能力包括四种能力:视觉联想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觉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一旦视知觉能力发育不足,就会出现各种学习障碍。南京市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教授对感统失调中的视知觉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认为,视知觉能力发育不足的儿童会出现相关的学习障碍,如:“上”和“下”、“手”和“毛”分辨不清,数字混淆,读书跳字,看书跳行,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技能差,动作协调不良(特别表现在双手的精细运动),阅读时常有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写字时常多一笔或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纵观儿子的诸多表现,我发现他的视知觉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担忧的同时我又不由生出一丝庆幸,还好儿子种种问题的密码被破译,生理学的原因被解锁。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给这些孩子带来二次伤害,要从生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干预:适切的训练助力健康成长
1.第一时间正面强化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得到对对方的最初印象。这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这种第一印象效应推及儿童与学习材料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儿童初见学习材料时的第一认识,这个第一印象将决定儿童今后与学习材料的进一步交往。因此,在第一次认读学习材料时,就要确保儿童的认识是正确的,出现错误发音要及时纠正,在第一时间进行正强化,其在今后进行该行为时正确结果就会进一步增加。
2.提升视知觉辨认能力
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游戏能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晚间,我们家庭经常一起玩纸牌游戏。自从发现了儿子的这些问题后,我们的游戏也从纯粹的娱乐变成了有意识的训练。我们把纸牌分成两堆,我找出一张,要求他在另一堆中找出相同数字的纸牌。几次之后,要求提高速度,并用记小星星的方式来进行奖励。渐渐地,儿子迷上了这样的纸牌游戏。我们从中发现了他的显著变化:他找到相同数字纸牌的速度越来越快,即使两副纸牌,他的速度也变得很快而且失误率越来越小。如此变化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更增添了信心,同时收获了温馨的亲子时光。
字词练习卡片在我们的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翻出了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购买的一套字词卡片。一张完整的卡片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右边是字母和名称,交接处设计成凹凸型,很有艺术感,儿子很喜欢。于是我们利用这套卡片进行图片与词语的配对。儿子在有些字不认识的情况下,边猜边配对。多次练习后,他已经把这些名称全都认识了,而且能够迅速配对成功。后来,我们又购买了同一款的其他种类的卡片进行配对,效果也很好。再后来,我们将这些卡片全都混合在一起,进行分类比赛。一开始,儿子总是没有我们快。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渐渐地赶上了我们的速度,且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这样的游戏在不知不觉间刺激了孩子的视知觉,使他的视觉辨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在这样的无意识的活动中,孩子渐渐变得热爱文字、数字,爱上学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活动想来是最贴近儿童的。
3.构建视动整合能力
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视觉认知包括视覺效率和视觉信息处理。视觉效率包括调节、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包括辨别力、空间意识、记忆和与其他感官的整合。[2]从儿子反写字母、“6”和“9”混淆等情况看,我发现他的空间意识比较薄弱,需要训练他的视动整合能力,也就是视觉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强儿子空间意识的培养。我买来几套积木,有木质的,有塑料颗粒拼装的,有时间就陪他一起拼装。起先,我陪伴他拼搭大颗粒的木质积木,先从平面开始,搭院子,搭围墙,接着搭简单的房子。因为木质积木体积较大,因此他能较快地拼搭到位。 在大动作技能训练得比较好的基础上,我又陪同他开始拼装小颗粒的塑料积木——寻找合适的颗粒并对照图纸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以此来训练他的精细动作,完善视动整合能力。刚开始拼装时,睿睿总把方向搭反,于是我要求他把图纸和积木放在同一位置拼装。渐渐地,他能够准确安装到位。于是我慢慢增加积木颗粒,不断刺激他的视知觉。如今,他只要迅速瞄一眼图纸就能快速准确地安装五百多颗粒的积木了,甚至还会自主创新积木拼装方法。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空间知觉不断获得训练,视动整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多项活动全方位扶助
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在7岁时达到顶峰,视动整合能力和去动作视知觉能力均在二年级呈现发展态势,且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强。在生活中,我为儿子量身打造了很多辅助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较好地促进了他视知觉的发展。在丰富多彩、全方位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中,儿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口头表达上,他字序颠倒的現象已经很少再出现了;书面表达上,他的数字书写、字母书写也很少出现错误,视觉辨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更值得欣喜的是,通过这些指向视觉的训练,意外让儿子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爱上了认字、读书,对历史、地理、百科、童话、漫画等各类型的书籍都非常喜欢。我整套整套地给他买各类书籍,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营养。他看书时无比安静、专注,看完后与他交流,我发现他基本上能把整本书的内容都记住。更重要的是,他在看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语言,在很多情境下蹦出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可却又用得非常贴切,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常常得到同组老师的啧啧赞叹。
四、思索:换一个角度关爱孩子
1.生理学关怀不可或缺
儿童身上表现出的问题背后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或许是源于他的出生方式。生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我破译了儿子表面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生命密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会面对着更多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有着怎样的出生方式,他们某些独特的表现又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是不是每一个剖宫产儿童都会必然出现感统失调的一些症状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生理学的角度走近儿童,亲近儿童,善待儿童。
2.因材施助是最好的关爱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从各个角度去观照儿童,了解每个儿童个体现象背后折射出的生理学因素。根据每个儿童不一样的表现因材施教、因材施助,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关爱。
3.教育要坚守儿童立场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全部的希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熟悉他的父母眼里都是成长的印记,值得珍藏、研究,毋庸置疑,儿童在家庭里一定是自我的。而作为老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儿童本位立场,对儿童、对教育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敬畏科学、关注个体、勤于研究、勇于实践,一定能够对剖宫产儿童有更多的了解和发现。
当然,我的研究只是针对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与我朝夕相处,我更能从他的言语中发现这些问题,及早研究、及时干预,以使他能够健康成长。希望我的研究能给有相同情况的儿童带来一点助益。
参考文献:
[1]钱志亮.儿童生理问题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37-138.
[2]张树东,谢立培,冯译,赵晖.中国1—4年级小学生视知觉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 2017,40(1).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关键词:剖宫产儿童;言语学习;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71-03
一、缘起:反写字母引起的关注
因为害怕顺产带来的疼痛,2009年8月,在没有任何临盆迹象的情况下,我在医院挨了温柔一刀,剖宫产下了儿子睿睿。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精心护养,用心陪伴,睿睿健康成长。
2015年9月,儿子顺利进入小学。然而,入学的第一个月却给了我迎头痛击。一些相近的字母如b和d、p和q、t和f他总是不能准确认读。书写翘舌音sh时,字母h完全转了个方向却不自知。
这让我回想起睿睿上幼儿园时,总把“煤气灶”说成“煤灶气”。上小学认字后,类似字序颠倒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他会把班主任“施秀梅”说成“施梅秀”,把同学“周子天”说成“周天子”,还有“炉锅(锅炉)”“纹指(指纹)”“杆栏(栏杆)”等等,如此这般,不胜枚举。
慢慢地,睿睿身上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比剪刀手时,他总是拳心向内,手背向外;跳绳从来都不能连贯;好动,坐不住,小动作不断……
二、究因:感统失调带来的困扰
儿子上小学后出现的这些井喷式的问题让我始料未及,班上也有不少孩子出现和儿子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如此“粗心大意”“不定神”呢?我苦苦追问,多方查因。最终,儿子身上出现的几乎所有现象都指向“剖宫产所引起的感统失调中的视知觉能力缺陷”这一理论。
所谓感觉运动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如果感觉器官接受感受自己的能力或大脑的统合作用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或传入大脑的信息被错误地处理,导致机体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正确的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错误的行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就称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1]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博士艾尔丝教授认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特征包括躯体运动协调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空间知觉障碍以及视听言语障碍等五个方面。
王黎教授认为,视知觉能力包括四种能力:视觉联想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觉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一旦视知觉能力发育不足,就会出现各种学习障碍。南京市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教授对感统失调中的视知觉缺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认为,视知觉能力发育不足的儿童会出现相关的学习障碍,如:“上”和“下”、“手”和“毛”分辨不清,数字混淆,读书跳字,看书跳行,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技能差,动作协调不良(特别表现在双手的精细运动),阅读时常有增字、漏字,前后颠倒或跳行,写字时常多一笔或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
纵观儿子的诸多表现,我发现他的视知觉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缺陷。担忧的同时我又不由生出一丝庆幸,还好儿子种种问题的密码被破译,生理学的原因被解锁。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给这些孩子带来二次伤害,要从生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干预:适切的训练助力健康成长
1.第一时间正面强化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能得到对对方的最初印象。这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这种第一印象效应推及儿童与学习材料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儿童初见学习材料时的第一认识,这个第一印象将决定儿童今后与学习材料的进一步交往。因此,在第一次认读学习材料时,就要确保儿童的认识是正确的,出现错误发音要及时纠正,在第一时间进行正强化,其在今后进行该行为时正确结果就会进一步增加。
2.提升视知觉辨认能力
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游戏能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晚间,我们家庭经常一起玩纸牌游戏。自从发现了儿子的这些问题后,我们的游戏也从纯粹的娱乐变成了有意识的训练。我们把纸牌分成两堆,我找出一张,要求他在另一堆中找出相同数字的纸牌。几次之后,要求提高速度,并用记小星星的方式来进行奖励。渐渐地,儿子迷上了这样的纸牌游戏。我们从中发现了他的显著变化:他找到相同数字纸牌的速度越来越快,即使两副纸牌,他的速度也变得很快而且失误率越来越小。如此变化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更增添了信心,同时收获了温馨的亲子时光。
字词练习卡片在我们的训练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翻出了在儿子很小的时候购买的一套字词卡片。一张完整的卡片分成两部分,左边是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右边是字母和名称,交接处设计成凹凸型,很有艺术感,儿子很喜欢。于是我们利用这套卡片进行图片与词语的配对。儿子在有些字不认识的情况下,边猜边配对。多次练习后,他已经把这些名称全都认识了,而且能够迅速配对成功。后来,我们又购买了同一款的其他种类的卡片进行配对,效果也很好。再后来,我们将这些卡片全都混合在一起,进行分类比赛。一开始,儿子总是没有我们快。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渐渐地赶上了我们的速度,且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这样的游戏在不知不觉间刺激了孩子的视知觉,使他的视觉辨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在这样的无意识的活动中,孩子渐渐变得热爱文字、数字,爱上学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活动想来是最贴近儿童的。
3.构建视动整合能力
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视觉认知包括视覺效率和视觉信息处理。视觉效率包括调节、双眼视觉和眼球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包括辨别力、空间意识、记忆和与其他感官的整合。[2]从儿子反写字母、“6”和“9”混淆等情况看,我发现他的空间意识比较薄弱,需要训练他的视动整合能力,也就是视觉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加强儿子空间意识的培养。我买来几套积木,有木质的,有塑料颗粒拼装的,有时间就陪他一起拼装。起先,我陪伴他拼搭大颗粒的木质积木,先从平面开始,搭院子,搭围墙,接着搭简单的房子。因为木质积木体积较大,因此他能较快地拼搭到位。 在大动作技能训练得比较好的基础上,我又陪同他开始拼装小颗粒的塑料积木——寻找合适的颗粒并对照图纸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以此来训练他的精细动作,完善视动整合能力。刚开始拼装时,睿睿总把方向搭反,于是我要求他把图纸和积木放在同一位置拼装。渐渐地,他能够准确安装到位。于是我慢慢增加积木颗粒,不断刺激他的视知觉。如今,他只要迅速瞄一眼图纸就能快速准确地安装五百多颗粒的积木了,甚至还会自主创新积木拼装方法。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空间知觉不断获得训练,视动整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多项活动全方位扶助
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视动整合能力在7岁时达到顶峰,视动整合能力和去动作视知觉能力均在二年级呈现发展态势,且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强。在生活中,我为儿子量身打造了很多辅助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较好地促进了他视知觉的发展。在丰富多彩、全方位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中,儿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口头表达上,他字序颠倒的現象已经很少再出现了;书面表达上,他的数字书写、字母书写也很少出现错误,视觉辨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更值得欣喜的是,通过这些指向视觉的训练,意外让儿子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爱上了认字、读书,对历史、地理、百科、童话、漫画等各类型的书籍都非常喜欢。我整套整套地给他买各类书籍,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营养。他看书时无比安静、专注,看完后与他交流,我发现他基本上能把整本书的内容都记住。更重要的是,他在看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语言,在很多情境下蹦出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实在令人意想不到,可却又用得非常贴切,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常常得到同组老师的啧啧赞叹。
四、思索:换一个角度关爱孩子
1.生理学关怀不可或缺
儿童身上表现出的问题背后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或许是源于他的出生方式。生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我破译了儿子表面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生命密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会面对着更多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有着怎样的出生方式,他们某些独特的表现又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是不是每一个剖宫产儿童都会必然出现感统失调的一些症状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生理学的角度走近儿童,亲近儿童,善待儿童。
2.因材施助是最好的关爱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从各个角度去观照儿童,了解每个儿童个体现象背后折射出的生理学因素。根据每个儿童不一样的表现因材施教、因材施助,这是给孩子最好的关爱。
3.教育要坚守儿童立场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全部的希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熟悉他的父母眼里都是成长的印记,值得珍藏、研究,毋庸置疑,儿童在家庭里一定是自我的。而作为老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儿童本位立场,对儿童、对教育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敬畏科学、关注个体、勤于研究、勇于实践,一定能够对剖宫产儿童有更多的了解和发现。
当然,我的研究只是针对自己的儿子,因为他与我朝夕相处,我更能从他的言语中发现这些问题,及早研究、及时干预,以使他能够健康成长。希望我的研究能给有相同情况的儿童带来一点助益。
参考文献:
[1]钱志亮.儿童生理问题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37-138.
[2]张树东,谢立培,冯译,赵晖.中国1—4年级小学生视知觉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 2017,40(1).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