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任知了!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时候,公司小姑娘提醒对桌:“哎,晚上记得看任知了。”
  这种话,20多年前就有过,那时候人们不说“看射雕”,而是说“看黄蓉”,后来,又有不说“看还珠格格”,而是“看小燕子”,还有不说“看士兵突击”,而是“看许三多”……
  总结起来,似乎只有电视剧里那些“智力另类”者才能享受此等殊荣,又其实是他们或她们在某些类型的表演上极为出色,可以夺走一部剧的主题,成为它的符号。
  王丽坤在饰演此疯女孩任知了之前已演出过许多比任知了更重要的角色。不过,恐怕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居然是眼前这样一个疯疯癫癫的任知了让她真正满城皆知,若找原因,恐怕这得归结于这回神仙姐姐终于接地气了。
  谁让这是一个地气纵横的世界?
  任知了的惨痛遭遇,其实是赵宝刚在《北京青年》里施放的极为诡异一笔。以赵宝刚从前的作品看,更是极不合常理,4个怀揣着所谓“重走青春”理想的北京哥们儿在烟台海边偶然救起一个自寻短见跳海的美女,本来他们已自顾不暇,还要带上一个情伤成痴疯疯癫癫的任知了。自从她出来,剧情的信息量陡然增加了两倍――何氏家族四兄弟以及他们的女人们的故事是1,任知了像面镜子,事事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射,那就是×2,这或者是眼前观众们渐渐把“看北京青年”变成“看任知了”的主因(其实私以为“北京青年”这名字挺土的,呵呵),但这诡异的一笔里其实也隐含着巨大风险,如果编剧的创作和演员的表演,真的也像任知了的性格一样不靠谱,恐怕现在的结果就是另一回事了。
  任知了,就像其实已年近六十的赵宝刚导演在自己平坦的创作路上凌空打了个空旋子,好在他还老当益壮,水平不逊邹凯,可以10分落地。
  王丽坤有能力演出创作者给任知了设计的所有高难度动作,比如衬合时宜的插科打诨、出色的肢体表演,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完全逆向的面部动作表演;但这些仍然不是拯救王丽坤或支撑王丽坤演好任知了的最要处,最要处,我以为还是她有办法——至于有什么办法那需要更精致的探讨——获得观众们的爱怜,让观众不只对任知了,而是对她这个人整个产生莫大的同情和怜爱,爱如潮水,则势不可挡,压倒了一切。
  《北京青年》某几集里,有室内的其他主角们或在缓缓谈情或在怒目相对或在矫情沉思,而小小的窗口外,任知了着一身肥大的大花睡衣,自跟自地玩着自己的幼稚游戏,一会儿装动物,一会儿装植物,一会跳白毛女,窗里窗外,巨大的内容反差,直逼得观众们天然的同情心的心尖儿上一点一点都滴出血来了。
  这朴素的技巧其实早在《公民凯恩》里就成为电影艺术的经典,这也是赵宝刚很少在电视剧里改变直线描述为立体描述的典型案例,它不用什么样的经典语言,亦不用什么样的经典表情,而最成功的表演就是打动观众的表演,只要打动了观众,在观众的眼里,就不再有什么成功或者不成功的角色之别。
  任知了的出现,为4个流浪路上的北京青年之感情线索多分出一杈,且又让这一杈仍可以保持与其他主要情感线索平行互生的关系,其实它为他们所要体验的“重走青春”提供了又一重的情感空间,这个神秘女子的来与往,表达了他们命运中那些不可知的方向、不可知的情愫。
  那就是爱。
  爱,可以打动任何人。
其他文献
人们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最先注意的会是对方的眼睛,接下来就是牙齿,最后才会看到你新染的头发——即使你花在头发上的钱远远比牙齿多。  很多人对牙病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因而接受了错误的治疗,或者对牙齿使用、维护不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为此我们请来口腔专家,为大家揭秘这里面的13个玄机。  “老掉牙”是谬论!  中国有句老话叫“老掉牙”,用来形容过时了、该被淘汰的物品,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个词是错误
期刊
“只要我们能够梦想到的,我们就能够实现!”这是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西大门上的宣言,也是刻在每个美国公民心中的铭志。  整整一个世纪,美国一直以世界第一强国的姿态傲视天下。1978年,中美两国重启双方交往的大门。时至今日,中美两国正全面建立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无需置疑,美国作为中国在全球最重要的外交对手,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最突出的外部力量。另一方面,美国也是中
期刊
钢琴敲出了零落的音符,一个黑衣人从右至左缓缓牵开大幕,舞台深处,另一个黑衣人高举一只纸折飞鸟,以相反的方向划过人们的视线。一个满脸皱纹、头发灰白的老头蹒跚着从黑暗中走出来,开始讲那遥远的故事——一开场,《安魂曲》便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气氛。这是一个空的舞台,没有道具,剧情如一本插画书一般展开:50年琐碎生活堆积出来的破旧小木屋,孤零零挂在夜空的巨大月亮,嘶鸣、奔跑和不断咀嚼着干草的马,前后左右颠簸的
期刊
下面的故事也许是人家故意编写的。但这个简单的故事,透视着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  美国老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喜好,并把他们的喜好引导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比之下,中国老师‘恨铁不成钢’,巴不得让每个学生变成莎士比亚。中国老师越是急于求成,学生越是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什么也没有学好。  美国老师,其实英国老师也是这样,他们更加重视引导式的教育,先把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再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
期刊
我最近经常旅行,每次我坐飞机的时候我都要跟飞机上的乘务人员进行下面类似的对话。  “飞机要降落,请您关闭您的Kindle。”  “我已经把3G关掉了。我可以不关闭Kindle,我只需滑动到墙纸模式,这种模式下我也能看到文字。”  “那么就请调到墙纸模式吧。”  “无论我坐在这里看着屏幕上的字,还是看墙纸模式下的图片文字,我想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对飞机造成潜在的干扰吧。”  “我想这估计不管用吧。还
期刊
夏天,怕吃到过甜的甜点,在东京的某家和果子老铺买了盒看上去就清爽的西瓜冰霜。仔细看,盒子上写着须常温保存的,于是营业员姑娘就跟我解释说,其实这冰霜,常温吃起来就是果冻的口感,在冰箱里冻一冻,迅速就成了又细又柔又沙的霜体,拿一把小勺刮着吃,依然会有小片的果肉不小心嵌到唇齿之间来。最大的好处,则是这西瓜冰霜跟我期待的完全一样,不太甜。那种淡淡的口感,在燥热的夏天,不烦人,不腻人,不袭人。这便是西瓜这种
期刊
黄昏摊在西天,斜斜的夕阳射进长廊,轮椅上的老人都静静地在阳光中坐着、呆呆地看着前方。儿童游乐场上孩子们尖叫追逐、孕妇挺着大肚子缓缓走过。回头望,芙蓉醉了,红红地像几个熟透的小桃子,在晚风里颤抖……    从北京飞台北,车子将进首都机场了,突然看见路边树丛里摇曳着几朵粉红色的大花,不是蔷薇也非玫瑰,叶片宽宽的、花柄长长的,倒有点像芙蓉,难道因为地球暖化,在北京也能种植南国的花卉了?  算算时间,农历
期刊
历史以来,中国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从你开始接触,他就瞬间侵入你的观念、预想,从头到尾,毫不留情,彻底打破?  熟悉的人第一个会想到李敖。自称“多面怪杰”的李敖,从言论到行动,更像来自外星球。好在他的学识,他的思维,没有让人感到异质。  李敖从不欢迎他人评价,他总是抢在他人前面先自我评价:我最得意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光芒万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立独行的并且是快快乐乐的头脑
期刊
一  黄裳颇不善言谈,与之面对,常常是你谈他听,不然,就是久久沉默,真正可称为“枯坐”。电话更是简洁得要命,一问一答,你问几句,他答几个字,绝无多的发挥,可说是再单调不过的色彩。我甚至一度怀疑,他这样的性格,当年做记者时又该如何进行采访?  然而,这只是一种外表或者说假象。一个在大学学电机专业的人,却改行走进了文化圈,且以藏书家、散文家、剧评家等多种身份独领风骚,这自有他注定要成为文人的必然。读他
期刊
民国初年,湖南龙阳才子易实甫在京城混到一小官,整日与倡优周旋,并形诸诗文。一日,他白天参加了女子敦谊会的慈善音乐演出,晚上又去妓院喝酒。隔天报上登出他的新作七言诗,把这两件事扯在一起,让名媛贵妇和青楼姐妹打成一片。这首诗起首两句是:“林下丰标女界推,双飞还共凤凰来。”  这一则逸闻初见于虞公的《民国趣闻》。我猜古龙读过《民国趣闻》,并记下“林下丰标”。易实甫自称“三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