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统一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即将进行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目前已有的基本形式为前置性小研究或者前置性作业.前置性学习任务,是教师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进行宏观干预和引导后产生的学习行为,本文主要围绕前置性学习任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进行综述.
1 内容多元,形式多样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前置性学习任务是诸多“以生为本”的学习形式中的一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能将其视为课堂学习的全部.过于夸大前置性学习的作用,势必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无所适从的局面出现.从时序来讲,前置性学习在课堂学习之前,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主体,尽可能深入地挖掘研究教材,以多元化智力理论为指导设计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任务.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钻研学习内容,使得前置学习更加有效果.
《欧姆定律》的教学,教师首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前置性学习任务:其一,复习旧知.教师让学生动手结合电流表、电压表及电路的电路连接,研究导体两端电压、电流以及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经过实验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明确总结出“对于同一导体,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其二,在上述基础上,分析数据,计算出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都相同,从而得出电阻的概念,并强调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无关;其三,阅读文本.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表达式,以及欧姆定律的成立条件、单位等问题.经过文本研读,学生自己基本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并能够藉此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其四,欧姆定律的应用.结合课本例题以及课后习题,学生自行练习使用欧姆定律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的题目,在应用中更加灵活地掌握欧姆定律;其五,利用图像理解欧姆定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相关例题:
例题 同学把甲、乙两电阻接入电路,得到两电阻中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则甲、乙两电阻阻值的大小为R甲[CD#3]R乙.
通过习题解答,学生对于欧姆定律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开阔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思路.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小本上,准备课堂交流时与大家共同探讨.前置性学习的学习过程设计,要遵循逐层推进的原则,让学生在自我研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了解知识,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进步.
2 低入简洁,操作性强
排除指导因素,前置性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所以必须关注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低端起步并在过程中有提升的空间,要有趣味性并重视学习对于课堂内容的启发和思考,要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提交学习成果,描述要尽量简洁以便学生很快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声》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然后列出文本提纲.这一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促进学生有效熟悉文本讲述了什么内容,在课堂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什么.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简洁的阐述,并列出了一些测试题目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重点.比如,“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等比较简单直接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并举例.为了强化并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证明“振动产生声波”的原理,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或者准备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这样做,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文本逐步引向实质性的实验探究,使得前置性学习活动得以实质性的进行,并大大提高了前置性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的前置性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即将进行课堂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认同,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乃至改进生活的习惯和兴趣.
3 评价及时,以学定教
前置性学习是区别于学生预习的一种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置性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从教师这方面来说,一定要深化“前置性学习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分”的意识,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及时全面认真地评阅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作业,同时,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成效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参照,以此为基点设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简化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行为要以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达成近期物理教学目标,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做长远打算.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时常采取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评定、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比较详细的条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评价.比如,评价“光的折射”前置性学习作业,我们考虑从“基本概念的理解”、“生活现象的解释”、“实验探究能力进展”、“发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其中,以基本概念的理解为重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折射”、“折射与反射有什么区别”、“发生折射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等问题进行描述,然后让各个评价者对学生的描述作出评价,描述准确则画“三星”,其余酌情降低.这样做,一方面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或保持或提高学生根据评价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作业以及所获的评价,教师可以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难点,明确需要重点帮扶的群体或个体,明确学生心目中的疑惑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总之,前置性学习,是促进教学工作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有机组分.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来说,由于知识和生活非常接近,便于学生积极调动自主生活经验,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前置性学习就更有意义.[BP)]教师要正确认识前置性学习的价值,积极筹划安排并利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成果组织课堂教学,这将为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展和物理教学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1 内容多元,形式多样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前置性学习任务是诸多“以生为本”的学习形式中的一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能将其视为课堂学习的全部.过于夸大前置性学习的作用,势必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无所适从的局面出现.从时序来讲,前置性学习在课堂学习之前,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主体,尽可能深入地挖掘研究教材,以多元化智力理论为指导设计形式多样的前置性任务.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钻研学习内容,使得前置学习更加有效果.
《欧姆定律》的教学,教师首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前置性学习任务:其一,复习旧知.教师让学生动手结合电流表、电压表及电路的电路连接,研究导体两端电压、电流以及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经过实验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明确总结出“对于同一导体,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结论;其二,在上述基础上,分析数据,计算出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都相同,从而得出电阻的概念,并强调电阻的大小与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无关;其三,阅读文本.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欧姆定律”的概念,公式表达式,以及欧姆定律的成立条件、单位等问题.经过文本研读,学生自己基本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并能够藉此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其四,欧姆定律的应用.结合课本例题以及课后习题,学生自行练习使用欧姆定律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的题目,在应用中更加灵活地掌握欧姆定律;其五,利用图像理解欧姆定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相关例题:
例题 同学把甲、乙两电阻接入电路,得到两电阻中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则甲、乙两电阻阻值的大小为R甲[CD#3]R乙.
通过习题解答,学生对于欧姆定律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开阔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思路.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小本上,准备课堂交流时与大家共同探讨.前置性学习的学习过程设计,要遵循逐层推进的原则,让学生在自我研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了解知识,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进步.
2 低入简洁,操作性强
排除指导因素,前置性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所以必须关注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低端起步并在过程中有提升的空间,要有趣味性并重视学习对于课堂内容的启发和思考,要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提交学习成果,描述要尽量简洁以便学生很快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声》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然后列出文本提纲.这一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促进学生有效熟悉文本讲述了什么内容,在课堂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什么.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简洁的阐述,并列出了一些测试题目帮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重点.比如,“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等比较简单直接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并举例.为了强化并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证明“振动产生声波”的原理,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或者准备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这样做,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文本逐步引向实质性的实验探究,使得前置性学习活动得以实质性的进行,并大大提高了前置性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的前置性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即将进行课堂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认同,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乃至改进生活的习惯和兴趣.
3 评价及时,以学定教
前置性学习是区别于学生预习的一种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前置性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从教师这方面来说,一定要深化“前置性学习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分”的意识,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及时全面认真地评阅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作业,同时,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成效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参照,以此为基点设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简化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行为要以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达成近期物理教学目标,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做长远打算.
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时常采取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评定、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比较详细的条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评价.比如,评价“光的折射”前置性学习作业,我们考虑从“基本概念的理解”、“生活现象的解释”、“实验探究能力进展”、“发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作比较详细的了解.其中,以基本概念的理解为重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折射”、“折射与反射有什么区别”、“发生折射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等问题进行描述,然后让各个评价者对学生的描述作出评价,描述准确则画“三星”,其余酌情降低.这样做,一方面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或保持或提高学生根据评价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作业以及所获的评价,教师可以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难点,明确需要重点帮扶的群体或个体,明确学生心目中的疑惑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总之,前置性学习,是促进教学工作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有机组分.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来说,由于知识和生活非常接近,便于学生积极调动自主生活经验,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前置性学习就更有意义.[BP)]教师要正确认识前置性学习的价值,积极筹划安排并利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成果组织课堂教学,这将为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展和物理教学工作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