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妇女参与办报的是江南无锡的裘毓芳。她与其叔父裘廷梁合作,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5月11日在无锡创办了《锡金官音白话报》(又称《无锡白话报》)。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而裘毓芳女士也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我国报界之有女子,当以裘(毓芳)女士为第一人矣。”[1]
裘毓芳(1871—1904),字梅侣,江苏无锡人,近代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女报人之一。她自幼好读书,秉性聪慧,文笔优美,通晓英语,有才女之称。1894年甲午战争后,她受到当时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的影响,力主维新图强,并立志通过办报来开发民智。
《锡金官音白话报》报馆设于无锡内沙巷老宅的一间厢房内,该报由裘廷梁任主笔,当时参加者还有顾述之、吴荫阶、侯鸿鉴等。在这期间,裘毓芳佐其叔艰苦工作,担任采编、撰写、校对等,帮助读者了解国际信息、国内大事和地方情况、社会动态、文学、教育方面的改革。
《锡金官音白话报》为5日刊物,木刻活字,毛边纸印,每册十余页。该报在其序中强调:“天下万事万物,皆生于民,成于民”,“谋国大计,要当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号为士者、农者、商者、工者,各竭其才,人自为战,而后能与泰西诸雄国争胜于无形耳。”“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兴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
《锡金官音白话报》对于刊登的内容定为三大类:“一演古,曰经、曰子、曰史,取其足以扶翼孔教者,取其与西事相发明者;二演今,取中外名人撰述之已译已刻者,取泰西小说之有隽理者;三演报,取中外近事,取西政西艺,取外人论说之足以药石我者。”“旨在俾商者农者工者,及童塾子弟,力足以购报者,略能通知中外古今,及西政西学之足以利天下,为广开民智之助。”[2]
为此,该报上常刊有五大洲邮电杂录、中外记事、无锡新闻、海外奇闻、海国妙语、海外拾遗等栏目;还报道时事新闻、译载西书西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及海外风情等。该报政治上倾向维新变法,曾刊有《白话为维新之本》、《日本变法记》、《俄皇彼得变法记》等文。由于文笔流畅,立论中肯,宣扬变法维新,深受读者欢迎。
《锡金官音白话报》从第5期起(6月),改名《中国官音白话报》,每十日发行,双期合刊性质,仍为5日刊,同年8月21日停刊,共出版26期。
1898年7月间,裘毓芳任主笔,在上海创办了《官话女学报》(旬刊)。在该报上,裘毓芳发表了《论女学堂与洋学堂》等文。[3] 这年的8月,裘毓芳与裘廷梁一起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白话学会”。
当年,裘毓芳与叔父裘廷梁创办的《锡金官音白话报》虽然为时不长,但却开了江南地区民办报纸的先河,尤以裘毓芳以一女子投身于新闻事业,更在当时前所未有。
在近代中国史上,最早全部由妇女主笔,并面向女性的刊物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7月24日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
《女学报》由当时的中国女学会主办,并为上海中国女学会会刊和中国女学堂的校刊。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女性担任主编、以女性为对象的期刊。报馆位于上海西门外文元坊,市内有四个销售处。《女学报》也为旬刊,每期一大张,设有新闻、论文、征文、告白等栏,间有插图。《女学报》提倡女学,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由,并提出妇女参政的要求。目前所见最后一期为1898年9月15日的第12期。[4]
《女学报》的主笔由康同薇、裘毓芳、李蕙仙、薛绍徽、潘璇等担任。
康同薇(1879—1974),广东南海人,为康有为的长女;早年曾协助其父编撰《日本政变考》等书,主张变法维新;1897年曾参与创办澳门的《知新报》,并任翻译。为此,也有学者认为康同薇是中国近代史上妇女办报第一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从妇女参与办报的影响和实践上看,裘毓芳的声望和影响无疑在当时的国内属第一女报人,而康同薇可称为中国海外第一女报人。另外,其他参与《女学报》的主笔,如李蕙仙则是梁启超的夫人,而薛绍徽、潘璇都是近代中国早期报刊上很活跃的记者和著名的主笔。
《女学报》在第2期《上海女学报缘起》一文中强调:“这女学会、女学堂、女学报三桩事情,好比一株果树,女学会是个根本,女学生堂是个果子,女学报是个叶,是朵花。”
潘璇在第3期上发表了《论女学报难处和中外女子相助的理法》。在该文中,潘璇充满激情地写道:“从来没有为我们本地女子设立报的。故此不独他们男子和外国人,看为希奇,即我们自己岂不觉得新奇,直把戒外言内言的这块大招牌,这堵旧围墙,竟冲破打通了,堂堂皇皇的讲论女学。女主笔岂不是中国古来所未有的呢,我们现在竟直言不讳,亦畅快极了。”
《女学报》上的文章,发出了近代中国妇女要求解放、争取自身权利的最早的心声,对当时封建蒙昧主义给予了有力地冲击,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到了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冬,由清末著名的女报人陈撷芬任主笔的《女报》在上海创刊了。
陈撷芬(1883—1923),笔名楚南女子,《苏报》接办人,著名报人陈范之长女,原籍湖南衡山。1894年其父罢官后,她随父由江西来上海。她曾留学日本,思想激进,和秋瑾谈论中国妇女受压迫事,慷慨激昂。
《女报》为月刊。每月发行一小册子,每册约二十余页。该报由苏报馆代发行,设论说、演说、女界近史、译件、尺素等栏目,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主张妇女接受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反对妇女缠足等陋习;并介绍当时开办的女子学校情况和西方各国妇女状况,以及妇女杰出人物及其事迹。但《女报》创办不久便停刊。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女报》又续出,但改名为《女学报》,期数另起。[5]
陈撷芬在《女学报》上大声疾呼,追求妇女解放,提倡婚姻自由,著有《独立篇》等多篇文章。她在该报第2期的《尽力》一文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不强?因为没有人材。为什么没有人材?因为女学不兴……要是我们两万万人,尽力要兴女学,中国女学堂岂有兴不起来的理。”
陈撷芬在办《女学报》的同时还参与了《苏报》的工作。1903年7月,《苏报》被清政府查封,《女学报》也被迫停刊。陈撷芬随父亲逃亡到了日本。陈撷芬到了日本后,继续进行妇女运动,曾一度恢复出版《女学报》,并加入留日女学生组织“共爱会”,和秋瑾一道将“共爱会”改组为“实行共爱会”,被推为会长。她曾在日本参加反清会党,秘密组织三合会,以后随丈夫杨佛同赴美国留学。
到了辛亥革命前夜,随着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和反清反帝思想的日益普及,这时创办的妇女报刊已达数十种。当时影响较大的革命派报刊主要有:《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神州女报》等。
《女子世界》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1月在上海创刊,由著名女报人丁初我任前期主编,陈志群任后期主编。《女子世界》为月刊,也是辛亥革命前历史最长的一份妇女刊物。其主要撰稿人有柳亚子、徐觉我、沈同午、蒋维乔、丁幕卢等。杂志的主要栏目有社说、演坛、科学、实业、教育、史传、译林等。
《女子世界》自创刊后,即以资产阶级自由和民权说为锋利的武器,以激烈的文辞,声讨清朝对中国妇女的摧残,鼓吹“政治”、“家庭”的革命。其《女子家庭革命说》、《争约之警告》、《女界革命》、《女权说》、《为民族流血无名之女杰传》、《革命与女权》等文章颇受女界注意。鉴湖女侠秋瑾亦十分赞赏这个杂志的风格。
该刊第二年第6期的《慈悲慈悲》一文中,以同情的笔触为生活所迫陷入苦境的妓女呐喊:“辱骂出其前,鞭笞随其后,盐浸酒渍,痛彻心髓,炮烙囊抓,暗无天日,甚或至体无完肤,泣不成声,犹迫令强做欢颜,趋承游客。试问十数龄盈盈弱质,何堪此种种酷刑”。该刊还以读新书、受教育、爱体育、反缠足等主题,号召妇女争取经济独立和婚姻自主,猛烈抨击压制和残害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该刊行文多用白话和苏州方言。《女子世界》于1906年停刊,共出17期。1907年秋瑾又续办一期。所以,有的史料又称为18期。[6]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月,由著名女革命家秋瑾任主编兼发行人的《中国女报》[7]在上海创刊。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秋瑾不仅是近代中国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也是近代中国早期一位杰出的女报人和卓越的革命宣传家。早在1904年8月15日,秋瑾就在日本东京创办《白话》杂志,共出版了6期。在该杂志上秋瑾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提倡女学,宣传反清思想。该刊第1期刊载了题为《日人胜,俄占领我土》的评论。她尖锐指出:“俄国人虽然打仗,只得死人,却不失地;可怜我中国,没头没脑的赔死了多少人,白失了多少地,反说我中立无事,敬贺日本,以为是东亚的荣耀!岂不避了一个大老虎,来就小狼么?大老虎吃人的,小狼就不吃人么?你道危不可危。奉劝大家不要前门避虎,后门进狼呵!”
《中国女报》为月刊,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新闻等栏目。除了秋瑾,还有陈伯平、徐双韵、吕碧城、燕斌、陈志群等参加编辑、撰稿。该刊旨在“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
秋瑾在第1期《敬告姊妹们》一文中,以朴实、明白的语言诉说中国妇女的近况,其中有一段写道:“我的最亲爱的诸位姊姊妹妹呀……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儿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在第1期上,秋瑾还发表了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歌《感时》:
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在《中国女报》上,秋瑾还陆续发表了《勉女权歌》、《精卫石》等政论、文学作品,编译了《看护学教程》。其中章回体长篇弹词《精卫石》,便以作者本人的一些往事作为素材,描写中国妇女为反对封建婚姻,离家出走,赴日留学,参加民主革命的事迹。在这部作品中,秋瑾借弹词中人物之口,抨击清政府,斥责保皇党,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精卫石》本来预定写20回,因筹划起义,不幸被捕而未能完稿。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中国女报》创刊后虽然只出版了两期,但影响颇大。1907年3月,该报因秋瑾被捕而停刊。
1907年11月,在秋瑾就义后不久,由陈志群为主编的《神州女报》[8]在上海创刊。
《神州女报》是由原《中国女报》和丁初我女士创刊的《女子世界》合并而成。该报创刊后,为纪念秋瑾精神,不顾清政府的压力,刊出了《神州女界新伟人秋瑾传》;还重新发表秋瑾的《演说的好处》、《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诸文,并首次刊载了秋瑾和《女子世界》记者的十几封信件。但《神州女报》也只出了两期后,便被迫停刊。
在这期间,比较有影响的妇女报刊有:
《女界灯学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4月在广东佛山创刊,总理何志新,编辑李颖国、卓新民等,月刊,设有社说、时论、白话、科学、实业、译林、歌谣、女学文丛等栏,文白兼用;是当时对妇女进行启蒙教育的综合性刊物。
《北京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1日在北京创刊。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妇女日报,社长张展云,日出三开纸一张;宣称“以提倚女学妇徒为宗旨”,辟有女界新闻、时事要闻、京外新闻、论说、益智录等栏,以新闻报道为主,每日所载论说,提倡女子教育,反对缠足、迷信、旧式婚姻及不良习气;益智录则经常介绍有关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通篇采用白话文。
《中国新女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2月5日在日本东京创刊,清末倡导女权的杂志,创办人、总编辑兼发行人为燕斌,月刊;有论著、演说、译述、史传、记载、文艺、谈丛、时评、小说、杂纂等10个栏目,自第3期起又增家庭、教育界、女艺界、卫生顾问等栏;以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为宗旨,批判男尊女卑和封建妇德,提倡慈爱、高尚、侠烈、勇毅的妇德,阐述妇女解放之于国家、社会、家庭的意义;1907年7月5日停刊,现仅有第1到6期。[9]
《女报》,1909年(宣统元年)1月在上海创刊,陈以益会同金能之、叶似香等人创办,月刊;“以提倡中国女学,扶植东亚女权为宗旨”,设有论著、教育、家庭、社会、文艺、纪载等栏目。其以天赋人权的学说,阐述男女平等的思想,论说振兴中国不能不兴女权;现有1—3期和增刊《女论》、《越恨》。[10]
《留日女学会杂志》[11],1911年(宣统三年)4月在日本东京创办,中国留日女学会会刊,编辑兼发行人唐群英,月刊;“以注重道德、普及教育及提倡实业、尊重人权为宗旨”,编辑方针是:“总期内容完美,立论平和,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以合社会心理。”有论著、评述、科学、文苑等栏目。载文揭露列强侵略和政府专制给民族带来灾难,给中国妇女带来的痛苦,主张改革政治,仿英、法等西方国家设议会,实行共和,改变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包办婚姻等不良习俗和社会积弊,号召妇女担负社会重任。
《妇女时报》,1911年(宣统三年)6月在上海创刊,月刊,设有论说、短文、文苑、艺文等栏目;介绍当时权贵要人的夫人及其他知名女士和欧美妇女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宣传妇女解放,主张妇女接受教育、参加社会活动,抨击娼妓制度、男尊女卑等劣俗;现有l到21期(21期于1917年4月出版)。[12]
注释: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90页,三联书店1955年版。
[2]裘廷梁文,载《无锡白话报》第1期,现藏南京图书馆等处。
[3]参见王桧林、朱汉国:《中国报刊辞典》,第445页,中国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4]现藏上海图书馆等处。
[5]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处。
[6]现藏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处。
[7][9]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处。
[8][10]现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等处。
[11][12]现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处。
作者:苏州科技学院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