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说明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说明文也是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处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要使学生把握好说明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异体比较的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认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读写要求,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说明文 异体比较 教学方法
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教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往往也教不出特色来。因此,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有的敷衍了事,甚至被忽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异体比较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认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读写要求,收到较好的效果。
说明文教学中的异体比较,就是把说明文同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类文体放在一起加以分辨。使用异体比较法教学,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文章学研究成果,尚未为说明文教学提供完备的科学知识基础,这就给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有关知识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应当抓住重点。从我们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看,这种重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介绍处所的实物说明文同记叙文的区别。二是事物说明文同议论文的区别。介绍处所的实物说明文被选入语文课本的数量较多,但要让学生把这类文章同状物类记叙文明确区分开来却颇为不易。事理说明文同议论文,也存在界限难以划分的情况。而让学生理解并准确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是语文教学应当承担的任务。因此,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应当抓住上述两个难点和重点,以便使学生对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本质特点真正有所领悟。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围绕上述两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异体比较呢?我的体会是:可以从文章构成要素的比较着手。文章的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个部分,其中主旨和材料属于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属于文章的形式。任何一篇文章,它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都不同于其它文章;但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它们的四个构成要素,“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在文章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鉴于我国文学界和语文教学界对记叙文、议论文的研究比较深入,对这两类文体的本质特点及这些特点在文章四个方面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业已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归纳,这就为我们进行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我们至少可以从说明文的构成要素中找到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独特之处。虽然,经过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未必能够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获得关于说明文本质特点的完备的知识,但我们对它的认识毕竟从比较中有所拓展了。
那么,如何围绕上述两个难点和重点,从文章的四个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比较呢?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这样的比较,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内容要素比较同形式要素比较的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也有着积极地反作用。在一篇文章中,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也有着积极的反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进行异体比较的重点就放在内容要素,但对形式要素的比较的也不能忽视。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之所以是说明文,从主旨和材料这两方面,都有不同于状物性记叙文的地方。它的主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一个知识性的命题,同状物性记叙文主旨的思想性命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质的区别。同状物性记叙文的写作对象(它是文章材料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个别事物不同,《苏州园林》介绍的不是一、二处苏州园林,而是整个的苏州园林,是“一般”而不是“个别”。正是由于内容要素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苏州园林》只能是说明文而不能是记叙文,也决定了该文在结构和语言这两个要素方面,自有不同于状物性记叙文之处:不是以作者的游踪作为文章的线索、以逻辑顺序贯穿全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等。这一例子说明,我们围绕四个要素进行异体比较,主要是进行内容要素的比较;如果只在形式要素上兜圈子,就难免舍本逐末了,不利于从本质上辨清文体。
二是在进行异体比较时,不一定采取四个要素逐一加以比较的刻板做法,而可以选择其中一、二项,只要学生确实弄清了文章体裁就可以了。例如。教梁衡的《晋祠》,我们就不妨把它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主旨、语言两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主旨方面说,前者主要介绍晋祠的美,其特点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同有没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虽然是一个知识性的命题。读者读了此文,可以对晋祠的特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从这方面看,该文也可以视作一份有关晋祠这一著名风景旅游的精美的说明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不同了。该文虽然也描述了小石潭记的一些景致,但其目的不是向读者介绍小石潭,让他们了解小石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热爱生活、但因政治上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心情。当然,就这两篇文章的主旨而言,都包含着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这两种因素,但前一篇文章中的“情”渗透在对客观的“景”的说明之中,后一篇文章中的“景”则是为表达主观之“情”服务的。“情”和“景”在这两篇文章的主旨中所处的主从不等地位,反映了两种不同文章主旨的不同性质。此外,由于主旨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明显差别。就拿文中的“描写”来说吧,《小石潭记》中的描写,是对特定个体的生动描绘,可谓名副其实。而《晋祠》中的描写实际上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描写,而是转化为一种可以称之为“描摹”的说明的方法了。其根据有二:一是该文中的不少“描写”,写的不是“个别”而是“一般”,是对好些单个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如“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易而足”。二是该文中的“描写”所用以表述的材料,都是为表达某一观点服务的。如上边引述的这一描写性文字,就是为了说明段首提出的观点:“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就对《晋祠》一
文文体特征的认识而言,进行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异体比较之后,学生一般还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除了上边这两点外,在进行异体比较时尚需要注意的再一个问题,就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被某些成说所束缚。这里也举几个例子。一是讲到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种。那么,有没有说明性散文呢?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说明文来看,应该是有的。说明文《苏州园林》、《晋祠》,有很强的文学性,实际上是美学小品,完全有资格成为散文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二是有没有说明性通讯?从现有新闻性的教科书看,可定性的答案是找不到的。但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两篇文看,把他们看作说明性通讯也未尝不可,因为他们确实既有通讯的新闻特征,又具备说明文的文本特点。
三是在归纳说明文的主旨时,如何处理知识性内容和思想性内容的关系。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手段和工具,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都会或明或暗地折射出作者世界观的一个侧面。因此,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但是,说明文的思想内容,是渗透在它的知识性内容之中的。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就是围绕“雄伟”这一特征介绍它的设计特点、建筑结构和内部设施的,其主旨就在于说明它的宏大规模和雄伟气势。至于渗透其间的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赞美和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特征的歌颂,并不是本文直接表达的主要思想,因此没有必要把它们归纳到文章的主旨中去。这些“弦外之音”,主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他们也完全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思想内容的启迪和熏陶。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异体比较的教学方法,只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总结,仅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说明文 异体比较 教学方法
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教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往往也教不出特色来。因此,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有的敷衍了事,甚至被忽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异体比较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认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读写要求,收到较好的效果。
说明文教学中的异体比较,就是把说明文同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类文体放在一起加以分辨。使用异体比较法教学,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文章学研究成果,尚未为说明文教学提供完备的科学知识基础,这就给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有关知识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应当抓住重点。从我们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看,这种重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介绍处所的实物说明文同记叙文的区别。二是事物说明文同议论文的区别。介绍处所的实物说明文被选入语文课本的数量较多,但要让学生把这类文章同状物类记叙文明确区分开来却颇为不易。事理说明文同议论文,也存在界限难以划分的情况。而让学生理解并准确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是语文教学应当承担的任务。因此,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应当抓住上述两个难点和重点,以便使学生对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本质特点真正有所领悟。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围绕上述两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异体比较呢?我的体会是:可以从文章构成要素的比较着手。文章的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个部分,其中主旨和材料属于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属于文章的形式。任何一篇文章,它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都不同于其它文章;但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它们的四个构成要素,“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在文章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异体比较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鉴于我国文学界和语文教学界对记叙文、议论文的研究比较深入,对这两类文体的本质特点及这些特点在文章四个方面构成要素中的具体体现业已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归纳,这就为我们进行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我们至少可以从说明文的构成要素中找到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独特之处。虽然,经过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未必能够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获得关于说明文本质特点的完备的知识,但我们对它的认识毕竟从比较中有所拓展了。
那么,如何围绕上述两个难点和重点,从文章的四个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比较呢?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这样的比较,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内容要素比较同形式要素比较的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也有着积极地反作用。在一篇文章中,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对内容也有着积极的反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进行异体比较的重点就放在内容要素,但对形式要素的比较的也不能忽视。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之所以是说明文,从主旨和材料这两方面,都有不同于状物性记叙文的地方。它的主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一个知识性的命题,同状物性记叙文主旨的思想性命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质的区别。同状物性记叙文的写作对象(它是文章材料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个别事物不同,《苏州园林》介绍的不是一、二处苏州园林,而是整个的苏州园林,是“一般”而不是“个别”。正是由于内容要素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苏州园林》只能是说明文而不能是记叙文,也决定了该文在结构和语言这两个要素方面,自有不同于状物性记叙文之处:不是以作者的游踪作为文章的线索、以逻辑顺序贯穿全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等。这一例子说明,我们围绕四个要素进行异体比较,主要是进行内容要素的比较;如果只在形式要素上兜圈子,就难免舍本逐末了,不利于从本质上辨清文体。
二是在进行异体比较时,不一定采取四个要素逐一加以比较的刻板做法,而可以选择其中一、二项,只要学生确实弄清了文章体裁就可以了。例如。教梁衡的《晋祠》,我们就不妨把它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主旨、语言两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主旨方面说,前者主要介绍晋祠的美,其特点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同有没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虽然是一个知识性的命题。读者读了此文,可以对晋祠的特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从这方面看,该文也可以视作一份有关晋祠这一著名风景旅游的精美的说明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不同了。该文虽然也描述了小石潭记的一些景致,但其目的不是向读者介绍小石潭,让他们了解小石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热爱生活、但因政治上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心情。当然,就这两篇文章的主旨而言,都包含着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这两种因素,但前一篇文章中的“情”渗透在对客观的“景”的说明之中,后一篇文章中的“景”则是为表达主观之“情”服务的。“情”和“景”在这两篇文章的主旨中所处的主从不等地位,反映了两种不同文章主旨的不同性质。此外,由于主旨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明显差别。就拿文中的“描写”来说吧,《小石潭记》中的描写,是对特定个体的生动描绘,可谓名副其实。而《晋祠》中的描写实际上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描写,而是转化为一种可以称之为“描摹”的说明的方法了。其根据有二:一是该文中的不少“描写”,写的不是“个别”而是“一般”,是对好些单个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如“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易而足”。二是该文中的“描写”所用以表述的材料,都是为表达某一观点服务的。如上边引述的这一描写性文字,就是为了说明段首提出的观点:“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就对《晋祠》一
文文体特征的认识而言,进行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异体比较之后,学生一般还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除了上边这两点外,在进行异体比较时尚需要注意的再一个问题,就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被某些成说所束缚。这里也举几个例子。一是讲到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种。那么,有没有说明性散文呢?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说明文来看,应该是有的。说明文《苏州园林》、《晋祠》,有很强的文学性,实际上是美学小品,完全有资格成为散文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二是有没有说明性通讯?从现有新闻性的教科书看,可定性的答案是找不到的。但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两篇文看,把他们看作说明性通讯也未尝不可,因为他们确实既有通讯的新闻特征,又具备说明文的文本特点。
三是在归纳说明文的主旨时,如何处理知识性内容和思想性内容的关系。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手段和工具,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都会或明或暗地折射出作者世界观的一个侧面。因此,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但是,说明文的思想内容,是渗透在它的知识性内容之中的。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就是围绕“雄伟”这一特征介绍它的设计特点、建筑结构和内部设施的,其主旨就在于说明它的宏大规模和雄伟气势。至于渗透其间的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赞美和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特征的歌颂,并不是本文直接表达的主要思想,因此没有必要把它们归纳到文章的主旨中去。这些“弦外之音”,主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他们也完全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思想内容的启迪和熏陶。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异体比较的教学方法,只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总结,仅供大家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