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熟的阶段,各种思维能力也逐步的完善,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转折点。高中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高中数学课上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增强个人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符合现下社会发展需求,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实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做准备。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必修学科。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抽象、逻辑思维、建模分析、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观念,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吸收和转化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夯实数学基础,深化概念理解
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难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数学涉及很多定理和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数学基础的奠定。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很多定理和概念都是尽量用最少的字阐述明白。学生在学习这些定理和概念的时候,如果仅仅死记硬背,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含义,就会对概念的理解产生错误的认知,在平常的练习中就会很大程度上出现错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进行数学训练的时候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提升个人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涉及到了正弦、余弦、正切,以及钝角、锐角、直角等各种角度的三角函数。虽然每一个概念都很简单,可是在学习时,很多学生却容易混淆各个概念的含义,特别是在大量题目训练时很容易慌乱出错。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概念梳理的指导。对于这部分概念的识记,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特殊三角函数值,让学生成体系的记忆知识,这样记得更牢固。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知识归纳活动,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数学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以计算为主题的学科,但是数学概念是学生开展数学计算的基石,利用这种形式掌握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练到实处,从根本上理解掌握数学含义,让题目训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升个人数学修养。
二、借助生活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理论都是在实际问题中总结而来的,而数学的最终应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一些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高考,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的进行题目训练,而没有在生活中注重數学思考,导致数学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应付高考”式学习心态,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进行知识巩固和提高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锻炼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时,很多概念理解起来非常的抽象,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求解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其中的数学道理。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全市要准备高中学生运动会,我们学校内参与长跑项目的主力军一共六人,另外还有五个学生作为替补队员准备。如果在比赛时,随机的派五名学生上场参加比赛,大家来求以下主力军学生上场的概率是多大?”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了数学期望的问题,可以把参加比赛中的主力军人数设为X,从而展开相关计算,求解X的数学期望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下难度,如果主力队员有三个人在比赛前因为受伤不能同时参加比赛,替补队员中因为有两个学生技术不过关,也不能同时上场,那么在比赛中为了保证队伍合理,一共有多少种方案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找出一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站队等形式来选一选方案,让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实际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利用最方便的形式解决问题。
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探究精神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对于很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实践的学科,在学习有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一起分析实际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团结合作,通过大家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提高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抽样调查”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划分研究小组,提前设定好一些问题,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自己挑选问题,并且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课题,最终展示自己的调查、分析结果。比如“调查高一年级学生对课外补习班的看法”一个题目中,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制作调查问卷,在闲暇时间进行走访调研,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完成问卷。在得到问卷反馈后,小组内的学生要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处理,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和图像,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分工完成各项任务,还要不断地交流调整调查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是学生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上理解数学理论,增强个人数学应用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笑竹.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71.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实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做准备。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必修学科。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抽象、逻辑思维、建模分析、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观念,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吸收和转化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夯实数学基础,深化概念理解
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难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数学涉及很多定理和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数学基础的奠定。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很多定理和概念都是尽量用最少的字阐述明白。学生在学习这些定理和概念的时候,如果仅仅死记硬背,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含义,就会对概念的理解产生错误的认知,在平常的练习中就会很大程度上出现错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进行数学训练的时候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提升个人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涉及到了正弦、余弦、正切,以及钝角、锐角、直角等各种角度的三角函数。虽然每一个概念都很简单,可是在学习时,很多学生却容易混淆各个概念的含义,特别是在大量题目训练时很容易慌乱出错。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概念梳理的指导。对于这部分概念的识记,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归纳特殊三角函数值,让学生成体系的记忆知识,这样记得更牢固。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知识归纳活动,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数学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以计算为主题的学科,但是数学概念是学生开展数学计算的基石,利用这种形式掌握数学概念,可以让学生练到实处,从根本上理解掌握数学含义,让题目训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提升个人数学修养。
二、借助生活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理论都是在实际问题中总结而来的,而数学的最终应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一些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目的是为了高考,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的进行题目训练,而没有在生活中注重數学思考,导致数学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应付高考”式学习心态,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在进行知识巩固和提高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锻炼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时,很多概念理解起来非常的抽象,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求解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其中的数学道理。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全市要准备高中学生运动会,我们学校内参与长跑项目的主力军一共六人,另外还有五个学生作为替补队员准备。如果在比赛时,随机的派五名学生上场参加比赛,大家来求以下主力军学生上场的概率是多大?”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了数学期望的问题,可以把参加比赛中的主力军人数设为X,从而展开相关计算,求解X的数学期望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下难度,如果主力队员有三个人在比赛前因为受伤不能同时参加比赛,替补队员中因为有两个学生技术不过关,也不能同时上场,那么在比赛中为了保证队伍合理,一共有多少种方案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找出一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站队等形式来选一选方案,让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实际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利用最方便的形式解决问题。
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探究精神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对于很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实践的学科,在学习有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一起分析实际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团结合作,通过大家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提高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抽样调查”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划分研究小组,提前设定好一些问题,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自己挑选问题,并且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课题,最终展示自己的调查、分析结果。比如“调查高一年级学生对课外补习班的看法”一个题目中,学习小组的学生可以制作调查问卷,在闲暇时间进行走访调研,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完成问卷。在得到问卷反馈后,小组内的学生要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处理,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和图像,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分工完成各项任务,还要不断地交流调整调查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是学生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上理解数学理论,增强个人数学应用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不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笑竹.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