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明确的“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在这个问题上,深入的学术性探讨有其必要性,但绝不能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有关“重化工业”等学术概念的争论上,而应该更多地深入实际,直接对各地能源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分析各地能源消费现状、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与能耗变化间的关系等第一手材料,从而得出最直接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大调研的范围,结合全局性的发展,来研究并科学预测我国能耗的未来变化趋势,制定并推进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把《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研究的范本。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研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浙、赣、闽、皖四省交界处,属发达省份内的欠发达地区。从全国范围看,衢州市的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衢州市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几乎是与全国同步跨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门槛。其次,衢州作为地级市,在全国属于中等略上的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综合实力评估,衢州位列第117位。第三,衢州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十分类似: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三产发育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方面,以重化工业占主导,高新产业发展薄弱,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劳力、环境的消耗都比较大,产业结构急待调整优化。因此,深入地调查分析衢州的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演变趋势,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考察万元GDP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衢州市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有大幅上升。到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358万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4吨,比上一年度下降11.1%。从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看,2003年全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4.68万吨标准煤,比1998年增加增长47%,年均增长8.1%。
1.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衢州市消费的基本上是一次性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二个品种上。从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看,能源消费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94.40%。在衢州市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2003年能源消费超万吨标准煤的有12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行业的98.4%。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2.18%,化工行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1.47%,其次是建材行业,占全市总量的28.70%。
2.能源消费的产出情况
从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国内较高水平)比,利用率还是不高。
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看,衢州市2003年9种主要产品的这项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标准煤消耗量为396克,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水泥熟料每吨消耗标准煤为122.48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每吨纸和纸板需耗465.77千克标准煤,浙江省为431千克。相比之下,主要行业和主要产品的降耗空间还比较大。
3.能源消费的变动情况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量的扩张,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能源消费上,就是能耗总量持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首先是工业总产值和综合能耗走势呈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0%,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但增幅只有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40%左右。
其次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把这五年来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比,所得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源综合消费增长0.59%。
第三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衢州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从1998年的2.71吨标准煤降到2003年的1.94吨标准煤,下降了28.4%。
(二)能源消费的趋势预测
综合衢州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后数年内,衢州市的能源消费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当前,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按比较保守的指标测算,预计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81万吨(标煤),与2002年相比,5年净增300万吨。若按按每年递增20%计算,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20万吨。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大关。
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几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衢州市的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遏制,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轻、重工业的比例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正在逐步被淘汰,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已被拒之门外;节能意识更是得到了普遍增强,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能源消费的下降就成为必然趋势。按保守状况测算,到2007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望降至1.35吨,与2002年相比可下降0.9吨标准煤,降幅可望达到39.7%。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将有明显改善。目前,衢州市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61.4%,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衢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但是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西汽东送,西电东送等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逐步向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07年煤炭的消费比例可望下降到53%,5年下降10个百分点,而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二、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分析衢州市的能源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衢州市的工业能耗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能耗的化工、建材行业几乎占据了衢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该市轻重工业企业的比例是4∶6,工业产值比例是3∶7,能源消费比例是0.5∶9.5。而近几年来衢州市的能耗产出水平之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就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层次提升较快。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精细化工的成分逐年上升;建材行业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了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有效推动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节能降耗关键在基层。只有各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确保把《纲要》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衢州市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本地的能源消费状况,市能源办、统计局、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手头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相关的基础数据。但从真正落实《纲要》的要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衢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数据库不健全、口径不一致、数据老化等情况还是比较突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予以加强。
通过对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全国的角度和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其中的约束性指标。
二是加强产业规划,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产业功能区划版图,针对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建立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统计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节能法》,把能源消费数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列入统计范围,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是制定出台推进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五是全面推行新投资生产性项目能耗评估制度。设定新办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分行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
六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配置一次能源中的煤、油、气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七是大力推广节能实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加快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逐步实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率。
八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冯飞,“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J],载于《改革》2005年4期;
2. 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J],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号;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
4. 史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9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衢州市委办公室)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研究的范本。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研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浙、赣、闽、皖四省交界处,属发达省份内的欠发达地区。从全国范围看,衢州市的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衢州市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几乎是与全国同步跨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门槛。其次,衢州作为地级市,在全国属于中等略上的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综合实力评估,衢州位列第117位。第三,衢州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十分类似: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三产发育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方面,以重化工业占主导,高新产业发展薄弱,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劳力、环境的消耗都比较大,产业结构急待调整优化。因此,深入地调查分析衢州的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演变趋势,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考察万元GDP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衢州市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有大幅上升。到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358万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4吨,比上一年度下降11.1%。从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看,2003年全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4.68万吨标准煤,比1998年增加增长47%,年均增长8.1%。
1.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衢州市消费的基本上是一次性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二个品种上。从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看,能源消费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94.40%。在衢州市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2003年能源消费超万吨标准煤的有12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行业的98.4%。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2.18%,化工行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1.47%,其次是建材行业,占全市总量的28.70%。
2.能源消费的产出情况
从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国内较高水平)比,利用率还是不高。
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看,衢州市2003年9种主要产品的这项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标准煤消耗量为396克,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水泥熟料每吨消耗标准煤为122.48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每吨纸和纸板需耗465.77千克标准煤,浙江省为431千克。相比之下,主要行业和主要产品的降耗空间还比较大。
3.能源消费的变动情况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量的扩张,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能源消费上,就是能耗总量持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首先是工业总产值和综合能耗走势呈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0%,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但增幅只有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40%左右。
其次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把这五年来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比,所得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源综合消费增长0.59%。
第三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衢州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从1998年的2.71吨标准煤降到2003年的1.94吨标准煤,下降了28.4%。
(二)能源消费的趋势预测
综合衢州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后数年内,衢州市的能源消费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当前,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按比较保守的指标测算,预计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81万吨(标煤),与2002年相比,5年净增300万吨。若按按每年递增20%计算,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20万吨。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大关。
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几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衢州市的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遏制,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轻、重工业的比例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正在逐步被淘汰,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已被拒之门外;节能意识更是得到了普遍增强,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能源消费的下降就成为必然趋势。按保守状况测算,到2007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望降至1.35吨,与2002年相比可下降0.9吨标准煤,降幅可望达到39.7%。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将有明显改善。目前,衢州市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61.4%,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衢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但是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西汽东送,西电东送等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逐步向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07年煤炭的消费比例可望下降到53%,5年下降10个百分点,而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二、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分析衢州市的能源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衢州市的工业能耗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能耗的化工、建材行业几乎占据了衢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该市轻重工业企业的比例是4∶6,工业产值比例是3∶7,能源消费比例是0.5∶9.5。而近几年来衢州市的能耗产出水平之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就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层次提升较快。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精细化工的成分逐年上升;建材行业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了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有效推动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节能降耗关键在基层。只有各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确保把《纲要》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衢州市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本地的能源消费状况,市能源办、统计局、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手头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相关的基础数据。但从真正落实《纲要》的要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衢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数据库不健全、口径不一致、数据老化等情况还是比较突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予以加强。
通过对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全国的角度和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其中的约束性指标。
二是加强产业规划,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产业功能区划版图,针对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建立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统计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节能法》,把能源消费数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列入统计范围,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是制定出台推进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五是全面推行新投资生产性项目能耗评估制度。设定新办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分行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
六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配置一次能源中的煤、油、气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七是大力推广节能实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加快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逐步实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率。
八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冯飞,“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J],载于《改革》2005年4期;
2. 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J],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号;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
4. 史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9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衢州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