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大智慧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教学一课为例,基于微课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式教学,通过微课帮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初步尝试古诗鉴赏,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古诗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探究中学习古诗,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关键词】微课;鉴赏;翻转课堂;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2课古诗两首—《观書有感》。
  二、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古诗,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利用微课情境引导,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学会利用微课,进行自主探究,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翻转导入,初步尝试
  学生在多媒体课堂,利用微课教学,学习鉴赏一首简单古诗的流程,教师边巡视,边引导。(出示:微课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教授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初步鉴赏简单古诗词的能力,但方法不明确,通过课前微课呈现古诗词鉴赏步骤,让他们了解鉴赏学习的过程,为下面教授新诗奠定基础。教师巡视,及时答疑解惑,并能及时知晓学生的困惑之处,做到心中有数。为下面的教学铺好路基。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通过微课学习了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谁来说说鉴赏一首古诗的步骤?学完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总结:像这样表面讲的是一件事、一处风景,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这样的诗通常叫哲理诗(板书:哲理诗)。今天我们继续鉴赏一首哲理诗。(板书:观书有感)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释题,交流资料。读题,释题。什么叫“观书”?题目的意思?交流作者朱熹的资料(出示:朱熹简介)。
  2.理解,读出画面。朱熹读书之后生发什么什么感想?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弄懂诗意(出示自读提示:部分字词的注释)。(指名朗读)(出示:诗文)。理解前两句诗。小组汇报诗意(出示:第一句)。“鉴”意思是—镜子。这句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作者要用一面打开的镜子作比?他在哪?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呢?(出示:第二句。)指名另一小组说说诗意。“徘徊”如何理解?—来回晃动。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请读读、背背这两句。理解后两句诗。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看着这清如明镜的池塘,朱熹不禁要问:小小的池塘,你为什么如此清澈明净啊?(过渡)(出示:第三、四句)小组汇报这两句的意思。什么样的水流进来?(活水)诗人看到美景已是愉悦,想到清澈明净的原因,更是满心欢喜。
  3.范读,激发想象。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一听。(出示:配乐朗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配乐读)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他们的影儿在池塘里不停地晃动!—小池塘为什么会这么清啊?你们明白吗?—是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诗意,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巩固古诗鉴赏的步骤,让微课中学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新诗学习当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及时指导者,把学生未完全消化的知识加以磨化,达到知识的完全吸收。配乐诵读,让知识在情感中得以升华,也为下面鉴赏意境埋下伏笔。
  4.质疑,明白诗理。(1)质疑。同学们,诗句你们都理解了吗?可是我有不理解的,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微课视频)(2)悟理。写方塘与读书有关吗?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朱熹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方塘,使方塘变得——(出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方塘______。)(板书:方塘清)他想到了什么?(出示: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_______,不断_______,不断_______,才能使人变得_____。)齐读(板书:心智明)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富有哲理。(板书:观一景,想一理)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这首诗中富有哲理的这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传诵、被人们应用。课件出示片段(课件出示:汪雪文章写得好,小记者采访她,请她谈谈诀窍。她笑了笑,指了指身后的书柜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汪雪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现在,有很多人写文章喜欢引用这句话,在不同的文章里可能意思有所不一样,但也都有一个基本的意思,那就是—要多学习,多积累。
  (五)有效翻转,温故知新
  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填一填(出示:连线题)其实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哲理诗,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一起来看看。出示:《观书有感(其二)》微课视频。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指名学生谈谈)自由畅谈这首哲理诗蕴含的哲理。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
  (六)总结全诗,情感升华
  同学们,古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的诗人都以一支细腻的笔,在文坛尽领风骚几百年。爱国诗豪情满怀,思乡诗愁绪万千,山水诗静谧悠闲、送别诗依依不舍……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海中,哲理诗以它的平淡、冷静成为那独秀的一枝,就让我们学习它、运用它、热爱它。
其他文献
【摘要】“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园丁把对花儿的爱蕴含于等待之中——守候花期,俯身丛中,浇水松土,精心呵护,于是这种等待收获了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果农把对果树的爱浸透于等待之中,渴望成熟,穿梭林间,剪枝施肥,悉心照管,于是这种等待换来了满园飘香,果实累累。班主任们,让我们学会等待吧!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等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师范学校毕业以后,我怀揣美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衡量一个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语文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语文作文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作文的教育问题一定要解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今后发展中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文字更有力地表达
【摘要】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写作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核心,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因此在进行初中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学生写作能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在进行教学时,部分学
【摘要】汪曾祺的散文在教科书上屡见不鲜,作为京派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独具特色,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他的散文大多是追忆家乡,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和意境布置都非常高超。在释读中通过精彩的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抵达精神的核心。在语言运用上别具匠心,细腻且真挚,给人视觉与感官上的冲击。本文主要对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進行解读,以期在解读中进一步了解他的散文。解读汪曾祺的散文也已成为我们探索他的世界的一条路径。  【关
【摘要】为了改变教育教学中单一的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思考和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化教室的“四化”功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化教室;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5月开始进入专业化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就积极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摸着石
【摘要】在《中华大字典》中“除”字义项众多,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实际上是个互有联系的严整系统,并非杂乱无章。为了能以简驭繁地掌握“除”的义项,本文将运用词义引申的规律以厘清“除”字词义引申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期对“除”字词义方面有一系统认识,也对词义引申有具体可感的认识。  【关键词】词义;“除”;本义;引申义;引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除”被给予了广泛关注,但所涉及的多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然而朗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從语文教师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几点改进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文字语言用自己的理解,以富有感情的方式转化成为有声的语言的过程。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法的精华,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手法,基于初中语文课改后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将随文练笔穿插于课堂。同时,阅读教学一般均有明确的句式教学方向,学生在品读优秀文章写作风格后可在心中做好模仿腹稿,随着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语文课改后的新课程大纲要求中可发
【摘要】小学生们通过低、中学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技巧,进入高年级后,就更应当注重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升入初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做准备。而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步骤地搞好语文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效预习;
【摘要】随着“互联网 ”的出现,学校教育课堂开始广泛应用网络技术,从而产生了“互联网 教育”。这种模式的出现严重冲击着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始广泛应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先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