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成因复杂。本文从培养学生考试道德观、改革考试方法和教育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的监督与管理方面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应对策略,为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符合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作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制度之一的教育考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它对教育、识才、用才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考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师生相互串通、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较普遍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一线动手人才的摇篮,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程度也逐渐降低,他们对于分数已经不再非常重视,只在乎考“60分万岁”的局面,已渐渐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当前高职学生的作弊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同时作弊现象渗透在高职院校各种类别的考试之中,像期末考试、结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均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高职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高职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到考试作弊中。
(二)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存在从众的心理和潜在的认同心理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也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2]。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三)学生考试作弊方式多样化
从作弊方式上看,有单独作弊和两人或多人协同作弊,主要表现为带夹带或将相关内容写在手上、课桌上、墙上在场内偷看,或将书藏在座位上或身上,或偷看别人试卷,或主动提供答案给别人、传递纸条或使用身体语言交流答案,例如交头接耳,交换试卷等。
(四)考试作弊工具和渠道先进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工具也日益先进,现代化的工具如隐形笔、电子词典、快译通、手机、MP3、录音笔、计算器、无线耳机也被用于考试作弊。例如,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枪手”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枪手”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网上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由于很多学校开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还要警惕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充当黑客。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制度,其思想已经扎根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心中。学生们从小就被告知: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应试教育下的考试越来越脱离了它的初衷。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同学的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也等同于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只看结果、不看学习过程和态度的教育评价体制使大量的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进入我校之前已经养成了“逢考必抄”的恶习。
(二)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容易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基本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甚至有的学生不以作弊为耻,反以作弊为荣,炫耀作弊手段的高明,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
结合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发现,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此,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事情上,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的情况。
(三)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学习考核标准单一化
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2、对合格人才认定标准单一化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
(五)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所带来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积极防范高职院校学生作弊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动手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引导其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二)重塑诚信教育意识,引导学生在考试中做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高校学生的重要个人品质和基本道德规范。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缺乏诚信是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根源。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原则。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自律为基础、以校规校纪为保障的校园信用制度。让学生懂得珍惜自身的信用和诚实品质,树立端正的学习目的,以勤奋学习为荣,以作弊为耻,养成自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同时,还要大力营造严肃认真的考试氛围,使广大学生明白考试作弊不是一般问题,而是不诚实、不道德的可耻行为。广泛宣传,倡导诚信,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从而端正学风和考风。要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克服虚荣、投机和自制力弱等心理毛病,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
(三)积极探求与现有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面。
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四)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考试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学生考试作弊是个普遍的问题,杜绝考试作弊不仅仅是教学管理者的责任,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来实现。通过考试改革把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56-57.
[2]江畅.论教育考试作弊及其防治[J].教育学研究,2008,(1):45-48.
[3]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1996,(4):122-125.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作弊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制度之一的教育考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它对教育、识才、用才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考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成为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考风考纪一直严格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对考试作弊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个人作弊、群体作弊、师生相互串通、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等方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清楚认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分析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完善考评制度,强化质量监督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较普遍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一线动手人才的摇篮,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程度也逐渐降低,他们对于分数已经不再非常重视,只在乎考“60分万岁”的局面,已渐渐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当前高职学生的作弊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同时作弊现象渗透在高职院校各种类别的考试之中,像期末考试、结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均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高职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高职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到考试作弊中。
(二)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存在从众的心理和潜在的认同心理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也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2]。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三)学生考试作弊方式多样化
从作弊方式上看,有单独作弊和两人或多人协同作弊,主要表现为带夹带或将相关内容写在手上、课桌上、墙上在场内偷看,或将书藏在座位上或身上,或偷看别人试卷,或主动提供答案给别人、传递纸条或使用身体语言交流答案,例如交头接耳,交换试卷等。
(四)考试作弊工具和渠道先进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工具也日益先进,现代化的工具如隐形笔、电子词典、快译通、手机、MP3、录音笔、计算器、无线耳机也被用于考试作弊。例如,有的学生为了保证考试过关,雇用“枪手”考试,因此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枪手”的广告。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的作弊工具不断涌现。例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很多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这些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还有的学生一起凑钱网上买答案,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转卖。由于很多学校开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还要警惕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充当黑客。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制度,其思想已经扎根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心中。学生们从小就被告知: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应试教育下的考试越来越脱离了它的初衷。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同学的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也等同于自我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只看结果、不看学习过程和态度的教育评价体制使大量的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进入我校之前已经养成了“逢考必抄”的恶习。
(二)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容易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基本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甚至有的学生不以作弊为耻,反以作弊为荣,炫耀作弊手段的高明,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2、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
结合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发现,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此,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事情上,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的情况。
(三)评价机制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学习考核标准单一化
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被淹没在这种考试方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2、对合格人才认定标准单一化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
(五)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所带来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在找工作时胜过别人,也加入到作弊的行列。
三、积极防范高职院校学生作弊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动手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引导其自我教育。
任课教师、辅导员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高校中形成一种以诚信为荣,以作弊为耻的文化氛围。
(二)重塑诚信教育意识,引导学生在考试中做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高校学生的重要个人品质和基本道德规范。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缺乏诚信是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根源。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原则。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自律为基础、以校规校纪为保障的校园信用制度。让学生懂得珍惜自身的信用和诚实品质,树立端正的学习目的,以勤奋学习为荣,以作弊为耻,养成自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同时,还要大力营造严肃认真的考试氛围,使广大学生明白考试作弊不是一般问题,而是不诚实、不道德的可耻行为。广泛宣传,倡导诚信,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从而端正学风和考风。要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克服虚荣、投机和自制力弱等心理毛病,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
(三)积极探求与现有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面。
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四)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考试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监考教师的管理,使他们正确履行监考职责,对考试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必须按照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一视同仁,必要时应开除学籍,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学生考试作弊是个普遍的问题,杜绝考试作弊不仅仅是教学管理者的责任,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来实现。通过考试改革把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56-57.
[2]江畅.论教育考试作弊及其防治[J].教育学研究,2008,(1):45-48.
[3]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1996,(4):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