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近几年来中学地理学科的高考情况来看,我校地理高考成绩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学生取得的好成绩也表明我校地理教学质量有了可喜的变化。这反映出各级领导对我们地理学科的重视才使得我们地理学科的教风和学风出现好转,也才会有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在这一系列可喜成绩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还不少。本文欲结合最近我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及研讨交流活动,就目前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做一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与广大同行切磋共勉。
一 、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
在中学,地理学科仍被看作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其学科的知识要求层次却比较高,涉及面也比较广,这些自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家长对孩子某些片面地引导等各种因素也会对我们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就此问题简要地作以下阐述。
1、家庭与社会对地理学科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社会及其家庭对地理学科认识普遍存在着偏差,认为地理就是一个副科目,或认为比较好学,或认为学不学是无所谓的,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不大。这样也使我们的学生都不愿意在地理学科上多花一分钟。这种思想造成学生或敷衍应付地理学科,或完全放弃学习这门学科。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出现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错误的认识,从而防碍了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中学地理学科本身内容比较多,涉及知识面也比较广,这就要求地理课教学必须加大教学力度。但由于学校对地理学课的认知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使得地理课处于无足轻重地位。在课时安排和绩效奖励等方面都不够重视;在任课教师选择上也很随意,似乎谁都可以来教授这门学科。这样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课时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在师资方面,有的学校还会指派一些非本专业的教师来任教,如此便会使地理课越教越差,也会使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3、地理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社会上本来就存在对地理学科的偏差认识,高校在录取和培养上也不够重视,所以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比较少。而且还有不少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不愿意到中学里地理学科教师,他们往往会选择从事其他工作。对于像我们甘肃这样偏僻落后的西部地区,到中学从事地理课教师的毕业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我区目前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地理教师都明显且严重缺编。那么,如此就会出现任课教师的课时分布如同“撒胡椒面”式的,每个班“点缀”一下就行了。如有的学校高中各年级各班每周只安排1~2节课,每班地理学科的课时数尽量减少,让地理教师多增加带班数。这样学生的地理课减少了,但教师的授课任务更加繁重了。因为地理学科的教师工作量不减反增,教师在每个班的授课内容很难完成。教师只能疲于奔命,几乎没有时间来认真思考教学问题,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地理学科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业务能力也不够精。
尽管现代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信息渠道也出现多样化,但我们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这无疑影响着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如前所述,地理师资本来不足,而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出现新的变化。这样就导致现有地理学科的教师业务能力明显不精,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相对也比较差。这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非常投入,而学生却针芒在背,慢慢的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了兴趣,造成教师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效果。
5、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普遍情况来看,理科学生善做逻辑性和推理性比较强的问题,而对文科背记的知识不太赶兴趣。而文科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应比较差,其各学科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这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尤为明显,再加上原有的惰性和教师索然无味地授课方式更使他们失去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了。一般情况下,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不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认真听讲,课外更不会预习,作业也很难完成,教师不得不对之批评教育时,而学生却有意来用“话语”或行动刺激教师,进而师生出现对立情绪,直至教师不得不对之采取“放弃”办法。
总之,影响地理学科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之外,还有目前学生的本学科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校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主科轻副科”的思想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以上现状,结合笔者本人的多年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二、提高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在课改新形势之下,素质教育思想已经在08、09年的地理高考中有十分明显的表现。为了突显素质教育对地理学科的要求,解决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或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是非常必要的。
1、帮助学生明确其学习动机,使之想学。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个人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地理学科与每个同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课的学习,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目中的地理的地位不断提高,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同时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想使学生对地理深感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有可能运用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爱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如在讲锋面雨时,正值秋雨季节、降水量多,一天比一天冷,教师依据这种自然现象在讲课之前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中,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因为冷锋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锋面雨的知识。”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样必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大体分两类,一是感性知识,二是理性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理事实,形成地理观念,进而找出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地理概念,明确其分布和演变规律及成因,由此形成了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教师针对这个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材料,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其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实地观察法。这种方法是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直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鲜明、生动和深刻。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大。②直观教具演示法。这种方法方便,且适应性强,可根据条件选用。这种方法一般指地图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和电影等,用以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理性知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恒星日与太阳日时,学生缺乏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就可自制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活动教具,使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3)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因此,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高中地理下册有许多知识好学难记,可采用自学—精讲—多练的方法。对理性较强的知识则采用启发式。另外,讲座法、网络法、变式法、高难度法、比较法、综合法、图文法等等,都可采用。
4)用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横跨文理两科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迁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讲天体的运动可用到数学,大气的运动用到物理知识,在讲水、地史、生态系统等知识就涉及了化学、生物等知识。
5)用活跃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并且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发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参观气象站、观看录像(科教片火山、地震、地热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办地理墙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将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3、重视备课,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也是保证。如果一节课没有充分的准备,这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地理学科内容多、课时比较少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方面多下工夫。备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备课除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这“三备”外,还要备好学科中尤其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考虑到学生的考试需要和生活需要,把不重要的内容大胆地删除掉,或一带而过,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解决重难点知识上。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手段上也要进行“备课”,力争做到教学形式上的多边而新奇。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和了解学生,还要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要求及目标,然后,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地理课热情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差生就更为重要了。
1)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绪论课中,教师必须针对地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以交待。使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知识大体分为两类,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去不断地强化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于人类活动使人与地产生密切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学习。课文是地理课本的主体,地理插图也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填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学生强化预习、听课、复习的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盛佳:《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褚亚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3]孙大文:《地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4]张景宇等:“走出低谷、重在改革、意在发展”《高师教育研究》1996年1期
[5]李涛主编:《中国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6]褚亚平、曹琦、周靖馨编著:《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7]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8]《地理国情教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1991/10
一 、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
在中学,地理学科仍被看作是一门边缘学科。但其学科的知识要求层次却比较高,涉及面也比较广,这些自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家长对孩子某些片面地引导等各种因素也会对我们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就此问题简要地作以下阐述。
1、家庭与社会对地理学科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社会及其家庭对地理学科认识普遍存在着偏差,认为地理就是一个副科目,或认为比较好学,或认为学不学是无所谓的,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不大。这样也使我们的学生都不愿意在地理学科上多花一分钟。这种思想造成学生或敷衍应付地理学科,或完全放弃学习这门学科。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出现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错误的认识,从而防碍了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中学地理学科本身内容比较多,涉及知识面也比较广,这就要求地理课教学必须加大教学力度。但由于学校对地理学课的认知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使得地理课处于无足轻重地位。在课时安排和绩效奖励等方面都不够重视;在任课教师选择上也很随意,似乎谁都可以来教授这门学科。这样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课时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在师资方面,有的学校还会指派一些非本专业的教师来任教,如此便会使地理课越教越差,也会使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3、地理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社会上本来就存在对地理学科的偏差认识,高校在录取和培养上也不够重视,所以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比较少。而且还有不少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不愿意到中学里地理学科教师,他们往往会选择从事其他工作。对于像我们甘肃这样偏僻落后的西部地区,到中学从事地理课教师的毕业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我区目前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地理教师都明显且严重缺编。那么,如此就会出现任课教师的课时分布如同“撒胡椒面”式的,每个班“点缀”一下就行了。如有的学校高中各年级各班每周只安排1~2节课,每班地理学科的课时数尽量减少,让地理教师多增加带班数。这样学生的地理课减少了,但教师的授课任务更加繁重了。因为地理学科的教师工作量不减反增,教师在每个班的授课内容很难完成。教师只能疲于奔命,几乎没有时间来认真思考教学问题,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地理学科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业务能力也不够精。
尽管现代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信息渠道也出现多样化,但我们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这无疑影响着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如前所述,地理师资本来不足,而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出现新的变化。这样就导致现有地理学科的教师业务能力明显不精,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相对也比较差。这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非常投入,而学生却针芒在背,慢慢的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了兴趣,造成教师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效果。
5、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普遍情况来看,理科学生善做逻辑性和推理性比较强的问题,而对文科背记的知识不太赶兴趣。而文科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应比较差,其各学科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这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尤为明显,再加上原有的惰性和教师索然无味地授课方式更使他们失去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了。一般情况下,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不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认真听讲,课外更不会预习,作业也很难完成,教师不得不对之批评教育时,而学生却有意来用“话语”或行动刺激教师,进而师生出现对立情绪,直至教师不得不对之采取“放弃”办法。
总之,影响地理学科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之外,还有目前学生的本学科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校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主科轻副科”的思想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以上现状,结合笔者本人的多年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二、提高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在课改新形势之下,素质教育思想已经在08、09年的地理高考中有十分明显的表现。为了突显素质教育对地理学科的要求,解决影响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或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是非常必要的。
1、帮助学生明确其学习动机,使之想学。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个人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密切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地理学科与每个同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教育学生重视地理课的学习,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目中的地理的地位不断提高,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同时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想使学生对地理深感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有可能运用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爱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如在讲锋面雨时,正值秋雨季节、降水量多,一天比一天冷,教师依据这种自然现象在讲课之前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中,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因为冷锋过境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锋面雨的知识。”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持续的兴奋中心。同时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这样必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大体分两类,一是感性知识,二是理性知识。地理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理事实,形成地理观念,进而找出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地理概念,明确其分布和演变规律及成因,由此形成了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体系。教师针对这个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材料,获得地理感性知识,其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实地观察法。这种方法是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直观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鲜明、生动和深刻。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大。②直观教具演示法。这种方法方便,且适应性强,可根据条件选用。这种方法一般指地图标本、模型、图片、幻灯和电影等,用以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方法既可刺激学生的感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感性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理性知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恒星日与太阳日时,学生缺乏空间抽象思维能力,就可自制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活动教具,使学生一目了然,利用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很快掌握知识。
3)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呆板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因此,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高中地理下册有许多知识好学难记,可采用自学—精讲—多练的方法。对理性较强的知识则采用启发式。另外,讲座法、网络法、变式法、高难度法、比较法、综合法、图文法等等,都可采用。
4)用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横跨文理两科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可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发生迁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讲天体的运动可用到数学,大气的运动用到物理知识,在讲水、地史、生态系统等知识就涉及了化学、生物等知识。
5)用活跃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并且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发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观察星空、参观气象站、观看录像(科教片火山、地震、地热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办地理墙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将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3、重视备课,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也是保证。如果一节课没有充分的准备,这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地理学科内容多、课时比较少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方面多下工夫。备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备课除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这“三备”外,还要备好学科中尤其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考虑到学生的考试需要和生活需要,把不重要的内容大胆地删除掉,或一带而过,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解决重难点知识上。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手段上也要进行“备课”,力争做到教学形式上的多边而新奇。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分析、研究和了解学生,还要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要求及目标,然后,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也是影响他们学习地理课热情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差生就更为重要了。
1)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绪论课中,教师必须针对地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以交待。使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知识大体分为两类,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去不断地强化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于人类活动使人与地产生密切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学习。课文是地理课本的主体,地理插图也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填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学生强化预习、听课、复习的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盛佳:《地理学思想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褚亚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3]孙大文:《地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4]张景宇等:“走出低谷、重在改革、意在发展”《高师教育研究》1996年1期
[5]李涛主编:《中国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
[6]褚亚平、曹琦、周靖馨编著:《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7]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8]《地理国情教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