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在现代社会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其中以“知言养气”、“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代表的三大文艺美学思想在我国文艺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着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引导着我国当代文学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国家整体的发展进步。文章首先从“知言养气”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作家创作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其次阐述了“知人论世”与评判性文学的联系,最后论述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与作者真实想法之間的关系。
【关键词】:知言养气;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引言
孟子在政治上有“民贵君轻”、“仁政”等思想,影响着现代社会,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取得了极大地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文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关于孟子对文艺美学的思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更多的人开始研究探讨孟子文艺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意义。
一、“知言养气”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知言养气”的文艺美学思想,其最浅层次的意思就是文学作者要想写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学作品,就要恪己守礼,遵循道德规范,建立自身道德标准。“知言养气”中的“气”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空气,呼吸,而是人的内在,即精神品质,因而孟子的“养气”并不是休生养息,而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增强,个人涵养的提升,精神品质的不断超越。孟子认为遵守道德规范是人们开展一切事物活动的源头,因此“知言养气”是作者开展文学活动的基础。儒家思想讲究教化育人,立德树人的功效,孟子也不例外,在道德方面强调“仁、义、礼、智、信”,要求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文化涵养体现到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家要想做到孟子所说的“知言养气”的层次,首先应该塑造自身优良品格,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其次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品味古人所著书籍中,感受前人的人格魅力,在了解古人所遇到的事情及其相关解决对策时,体会圣人之道,博览群书,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做到为人民服务,正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人民群众内部,关心人民疾苦。
“知言养气”一经提出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从个人涵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家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必须要有极高的个人修养,正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就要求文学作家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恪己守礼,品德高尚,奋发向上的人,并在文学作品中弘扬正能量。
二、“知人论世”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文艺美学思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当时的大时代大背景来了解一个人,即评判一个人或事物的得失损益,因此“知人论世”在我国文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评判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这有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对比提出自身见解,更为后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文学批判方法。在现代社会,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最普遍的应用便是在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在带领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时,一般先向学生展示创作文学作品的作者的生平简介,人生经历,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奠定基础,其次是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文章本身,探寻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由学生总结发言,提出个人见解。
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中所谓的“知人”就是要关注作者,即文学作品创作的本身,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人生经历及所在的大时代大背景,透过浅显的文字内容,感受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知人”,即关注作者,最重要的是从文学作品作者人生经歷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仅影响着未来的发展状态及方向,还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这些又间接的反映到作者的文学作品中,例如李白一生仕途不顺,满腔豪情为以为报,内心愤懑不已,才会呐喊出一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声悲叹,可见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论世”,即评论世事,就是在了解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大时代大背景下,以现实为出发点,评判文学作品,这是对仅仅从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解析文学作品的缺陷进行了很好的弥补,可以更好地使读者了解文学作品,掌握其背后的深意。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在评判文学作品时的关键是将文学作品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这就要求读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史实资料,全面的了解作者及其,只有如此,才能深刻探究分析其文学作品背后的深意。
三、“以意逆志”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以意逆志”的文艺美学思想,书面意思是通过个人自身的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去猜测他人的想法观点,引申到文学方面便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思考文学作品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时,不应过于咬文嚼字,以偏概全,将部分视为整体,割裂了部分与整体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而应跳出文学作品浅层次的书面文字的束缚,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发,探寻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汲取文学作品中深藏的智慧结晶,最终促进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中的“意”可分析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赏析,更是读者自身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而“志”则是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向作品中倾注的心血,想要表达给读者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此“以意逆志”是利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赏析来逆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要的想法。这倡导读者独立思考,自己去选择自身所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去阅读自身真正想要的文学作品,去发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去思考作者创作文学作品背后的深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对一个文学作品的见解也就存在分歧,与作者的创作想法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强调“意”与“志”需要高度统一,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要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相一致,是读者与作者达到共鸣。
结语
本篇文章对以“知言养气”、“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为代表的孟子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在现代化社会的应用及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讨,阐述了作者、文学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与自身道德修养的关系及读者应如何更好的阅读文学作品等内容。从中可看出孟子在我国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太. 孟子文艺美学思想综论[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44-47.
[2]程勇. 儒家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21-28.
[3]徐桂秋. 孟子文艺思想研究[J].辽宁大学,2014,2014,05:55-65
【关键词】:知言养气;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引言
孟子在政治上有“民贵君轻”、“仁政”等思想,影响着现代社会,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取得了极大地成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文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关于孟子对文艺美学的思想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更多的人开始研究探讨孟子文艺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意义。
一、“知言养气”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知言养气”的文艺美学思想,其最浅层次的意思就是文学作者要想写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学作品,就要恪己守礼,遵循道德规范,建立自身道德标准。“知言养气”中的“气”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空气,呼吸,而是人的内在,即精神品质,因而孟子的“养气”并不是休生养息,而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增强,个人涵养的提升,精神品质的不断超越。孟子认为遵守道德规范是人们开展一切事物活动的源头,因此“知言养气”是作者开展文学活动的基础。儒家思想讲究教化育人,立德树人的功效,孟子也不例外,在道德方面强调“仁、义、礼、智、信”,要求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文化涵养体现到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家要想做到孟子所说的“知言养气”的层次,首先应该塑造自身优良品格,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其次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品味古人所著书籍中,感受前人的人格魅力,在了解古人所遇到的事情及其相关解决对策时,体会圣人之道,博览群书,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做到为人民服务,正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人民群众内部,关心人民疾苦。
“知言养气”一经提出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从个人涵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家创作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必须要有极高的个人修养,正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就要求文学作家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恪己守礼,品德高尚,奋发向上的人,并在文学作品中弘扬正能量。
二、“知人论世”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文艺美学思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当时的大时代大背景来了解一个人,即评判一个人或事物的得失损益,因此“知人论世”在我国文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评判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这有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对比提出自身见解,更为后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文学批判方法。在现代社会,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最普遍的应用便是在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在带领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时,一般先向学生展示创作文学作品的作者的生平简介,人生经历,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奠定基础,其次是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文章本身,探寻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由学生总结发言,提出个人见解。
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中所谓的“知人”就是要关注作者,即文学作品创作的本身,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人生经历及所在的大时代大背景,透过浅显的文字内容,感受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知人”,即关注作者,最重要的是从文学作品作者人生经歷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仅影响着未来的发展状态及方向,还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这些又间接的反映到作者的文学作品中,例如李白一生仕途不顺,满腔豪情为以为报,内心愤懑不已,才会呐喊出一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声悲叹,可见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论世”,即评论世事,就是在了解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大时代大背景下,以现实为出发点,评判文学作品,这是对仅仅从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解析文学作品的缺陷进行了很好的弥补,可以更好地使读者了解文学作品,掌握其背后的深意。孟子“知人论世”的思想在评判文学作品时的关键是将文学作品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这就要求读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史实资料,全面的了解作者及其,只有如此,才能深刻探究分析其文学作品背后的深意。
三、“以意逆志”文艺美学思想
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以意逆志”的文艺美学思想,书面意思是通过个人自身的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去猜测他人的想法观点,引申到文学方面便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思考文学作品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时,不应过于咬文嚼字,以偏概全,将部分视为整体,割裂了部分与整体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而应跳出文学作品浅层次的书面文字的束缚,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发,探寻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汲取文学作品中深藏的智慧结晶,最终促进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中的“意”可分析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赏析,更是读者自身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而“志”则是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向作品中倾注的心血,想要表达给读者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此“以意逆志”是利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赏析来逆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要的想法。这倡导读者独立思考,自己去选择自身所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去阅读自身真正想要的文学作品,去发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去思考作者创作文学作品背后的深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对一个文学作品的见解也就存在分歧,与作者的创作想法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强调“意”与“志”需要高度统一,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见解要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相一致,是读者与作者达到共鸣。
结语
本篇文章对以“知言养气”、“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为代表的孟子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在现代化社会的应用及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探讨,阐述了作者、文学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与自身道德修养的关系及读者应如何更好的阅读文学作品等内容。从中可看出孟子在我国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太. 孟子文艺美学思想综论[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44-47.
[2]程勇. 儒家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21-28.
[3]徐桂秋. 孟子文艺思想研究[J].辽宁大学,2014,2014,0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