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到井冈山参加现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像很多其他人一样被一块深褐色的石头吸引着。这块石头在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不远处的一块向阳坡地上,上面刻着几个简单的字:“魂歸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
曾志,对许多80后、90后、00后来说,是陌生的,记忆里关于她的报道几乎没有。然而真正了解她的人却没有一个不为她的事迹感动。她在党内被很多人称呼为大姐,15岁入党,投身革命70余年,在革命生涯中她两任丈夫先后壮烈牺牲,三个儿子被送人。她是一个心中只有革命却惟独没有自己的人。即使最后官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仍然以一名普通党员,一名红军老战士自居,她的骨灰也只是静静的安放在那块不起眼的石头下面。
1951年3月刘少奇同志在《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中指出:“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曾志就是一名这样的人。从入党宣誓的那天起,她就时刻把党员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时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她的一生中,革命事业永远排在儿女亲情之前,人民群众永远排在自己之前。原则面前她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人,物质面前她是一个清贫者。她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几个人生排序,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怎样的。
革命者与母亲——她首先是一名革命者
“在她的人生目标中,排列特别清晰,首先是革命者,战士,然后才是母亲。”在纪念曾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曾志的女儿陶斯亮这样评价她的母亲。曾志一生育有三子一女,为了革命事业,她先后将三个儿子送人,女儿也曾经托付给一名红军老战士代为抚养。为了不再影响工作她甚至做了绝育手术。她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该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孩子。”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是偏激的,但却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真实心理,真正显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
俗语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十月怀胎,母子精血相连相融。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母亲甘愿舍弃自己的孩子。当时的情况,只要曾志稍微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冲锋在第一线,那么孩子完全可以由自己抚养。但这样的事却没有发生,因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一心扑在工作上。”与当时相比,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有时间管了,家庭有时间照顾了,一些党员却排错了序,对家庭、子女事事用心,事事关心,只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工作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标准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与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相比应该自惭形秽。
群众与自己——她首先想到的是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过:“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曾志就是这样的同志。对群众,她总是很慷慨。她经常寄钱给从前下放时的房东,请他们来北京玩,她管吃管住,临走还送给盘缠;家里的小保姆因为家有病人必须回去,她送给她200元;丈夫陶铸家乡有位后生考上大学,虽然素不相识,她寄去300元以资鼓励。对自己,她却总是很抠门。她家里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陈旧的沙发上,沙发巾已经被洗得褪了颜色,并有两三个显然很难补缀的窟窿。墙上,除战士话剧团送的一幅陶铸油画像外,四壁皆空,没有任何装饰。一件随身深色的旧外套她穿了至少10年。这就是一名老党员,她不是没有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只不过她心里群众的疾苦胜过她自己。
为天下者皆有一个共性,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在人民,执政的力量在人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名党员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必须吃苦在群众前,享乐在群众后,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相信我们的党员,相信我们的党。现在有的党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一点不能损失;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得失无所谓。有的干部办公室讲排场,家里讲享受,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节日慰问困难群众却能省则省,能减则减。对比曾志的“家徒四壁”,是应该深刻反思的。
权力与原则——她始终坚持的是原则
习近平同志告诫党员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曾志虽然位高权重,却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子女谋一点私利。长子石来发,50年代曾有机会留在广州,却被曾志“遣”回了井冈山,后来一直务农,一家人在井冈山的生活过的很艰难。80年代,他们一家想了很多想让曾志帮助解决的问题,却始终不敢提。最后孙子石金龙鼓足勇气提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帮他们一家解决转商品粮户口的问题,曾志却没有答应。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金龙,当个农民不是挺好的吗?”对自己亏欠甚多的儿子一家提出的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在原则面前,她没有让公权私用。退休后曾志一直蛰居家中,很少到各地“考察”,她的解释是自己已经退了,到各地“考察”地方同志还要陪同,太浪费他们的精力,在家里养养花种种菜也挺好。为党付出一辈子,在黨性原则面前,曾志把可以享用的权利也舍弃了。
“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句谑语表达了官员滥用权力的心态。曾志的事迹让我们懂得权力在人民面前永远不会过期,原则面前,没有特权。一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加强个人修养,真正把党性原则立起来,做一名党员该做的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自觉强化公仆意识,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权力,让以民为本、官民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思想理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
遗产与无产——她选择的是无产
曾志说:“共产党员不应该有遗产,我的子女们不得分我的这些钱。”去世前几年,她把陶铸同志留下的稿费、公债券连同后来组织上发的抚恤金全部交公,一分不留;临终前,她让女儿清理自己的存款和现金上交给组织,从八十几个工资袋中掏出几万元现金。她叮嘱女儿“一定不要扔掉这些袋子,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生命弥留之际,她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组织、战友、群众,而不是自己的子女。作为一名彻底的革命者,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她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树立了共产党人革命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中国人很讲究家庭承传,封妻荫子是很多封建士大夫,也是现在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而在诸如曾志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心中,共产党员自始至终应该是一个无产者。许多“晚节不保”的干部在忏悔书中提到,为了给子女留下一份可观的财富,他们放弃了一生的坚持,忘记了一个党员的承诺,在物欲面前缴了械。作为普通人,为后代留下财富无可厚非。但对党员来说,给子女留下的应该是自己的价值追求,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曾志选择无产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光辉一生画下了完美的句号,为千万党员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学习榜样。
曾志曾经说,“我始终将自己的政治生命看得最为重要,而把家庭、子女、感情看得很轻、很淡。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正是因为有无数多像她这样的党员,我们的党才能在建党短短28年的时间里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才能在改革开放20年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走完的路。党员有付出,人民才会得利。作为一名党员,如果心怀私利,事事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利益抛之脑后,国家不可能发展,人民不可能富裕。我们每名党员要向曾志同志学习,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先进追求,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用一生践行合格党员的标准,为党奉献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
曾志,对许多80后、90后、00后来说,是陌生的,记忆里关于她的报道几乎没有。然而真正了解她的人却没有一个不为她的事迹感动。她在党内被很多人称呼为大姐,15岁入党,投身革命70余年,在革命生涯中她两任丈夫先后壮烈牺牲,三个儿子被送人。她是一个心中只有革命却惟独没有自己的人。即使最后官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仍然以一名普通党员,一名红军老战士自居,她的骨灰也只是静静的安放在那块不起眼的石头下面。
1951年3月刘少奇同志在《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中指出:“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曾志就是一名这样的人。从入党宣誓的那天起,她就时刻把党员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时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她的一生中,革命事业永远排在儿女亲情之前,人民群众永远排在自己之前。原则面前她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人,物质面前她是一个清贫者。她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几个人生排序,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怎样的。
革命者与母亲——她首先是一名革命者
“在她的人生目标中,排列特别清晰,首先是革命者,战士,然后才是母亲。”在纪念曾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曾志的女儿陶斯亮这样评价她的母亲。曾志一生育有三子一女,为了革命事业,她先后将三个儿子送人,女儿也曾经托付给一名红军老战士代为抚养。为了不再影响工作她甚至做了绝育手术。她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该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孩子。”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是偏激的,但却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真实心理,真正显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
俗语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十月怀胎,母子精血相连相融。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母亲甘愿舍弃自己的孩子。当时的情况,只要曾志稍微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冲锋在第一线,那么孩子完全可以由自己抚养。但这样的事却没有发生,因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一心扑在工作上。”与当时相比,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有时间管了,家庭有时间照顾了,一些党员却排错了序,对家庭、子女事事用心,事事关心,只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工作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标准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与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相比应该自惭形秽。
群众与自己——她首先想到的是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过:“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曾志就是这样的同志。对群众,她总是很慷慨。她经常寄钱给从前下放时的房东,请他们来北京玩,她管吃管住,临走还送给盘缠;家里的小保姆因为家有病人必须回去,她送给她200元;丈夫陶铸家乡有位后生考上大学,虽然素不相识,她寄去300元以资鼓励。对自己,她却总是很抠门。她家里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陈旧的沙发上,沙发巾已经被洗得褪了颜色,并有两三个显然很难补缀的窟窿。墙上,除战士话剧团送的一幅陶铸油画像外,四壁皆空,没有任何装饰。一件随身深色的旧外套她穿了至少10年。这就是一名老党员,她不是没有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只不过她心里群众的疾苦胜过她自己。
为天下者皆有一个共性,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在人民,执政的力量在人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每名党员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必须吃苦在群众前,享乐在群众后,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相信我们的党员,相信我们的党。现在有的党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一点不能损失;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得失无所谓。有的干部办公室讲排场,家里讲享受,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节日慰问困难群众却能省则省,能减则减。对比曾志的“家徒四壁”,是应该深刻反思的。
权力与原则——她始终坚持的是原则
习近平同志告诫党员干部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曾志虽然位高权重,却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子女谋一点私利。长子石来发,50年代曾有机会留在广州,却被曾志“遣”回了井冈山,后来一直务农,一家人在井冈山的生活过的很艰难。80年代,他们一家想了很多想让曾志帮助解决的问题,却始终不敢提。最后孙子石金龙鼓足勇气提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帮他们一家解决转商品粮户口的问题,曾志却没有答应。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金龙,当个农民不是挺好的吗?”对自己亏欠甚多的儿子一家提出的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在原则面前,她没有让公权私用。退休后曾志一直蛰居家中,很少到各地“考察”,她的解释是自己已经退了,到各地“考察”地方同志还要陪同,太浪费他们的精力,在家里养养花种种菜也挺好。为党付出一辈子,在黨性原则面前,曾志把可以享用的权利也舍弃了。
“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句谑语表达了官员滥用权力的心态。曾志的事迹让我们懂得权力在人民面前永远不会过期,原则面前,没有特权。一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加强个人修养,真正把党性原则立起来,做一名党员该做的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自觉强化公仆意识,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权力,让以民为本、官民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思想理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
遗产与无产——她选择的是无产
曾志说:“共产党员不应该有遗产,我的子女们不得分我的这些钱。”去世前几年,她把陶铸同志留下的稿费、公债券连同后来组织上发的抚恤金全部交公,一分不留;临终前,她让女儿清理自己的存款和现金上交给组织,从八十几个工资袋中掏出几万元现金。她叮嘱女儿“一定不要扔掉这些袋子,因为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生命弥留之际,她首先想到的依然是组织、战友、群众,而不是自己的子女。作为一名彻底的革命者,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她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事业,树立了共产党人革命到底、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中国人很讲究家庭承传,封妻荫子是很多封建士大夫,也是现在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而在诸如曾志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心中,共产党员自始至终应该是一个无产者。许多“晚节不保”的干部在忏悔书中提到,为了给子女留下一份可观的财富,他们放弃了一生的坚持,忘记了一个党员的承诺,在物欲面前缴了械。作为普通人,为后代留下财富无可厚非。但对党员来说,给子女留下的应该是自己的价值追求,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曾志选择无产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光辉一生画下了完美的句号,为千万党员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学习榜样。
曾志曾经说,“我始终将自己的政治生命看得最为重要,而把家庭、子女、感情看得很轻、很淡。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正是因为有无数多像她这样的党员,我们的党才能在建党短短28年的时间里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中国,才能在改革开放20年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走完的路。党员有付出,人民才会得利。作为一名党员,如果心怀私利,事事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利益抛之脑后,国家不可能发展,人民不可能富裕。我们每名党员要向曾志同志学习,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先进追求,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用一生践行合格党员的标准,为党奉献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