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素养养育的核心可归结为“问题——环境——目标”实践活动。本文围绕此核心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 学生 信息素养 问题 环境 目标
  
  计算机课程承载着信息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信息时代人类文化视野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由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面向信息领域长期发挥作用的、内隐的身心特性与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准确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判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践,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使用所需信息。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创新等诸多能力和品性的综合养育。计算机课程受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和教育信息化进度加速的影响,内容更新快,课程的可改革性大,与其它课程相比,更加显示出教师与学生是计算机课程的主体、是计算机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计算机课程改革和开发的主人。计算机课程既适合有作为的教师施展才能,也适合学生造就顺应时代要求的新素养。
  在计算机课程中,教师致力于课程活动的设计、协调和学习促进,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赢得计算机课程中的亲历性、过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拥有适合自己学习活动的自由和责任,体验信息工具的运用,产生愉悦的生理反应,以自己的生命意识通融信息活动的内容及环境,积极调动主体精神及其潜能去参悟、体会、实践,不断激活新旧知识经验,有效发挥个体的情感、认知、猜想、反省等心理功能,在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的进程中,围绕信息素养的养育形成特色。
  信息素养养育的核心可归结为“问题——环境——目标”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侧重发现和确定问题、根据环境条件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问题来自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内容“会”与“不会”之间的矛盾,环境主要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构成的学习环境,目标由计算机教学目标结合信息素养培养要求提炼而成。其形式可隐可显,可以教师讲解,与学生共同约定,或者以书面形式确定,让学生学会在计算机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达标。
  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为目的,将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化为相应的问题情境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针对具体信息源和应用窗口搜寻信息、处理问题与环境方面的信息,包括人机界面的状态信息、提示信息、启发性信息和帮助系统中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目标信息,明智地组织所需信息,再生策略信息,并在给定环境条件下正确地运用策略信息,成功地解决问题,以达到预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开展“问题——环境——目标”教学活动,教师事先要呈现给学生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任务和目标,接下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时他们除了要想着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还要考虑相关问题的发现,系统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工具的多种应用,途径与方法的丰富和优选,目标的提升和系列优化等。
  其间,教师要关心和赏识学生的课前计划与准备、课中活动的创新、课后的反思与评价;赞许学生自己管理操作活动、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适时垂范、暗示、点拨、激将、欣赏、促进学生的灵活尝试和合作学习;注意保护和协调学生兴趣的多样性、探索活动的多样性、自我教育和建构过程中的丰富变化、有意识与无意识思维互动的潜力和成功的信心。
  促使学生不断体验掌握知识、扩展技能、增强智力和创造新方法的兴奋感,从感官直觉的悦耳悦目,达到领悟信息活动意味与价值的悦心悦意;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自觉做好“学习领袖”的角色,唤起学生自律、自组织和“内省”的意识,催发有形知识与无形知识的相互转化和深化,提高处理各种不同“问题——环境——目标”变式信息的适应性。
  上述活动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理解。要理解信息的形式因素(语法信息)、含义因素(语义信息)和效用因素(语用信息)。根据对象的语用信息来确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语用信息表明它有利于实现目标,就予以保持;由主体认知事物的语法信息,结合语用信息,导出语义信息,包括可迁移的陈述性信息、策略性信息和程序性信息。通过“问题——环境——目标”多种因素信息的实践活动,养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人脑并非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兴趣、经验、对事件的预测等都主动改变着脑的信息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各人无意识中的语法信息、感受到的语用信息、产生的语义信息都与主观因素相伴随。
  教师在掌握学生基本共性、活动中多交流和理解、师生相互沟通和影响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心智模式、学习状况与相关潜能,应用推理、演化算法等新手段,将增强教师把握不确定性与变化的智慧,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开发自己的“脑矿”,利用信息实践活动改善人的自身特性与组织结构,锻炼和发展人脑的自组织功能,提高人的认知、选择、反应、创新与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训练和努力,拓展大脑信息活动的部位,在神经系统形成条件的链索,增加相应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养育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河北省东光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重在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是看重成果的有无。因为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就具备了今后创新的根基。  儿童绘画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其主观意识形象化的表现,是儿童陈述事物与自我表现的一种游戏方式,对于儿童绘画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真实、规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个人意识的形成阶段,数学教育中激发他们竞争意识的,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竞争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前提。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竞争意
期刊
M克莱因说过:“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播、精神的培养。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重视和加强德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让德育内容有效地渗入,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认识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富国强国的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很长时间了,但在语文教学中,填鸭子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
期刊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正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渗透性。    一、树立积极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
期刊
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教育应该是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
期刊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1.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有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
期刊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弊端。实施素质教育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时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介绍运用导学法实施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导学法 特点 实施过程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主动参与的意识不
期刊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困此,语文教学就不得不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一、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要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