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在研究《资本论》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现象作了一系列考察之后,进而得出的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全面论断。从研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这一著作入手,了解这一著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其理论实质。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关键词:帝国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新变化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阐述
帝国主义是在一般的资本主义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继续和发展。“自由竞争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帝国主义由此产生。”列宁将帝国主义定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一定义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即垄断。关于帝国主义的详细论述,主要体现在列宁对其经济特征的描述中。列宁将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当生产的集中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垄断的出现就变成了现实。因而,这些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也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寡头。银行通过对资本的控制,实现了对工业的控制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不断加强联系,形成了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金融寡头,即掌握大量金融资本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资本输出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是在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决定性的作用,资本的输出,推动着垄断同盟的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资本输出,使越来越多弱小的国家依赖于它、附庸于它,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组织。但是,就所有制实现形式来说,则是多种形式并存。在国外,主要采取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在国内,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雇员持股、股权分散化等措施,推动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的转移。这样从形式上看来,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发生了转移和分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事实得到掩盖。
在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在很早就已经存在,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消解社会冲突,缓和社会矛盾而实行的。然而,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广泛流行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决定的,即无限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方面,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呈现出了许多新特征。首先,在阶级结构方面:一是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资本家日益扩大。二是作為资产阶级特殊阶层的高级职业经理日益增多。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权力空前膨胀,人数急剧扩大。四是中间阶层的出现,他们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但通过掌握的专业和技术专长,拥有一定的对生产资料的日常管理权和对劳动的一定的监督权。五是工人阶级数量上的扩大以及素质的提高。在阶级关系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生、中间阶层的出现以及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减弱,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依然存在。股权分散并没有改变资本家有效控股的现实。一是因为股票的分散,并不为持票人所平均持有。“如美国股票的82%集中在占美国家庭总数的25%的富裕家庭中,而71%的家庭则没有股票或只有价值2000美元以下的股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量的小股票持有者没有实际的表决权,因为他们得到的往往是没有赋予其参与企业决策权的“优先股”。除此之外,资本家掌握着对专门管理人员的任免权,掌握生产资料的依然是少数的私人垄断组织。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在分配关系方面的改革,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产生。拿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日益严重。再次,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所呈现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得到了消除。一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激化,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便会发生。最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转移国内过剩资本这一方法,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70 年代的石油危机、80 年代的滞涨和结构性危机、90 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及 2008 年的次贷危机,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列宁对帝国主义相关问题的分析仍然有其实际意义,并可以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首先,通过重新研读列宁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相关论述,结合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的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二战以来所做的各种调节和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危机和矛盾。但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消除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工人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仍然承受着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中间阶级只是起着缓和矛盾的作用,并不能消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仍然正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国家所做的各种调节和改良措施,也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2.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虽然在本质上仍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的各种福利国家政策,也对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到很大的作用,为公民的生活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我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由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而在这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更加完善、科学的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其文明成果,使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趋向合理化、现代化。
3.指导我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事实。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资本输出的情况和马克思、列宁当年考察的资本输出有着显著的不同。国际投资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也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集团,形成了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还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出。利用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呈现出的新的活力,强化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这种行为显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因此,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创新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防止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也要扮演好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付出努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4.
[2]赵甲明等编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66.
[3]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86.
作者简介:李园园(1992.07—)女。河南省洛阳市。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帝国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新变化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阐述
帝国主义是在一般的资本主义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继续和发展。“自由竞争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帝国主义由此产生。”列宁将帝国主义定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一定义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即垄断。关于帝国主义的详细论述,主要体现在列宁对其经济特征的描述中。列宁将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当生产的集中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垄断的出现就变成了现实。因而,这些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也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寡头。银行通过对资本的控制,实现了对工业的控制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不断加强联系,形成了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金融寡头,即掌握大量金融资本的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资本输出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是在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决定性的作用,资本的输出,推动着垄断同盟的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资本输出,使越来越多弱小的国家依赖于它、附庸于它,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私人垄断组织。但是,就所有制实现形式来说,则是多种形式并存。在国外,主要采取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在国内,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雇员持股、股权分散化等措施,推动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的转移。这样从形式上看来,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发生了转移和分散,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事实得到掩盖。
在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在很早就已经存在,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消解社会冲突,缓和社会矛盾而实行的。然而,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广泛流行起来的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决定的,即无限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消费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方面,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呈现出了许多新特征。首先,在阶级结构方面:一是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资本家日益扩大。二是作為资产阶级特殊阶层的高级职业经理日益增多。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权力空前膨胀,人数急剧扩大。四是中间阶层的出现,他们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但通过掌握的专业和技术专长,拥有一定的对生产资料的日常管理权和对劳动的一定的监督权。五是工人阶级数量上的扩大以及素质的提高。在阶级关系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生、中间阶层的出现以及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减弱,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依然存在。股权分散并没有改变资本家有效控股的现实。一是因为股票的分散,并不为持票人所平均持有。“如美国股票的82%集中在占美国家庭总数的25%的富裕家庭中,而71%的家庭则没有股票或只有价值2000美元以下的股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量的小股票持有者没有实际的表决权,因为他们得到的往往是没有赋予其参与企业决策权的“优先股”。除此之外,资本家掌握着对专门管理人员的任免权,掌握生产资料的依然是少数的私人垄断组织。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在分配关系方面的改革,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产生。拿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日益严重。再次,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所呈现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得到了消除。一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激化,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便会发生。最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转移国内过剩资本这一方法,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70 年代的石油危机、80 年代的滞涨和结构性危机、90 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及 2008 年的次贷危机,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时代价值
通过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列宁对帝国主义相关问题的分析仍然有其实际意义,并可以为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首先,通过重新研读列宁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相关论述,结合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可以帮助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的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二战以来所做的各种调节和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危机和矛盾。但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消除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工人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仍然承受着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中间阶级只是起着缓和矛盾的作用,并不能消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此,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一论断仍然正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国家所做的各种调节和改良措施,也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2.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虽然在本质上仍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的各种福利国家政策,也对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到很大的作用,为公民的生活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我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由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而在这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更加完善、科学的管理经验。学习借鉴其文明成果,使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趋向合理化、现代化。
3.指导我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事实。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资本输出的情况和马克思、列宁当年考察的资本输出有着显著的不同。国际投资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也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集团,形成了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还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输出。利用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呈现出的新的活力,强化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这种行为显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因此,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努力创新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防止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也要扮演好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为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付出努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4.
[2]赵甲明等编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导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66.
[3]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86.
作者简介:李园园(1992.07—)女。河南省洛阳市。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