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英语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本文所谈的是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关键词: 日常交际;语言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引起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话,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交际使用。以前传统的外语教学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会出现词不达意、令人费解的地方。因此,本人总结了一些英语中的某些文化差异,以使大家了解英语的跨文化差异。
  
  一、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 Mr、Mrs、Miss 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大嫂”“李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三、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 ”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 ”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学生习惯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如:打电话时,中国学生习惯说“Hello, who are you please? ”而英美人的习惯是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或单位、公司的名称。如:A:Hello 8403229。B:Hello, this is Tom. Could I speak to Jim, please? 打电话的套话,必须这样用。
  
  四、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又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赞扬一位中国女士说:“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你今天很漂亮)。”这位中国女士谦虚地说:“Where(哪里),Where(哪里)。”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ere (到处)。”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两位的赞扬、恭维话,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五、道别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ee you later (回头见)、So long. Take care(再见,保重)”就可以了。
  
  六、比喻用语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日常生活中,常借用动物或颜色的特征来形容人之特性的词语,但这类比喻往往因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中dog(狗)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可真是个幸运儿)。Everyone has his day(每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贬义,如“走狗”“癞皮狗”“狗东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另外,由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词,例如:blue pictures(黄色电影)、the blue-eye boy(红人)、to be green-eyed(眼红、忌妒)、green hand ( 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black(不欠债)等。
  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周雪林.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汇编语言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硬件特性的语言,但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内容滞后于硬件的发展,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其重要性,并从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教学方式上作了一些改革。  关键词:汇编语言;交互式教学;DEBUG    《汇编语言》是计算机提供给用户的能利用计算机的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的语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控制系统、操作系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逐步形成创新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心理阶段,旧的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压抑学生在认识上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试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本应该是最具活力、最具灵性、最具趣味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在素质化逐渐深化的今天,政治课教学应该走“以学生为本”的路,使之成为学生展现知识、发展个性的平台。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已普遍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方向和潜心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讨,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
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浪漫主义新时期的思潮与音乐创作特征。本文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艺
摘要:基层音乐教育亟待改革,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音乐教育长期被忽视,并且重技能,轻审美。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一环,为什么现状仍没有改变呢?  关键词:忽视;配角;审美     一、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2005年7月份,我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行的音乐学科新课程培训。参训人员本就不多,而我所在地区只有我一人,并且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作为一个教师进修学校的普通
摘要:通过高三职高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开放题的解题教学,引发了对职高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慨和思考:职高数学教学并不是难于上青天。学生的接受能力虽然相对弱一点,但他们的潜能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关键是教师怎样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要遵循最佳动机原则,要十分强调教学艺术的创造。  关键词:调侃;最佳动机原则;教学艺术    “注:本
著名语言学家Sarah Phillips在《少年儿童英语教学》中提到:“音乐和节奏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歌曲和歌谣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英语语音和节奏,巩固语法和词汇,而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歌曲或歌谣的教学,只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生长规律,才能对孩子们各种技能的发展有所帮助,特别是对孩子们学习英语方面上的技能
针对目前国内混乱的职业资格认证市场,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与此相呼应,最近,中组部、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今后各地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