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思维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的视角为切入口开展相应的教学,并注重让他们运用个人的生活认知,解读知识,使他们从道德与法治中观察生活,运用生活的感悟加深对此门课程的理解,最终达到提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的学科。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教学方式为“镜子”,让学生在学习此门知识的过程中反思生活,真正纠正错误认知,增强行为约束能力,也能真正让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价值观的塑造,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注重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真正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观察学生的生活,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构建生活化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反思个人的行为,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以《不做小马虎》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制定培养学生细心目标,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小马虎在生活中的种种不认真行为,展示由此带来的种种“小麻烦”,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让他们由联想个人的生活,认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实现生活化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个人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的马虎事情,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不认真的危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良好体验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比如,父爱、母爱等。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正将这种体验理解生活化内容,培养其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小学道德与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父母多爱我》为教学案例,这是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认知,教师引入生活化的内容,比如,父亲为孩子洗脚的视频;妈妈为孩子穿衣服视频,让学生从个人的视角理解此部分内容,真正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运用个人的情感体会父母与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本文中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是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入相应的情景中理解此部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价值观的纠正,真正让学生构建生活感受与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以《大家排好队》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以情景教学为突破口引入学生熟知情景,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排队的重要性;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真正规范个人的生活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对此,教师布置如下的情景:一位教师打算发皮球,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方式一,将皮球放到地上,让学生随意抢。强壮的孩子获得很多皮球,很开心。身体较弱的学生没有得到皮球,沮丧着脸。方式二,让学生排队,并依此拿去筐子中的皮球。每位学生都拿到篮球,露出微笑。在上述情景展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情景需要排队?排队的重要性在哪里?一位学生说:“我看到在排队后,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皮球。这说明排队的重要性。在我们进教室、出教室时,我们需要排队;在上、下楼时,我们也需要排队。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懂得了规则的重要性。”教师以生活化教学情境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懂得排队的重要性,约束个人的行为,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部分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入手开展评价,并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导致教学失去意义。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入手进行打分,更要深入分析学生生活表现背后的动机,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获得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方面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纳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行为的错误性,并积极地改正。方面二,分析行为动作的原因。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生活中的行為,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在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比如,一位学生在经过教师的门口时经常踢垃圾桶。对此,教师和这位学生沟通,并得出如下结论:这位学生无聊,踢垃圾桶可以获得快乐。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与学生交流,让他意识到踢垃圾桶行为是不对的,并纠正这种行为。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将这种方式与教学内容融合,与个人的教学思路联系,构建具有启发性、交流性和实效性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悟生活,反思个人的行为,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生活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
[2]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16(04)
[3]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的学科。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教学方式为“镜子”,让学生在学习此门知识的过程中反思生活,真正纠正错误认知,增强行为约束能力,也能真正让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价值观的塑造,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注重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真正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观察学生的生活,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构建生活化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反思个人的行为,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以《不做小马虎》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制定培养学生细心目标,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小马虎在生活中的种种不认真行为,展示由此带来的种种“小麻烦”,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让他们由联想个人的生活,认识到认真仔细的重要性,实现生活化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个人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的马虎事情,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不认真的危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良好体验情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内容比较难懂,比如,父爱、母爱等。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正将这种体验理解生活化内容,培养其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小学道德与生活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父母多爱我》为教学案例,这是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部分内容的认知,教师引入生活化的内容,比如,父亲为孩子洗脚的视频;妈妈为孩子穿衣服视频,让学生从个人的视角理解此部分内容,真正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运用个人的情感体会父母与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本文中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是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入相应的情景中理解此部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价值观的纠正,真正让学生构建生活感受与知识点的联系,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以《大家排好队》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以情景教学为突破口引入学生熟知情景,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排队的重要性;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真正规范个人的生活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对此,教师布置如下的情景:一位教师打算发皮球,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方式一,将皮球放到地上,让学生随意抢。强壮的孩子获得很多皮球,很开心。身体较弱的学生没有得到皮球,沮丧着脸。方式二,让学生排队,并依此拿去筐子中的皮球。每位学生都拿到篮球,露出微笑。在上述情景展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情景需要排队?排队的重要性在哪里?一位学生说:“我看到在排队后,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皮球。这说明排队的重要性。在我们进教室、出教室时,我们需要排队;在上、下楼时,我们也需要排队。通过这件事,我真正懂得了规则的重要性。”教师以生活化教学情境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懂得排队的重要性,约束个人的行为,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部分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入手开展评价,并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导致教学失去意义。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入手进行打分,更要深入分析学生生活表现背后的动机,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获得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方面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教师可以纳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行为的错误性,并积极地改正。方面二,分析行为动作的原因。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生活中的行為,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在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比如,一位学生在经过教师的门口时经常踢垃圾桶。对此,教师和这位学生沟通,并得出如下结论:这位学生无聊,踢垃圾桶可以获得快乐。针对这种状况,教师与学生交流,让他意识到踢垃圾桶行为是不对的,并纠正这种行为。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将这种方式与教学内容融合,与个人的教学思路联系,构建具有启发性、交流性和实效性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悟生活,反思个人的行为,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生活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2)
[2]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16(04)
[3]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