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在逻辑学几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上关于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问题再次成为了学界讨论的话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我们认为,高校逻辑教学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现代逻辑,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传统逻辑,而应当依据逻辑课的课程类别、学生和学校的不同层次以及学生的不同科类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一定要分清主次。
关键词 逻辑教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
第八届中国逻辑学大会2008年11月1日-3日在天津商业大学隆重召开,与会者多达近150人。在三个分会场进行的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中关于逻辑教学的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了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者中直接或间接谈到逻辑的教学改革问题的竟达10人。去年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和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学术年会上关于逻辑教学的改革问题就曾作为那次会议的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与会者中直接探讨关于逻辑教学改革以及逻辑教材改革的就多达13人。关于逻辑教学的问题,学界的讨论据CNKI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代表性文献是章卓民发表于《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5年第1期的《形式逻辑教学图解的商榷》一文。之后,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学界对此的讨论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再之后,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王路教授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的《论我国的逻辑教学》和马佩教授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的《也谈我国的逻辑教学——和王路先生商榷》为标志,学界对此的讨论又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从2006年10月28日-30日“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的召开到去年上海会议和这次天津会议的召开,我们认为这可算作第三次高潮。综观而言,这些讨论焦点都集中在:我们的逻辑教学究竟应该讲授什么?是讲授传统逻辑还是讲授现代逻辑?尽管通过CNKI检索到的关于逻辑教学的研究性文章多达300余篇,但学界对此的看法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上学界前辈刘培育先生曾呼吁中国逻辑学会或各省逻辑学会召开高校逻辑教学的专题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天津会议和去年上海会议的召开可以算是对刘培育先生呼吁的一次回应。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山西大学毕富生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杨树森教授等与会专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观点各异的发言使笔者感慨良多。这使笔者想起了两年前和我国著名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得意门生苏天辅教授的一次谈话。苏天辅教授把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象的比作筷子和叉子。从某个角度说,筷子虽没有叉子先进,但筷子对我们国人却非常适用。即便筷子没有叉子先进,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良的方式使之具有和叉子相同的功用。笔者都曾在重点大学、独立学院、新升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等不同层次的高校担任过逻辑学的教学,以前也探讨过这个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再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体系中的逻辑课往往以三种身份出现,一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二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三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由于作为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逻辑其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所以这两类课又统称为通识课程。在我国高校中,逻辑学作为通识课程而开设其教学时数一般都不超过30学时,在这有限的30学时以内要想完完整整地讲授整个现代逻辑根本是不可能的。对某些学生而言(如大一新生)甚至要讲清楚、讲透彻某一部分内容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都清楚,作为通识课程开设的逻辑学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大学生逻辑思维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方面,逻辑学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承认,现代逻辑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方面固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化程度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现代逻辑难学、难懂的认识,从而也就造成了学生对现代逻辑厌学的尴尬局面。而且现代逻辑和人们的日常思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逻辑学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就是显在的实用性。所以,要迎合学生这方面的求知欲,传统逻辑可以比现代逻辑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从人们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来看,对传统逻辑的关注度明显要大于对现代逻辑的关注度。典型的例证是MBA、MPA、GRE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题所占比重都比较大,有的考试逻辑题甚至多达60%,实行全国联考的GCT甚至还直接将逻辑同语文、数学、外语并列而作为综合考试的四大部分之一。这些逻辑题都只需传统逻辑的相关知识就足可以解决了。但逻辑学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必须时刻关注该学科的最新发展,逻辑学当然也不例外。基于此,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的逻辑学讲授现代逻辑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山西大学毕富生教授坦言,他们学校哲学系专业课程逻辑学讲授现代逻辑已经有十多二十年的时间了。即便如此,有的高校就是将逻辑学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也未必只讲授现代逻辑,如黑龙江大学。在国外,像美国的Duke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Emory University;加拿大的The Uni,versity of Winnipeg、Brandon University等世界著名高校其哲学系的本科逻辑课程也并没有只讲授现代逻辑。和我国高校本科逻辑课程不同的是,它们的逻辑课程往往是一个系列,而不单单只是一门课程。但在美国的地方性高校中也有只开设一门导论性逻辑课的,如排名美国北部第一的Lilhnova University,这种导论性逻辑和我国所说的传统逻辑内容相差无几。看得出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逻辑学即使是专业课程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撇开传统逻辑。
这里所说的不同层次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就学生而言,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二是就学校而言,包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中又有重点本科、一般本科等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开设的逻辑课程理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当然,不同层次的逻辑教学还是要以区分逻辑课程究竟是作为通识课程还是作为专业课程为前提。这应该也是倪荫林教授《逻辑教学改革也要实事求是》一文的要义吧。其实,早在2003年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召开的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就提出过类似的观点。陈波教授认为,高校逻辑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自主选择逻辑课程的讲授内容。一般说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进一步从事逻辑研究的能力或者是培养学生从事逻辑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研究生层次的逻辑课程就应当以讲授现代逻辑为主,让学生掌握扎实而全面的逻辑基本理论,为他们进一步从事逻辑研究或从事逻辑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而对于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大学生来说,逻辑课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传统逻辑的内容(至少是部分内容)都不可能完全置之不顾,这在上文第一部分已经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就学校的层次而言,正如陈波教授所言,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自主选择逻辑课的讲授内容。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格本科院校)开设逻辑课程的并不多,往往都是一些师范类和政法类院校,而且开设逻辑课的院系又以政法、中文居多。这种逻辑课教学时数往往偏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有28学时。如果我们讲授现代逻辑,那28学时我们老师究竟能讲清楚多少内容?我们老师又指望学生能学成什么样子呢?不用说,我想同行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理科学生而言,逻辑课的开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逻辑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学好现代逻辑,预修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课程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对于一般的文科学生能做到吗?显然不行。因此,对理科学生而言,逻辑课理所当然的当以讲授现代逻辑为主。对文科学生而言,逻辑课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逻辑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日常思维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现代逻辑又和我们的日常思维有着明显的距离。所以,对文科学生而言,逻辑课应当将现代逻辑和传统逻辑结合起来讲授,但当以传统逻辑为主。
综上,高校逻辑教学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现代逻辑,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传统逻辑,而应当依据逻辑课的课程类别、学生和学校的不同层次以及学生的不同科类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一定要分清主次。笔者非常赞同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何向东教授的观点:“逻辑教学改革要坚持融合论原则,应把改革视为一个过程,不能实行突变。”相应地,“教材建设中要坚持新和全咱奇精神,所谓新是指要吸收现代逻辑的成果;所谓全健指要兼顾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关键词 逻辑教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
第八届中国逻辑学大会2008年11月1日-3日在天津商业大学隆重召开,与会者多达近150人。在三个分会场进行的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中关于逻辑教学的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了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者中直接或间接谈到逻辑的教学改革问题的竟达10人。去年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和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学术年会上关于逻辑教学的改革问题就曾作为那次会议的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与会者中直接探讨关于逻辑教学改革以及逻辑教材改革的就多达13人。关于逻辑教学的问题,学界的讨论据CNKI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代表性文献是章卓民发表于《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5年第1期的《形式逻辑教学图解的商榷》一文。之后,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学界对此的讨论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再之后,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王路教授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的《论我国的逻辑教学》和马佩教授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的《也谈我国的逻辑教学——和王路先生商榷》为标志,学界对此的讨论又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从2006年10月28日-30日“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的召开到去年上海会议和这次天津会议的召开,我们认为这可算作第三次高潮。综观而言,这些讨论焦点都集中在:我们的逻辑教学究竟应该讲授什么?是讲授传统逻辑还是讲授现代逻辑?尽管通过CNKI检索到的关于逻辑教学的研究性文章多达300余篇,但学界对此的看法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上学界前辈刘培育先生曾呼吁中国逻辑学会或各省逻辑学会召开高校逻辑教学的专题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天津会议和去年上海会议的召开可以算是对刘培育先生呼吁的一次回应。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山西大学毕富生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杨树森教授等与会专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观点各异的发言使笔者感慨良多。这使笔者想起了两年前和我国著名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得意门生苏天辅教授的一次谈话。苏天辅教授把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象的比作筷子和叉子。从某个角度说,筷子虽没有叉子先进,但筷子对我们国人却非常适用。即便筷子没有叉子先进,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良的方式使之具有和叉子相同的功用。笔者都曾在重点大学、独立学院、新升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等不同层次的高校担任过逻辑学的教学,以前也探讨过这个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再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体系中的逻辑课往往以三种身份出现,一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二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三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由于作为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的逻辑其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所以这两类课又统称为通识课程。在我国高校中,逻辑学作为通识课程而开设其教学时数一般都不超过30学时,在这有限的30学时以内要想完完整整地讲授整个现代逻辑根本是不可能的。对某些学生而言(如大一新生)甚至要讲清楚、讲透彻某一部分内容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都清楚,作为通识课程开设的逻辑学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大学生逻辑思维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方面,逻辑学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们承认,现代逻辑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方面固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化程度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现代逻辑难学、难懂的认识,从而也就造成了学生对现代逻辑厌学的尴尬局面。而且现代逻辑和人们的日常思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逻辑学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就是显在的实用性。所以,要迎合学生这方面的求知欲,传统逻辑可以比现代逻辑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从人们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来看,对传统逻辑的关注度明显要大于对现代逻辑的关注度。典型的例证是MBA、MPA、GRE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题所占比重都比较大,有的考试逻辑题甚至多达60%,实行全国联考的GCT甚至还直接将逻辑同语文、数学、外语并列而作为综合考试的四大部分之一。这些逻辑题都只需传统逻辑的相关知识就足可以解决了。但逻辑学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必须时刻关注该学科的最新发展,逻辑学当然也不例外。基于此,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的逻辑学讲授现代逻辑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山西大学毕富生教授坦言,他们学校哲学系专业课程逻辑学讲授现代逻辑已经有十多二十年的时间了。即便如此,有的高校就是将逻辑学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也未必只讲授现代逻辑,如黑龙江大学。在国外,像美国的Duke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Emory University;加拿大的The Uni,versity of Winnipeg、Brandon University等世界著名高校其哲学系的本科逻辑课程也并没有只讲授现代逻辑。和我国高校本科逻辑课程不同的是,它们的逻辑课程往往是一个系列,而不单单只是一门课程。但在美国的地方性高校中也有只开设一门导论性逻辑课的,如排名美国北部第一的Lilhnova University,这种导论性逻辑和我国所说的传统逻辑内容相差无几。看得出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逻辑学即使是专业课程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撇开传统逻辑。
这里所说的不同层次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就学生而言,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二是就学校而言,包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中又有重点本科、一般本科等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开设的逻辑课程理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当然,不同层次的逻辑教学还是要以区分逻辑课程究竟是作为通识课程还是作为专业课程为前提。这应该也是倪荫林教授《逻辑教学改革也要实事求是》一文的要义吧。其实,早在2003年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召开的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就提出过类似的观点。陈波教授认为,高校逻辑教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自主选择逻辑课程的讲授内容。一般说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进一步从事逻辑研究的能力或者是培养学生从事逻辑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研究生层次的逻辑课程就应当以讲授现代逻辑为主,让学生掌握扎实而全面的逻辑基本理论,为他们进一步从事逻辑研究或从事逻辑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而对于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大学生来说,逻辑课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传统逻辑的内容(至少是部分内容)都不可能完全置之不顾,这在上文第一部分已经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就学校的层次而言,正如陈波教授所言,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自主选择逻辑课的讲授内容。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格本科院校)开设逻辑课程的并不多,往往都是一些师范类和政法类院校,而且开设逻辑课的院系又以政法、中文居多。这种逻辑课教学时数往往偏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有28学时。如果我们讲授现代逻辑,那28学时我们老师究竟能讲清楚多少内容?我们老师又指望学生能学成什么样子呢?不用说,我想同行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非常清楚的。
对于理科学生而言,逻辑课的开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逻辑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学好现代逻辑,预修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课程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对于一般的文科学生能做到吗?显然不行。因此,对理科学生而言,逻辑课理所当然的当以讲授现代逻辑为主。对文科学生而言,逻辑课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逻辑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日常思维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现代逻辑又和我们的日常思维有着明显的距离。所以,对文科学生而言,逻辑课应当将现代逻辑和传统逻辑结合起来讲授,但当以传统逻辑为主。
综上,高校逻辑教学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现代逻辑,但也不能一味地只要求讲授传统逻辑,而应当依据逻辑课的课程类别、学生和学校的不同层次以及学生的不同科类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但一定要分清主次。笔者非常赞同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何向东教授的观点:“逻辑教学改革要坚持融合论原则,应把改革视为一个过程,不能实行突变。”相应地,“教材建设中要坚持新和全咱奇精神,所谓新是指要吸收现代逻辑的成果;所谓全健指要兼顾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