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改革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等几个方面予以强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提高。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蒸蒸日上。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1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音乐和美术修养等组成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个性得到张扬的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地进步。
1.1 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基本上能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发展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的目标,意识到教育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到在现代教育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
1.2 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满堂灌讲授法到今天的讨论法或参与式教学法,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小黑板的传统教学发展到今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相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特别是这两年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教育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由过去的以学习成绩好坏为主要评价标准。转为以品德优劣和心理是否健康作为主要标准的格局基本形成。
1.4 课程设置基本齐全,音、体、美、信息技术课等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都基本能开齐开全,并能按时上课。
1.5 “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农村,特别是山区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本镇为例,以前开学总有近10多户农民因为交不起杂费、书本费而不到校读书。后学校老师到家请学生,导致家长几年内拖欠学校杂费、书本费1000余元,学校本身规模小,加之拖欠,教育经费更是雪上加霜。“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使贫困的家庭的孩子也接受到了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教育观。
2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国家这些年接二连三出台了许多文件,不断把素质教育事业推进,如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但我们的一些学校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这些领导思想过于保守,不求上进,但求无过,对教育事业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2.2 农村学校学生的减少及学生的转学问题严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全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我们的口号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大量的有条件的农村家庭的学生托亲带友,将学生向市内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转移。一方面,城镇学校暴增,另一方面,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可利用教育资源较少,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困难。
2.3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村教学设施简陋,配套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但这些年,我们的各级政府为了确保重点乡镇的部分学校达标验收,增加资金投入,让好的学校好上加好,而农村薄弱校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更显寒碜,什么电脑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根本无从谈起,就连最起码的图、音、体教学设备都无法保证,教学设施不完备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此种境况下,我们农村教师也纷纷利用各种关系,都挤往城区好的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素质也严重偏低,城区及“沿线”学校严重超编,农村学校严重缺编,于是推出“支教”政策。城区没有优秀教师下派,相反,让农村学校师资劣上加劣,农村学校年年面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适应环境,三、四年后又得调动工作的状况。学校课程虽然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了,但教师无法配齐,我们教师只能是万能胶,哪里需要往哪些贴,在兼课多的情况下,连课表都难排,更无从去很好实施素质教育了。
3 解决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索
3.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及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概括反映。然而观念一经确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时还表现得相当顽固。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评价标准。没有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农村素质教育就得不到有力支持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因此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来抓,同时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过程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2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即在经费投入、校舍改造、设备添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要向薄弱的农村学校倾斜;在教师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向薄弱学科倾斜;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时间和精力等方面向后进学生倾斜,以此达到“均衡”配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农村乡镇也要切实把发展素质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教育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他们的工资、住房、医疗、职称、孩子受教育等问题采取一定的倾斜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提高理论素质,教师有了较高的理论素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二,调整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其次,深化师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三,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学校、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素质提高的动力,当今时代,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教育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让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安得下心,留得住。改变农村,特别是山区教师的待遇,增加交通、信息补助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4 改革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在教学体制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改革评价制度,其他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难以把素质教育推上新的台阶,对那些违反教育规律。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宝”押在加班加点上,搞题海战术,不断考试,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要坚决摒弃,现在的中考,高考是一考定终身,正因为如此,家长、学校自然就看能上一中多少人来作为教育成败的评价标准,这正是应试教育,它把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的目的,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导致了学生片面、畸形发展。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考试形式采取口头表达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闭、开卷考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评定学生的成绩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总的看来,笔者认为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同时发力,多管齐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学生。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蒸蒸日上。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1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音乐和美术修养等组成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个性得到张扬的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地进步。
1.1 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基本上能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发展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的目标,意识到教育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到在现代教育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
1.2 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满堂灌讲授法到今天的讨论法或参与式教学法,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小黑板的传统教学发展到今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相机、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特别是这两年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教育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3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由过去的以学习成绩好坏为主要评价标准。转为以品德优劣和心理是否健康作为主要标准的格局基本形成。
1.4 课程设置基本齐全,音、体、美、信息技术课等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都基本能开齐开全,并能按时上课。
1.5 “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农村,特别是山区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本镇为例,以前开学总有近10多户农民因为交不起杂费、书本费而不到校读书。后学校老师到家请学生,导致家长几年内拖欠学校杂费、书本费1000余元,学校本身规模小,加之拖欠,教育经费更是雪上加霜。“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使贫困的家庭的孩子也接受到了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教育观。
2 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的不重视。国家这些年接二连三出台了许多文件,不断把素质教育事业推进,如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但我们的一些学校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这些领导思想过于保守,不求上进,但求无过,对教育事业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2.2 农村学校学生的减少及学生的转学问题严重。素质教育追求的是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全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我们的口号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大量的有条件的农村家庭的学生托亲带友,将学生向市内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转移。一方面,城镇学校暴增,另一方面,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可利用教育资源较少,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困难。
2.3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农村教学设施简陋,配套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但这些年,我们的各级政府为了确保重点乡镇的部分学校达标验收,增加资金投入,让好的学校好上加好,而农村薄弱校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更显寒碜,什么电脑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根本无从谈起,就连最起码的图、音、体教学设备都无法保证,教学设施不完备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此种境况下,我们农村教师也纷纷利用各种关系,都挤往城区好的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素质也严重偏低,城区及“沿线”学校严重超编,农村学校严重缺编,于是推出“支教”政策。城区没有优秀教师下派,相反,让农村学校师资劣上加劣,农村学校年年面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适应环境,三、四年后又得调动工作的状况。学校课程虽然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了,但教师无法配齐,我们教师只能是万能胶,哪里需要往哪些贴,在兼课多的情况下,连课表都难排,更无从去很好实施素质教育了。
3 解决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索
3.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及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概括反映。然而观念一经确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时还表现得相当顽固。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评价标准。没有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农村素质教育就得不到有力支持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因此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来抓,同时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过程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2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即在经费投入、校舍改造、设备添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要向薄弱的农村学校倾斜;在教师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向薄弱学科倾斜;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时间和精力等方面向后进学生倾斜,以此达到“均衡”配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农村乡镇也要切实把发展素质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教育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他们的工资、住房、医疗、职称、孩子受教育等问题采取一定的倾斜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提高理论素质,教师有了较高的理论素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二,调整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其次,深化师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三,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学校、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素质提高的动力,当今时代,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教育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让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安得下心,留得住。改变农村,特别是山区教师的待遇,增加交通、信息补助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4 改革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在教学体制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改革评价制度,其他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难以把素质教育推上新的台阶,对那些违反教育规律。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宝”押在加班加点上,搞题海战术,不断考试,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要坚决摒弃,现在的中考,高考是一考定终身,正因为如此,家长、学校自然就看能上一中多少人来作为教育成败的评价标准,这正是应试教育,它把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的目的,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导致了学生片面、畸形发展。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考试形式采取口头表达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闭、开卷考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评定学生的成绩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总的看来,笔者认为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同时发力,多管齐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