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三分钟演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上课前短暂的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进行演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训练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大多注意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利用课堂边角时间,花时不多,却能有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形式。多年,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推行三分钟演讲,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经多年积累改进,有所体会。
一、三分钟演讲的好处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说话兴趣。每次对新的一届学生说要进行三分钟演讲时,学生都一片哗然,对于上讲台演讲,认为是件难为情的事,感到心里害怕。这难怪,初次上台总是会感到心慌意乱,很难直面下面将近六十双眼睛侃侃而谈。我就引导他们,让学生把下面的同学当做萝卜白菜,是对着空气在自言自语。不必过于计较他人的看法,鼓足勇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有力,讲话流畅,内容完整,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我要求每次学生演讲开始和结束时,无论好坏,在座的学生都要用热烈的掌声鼓励,掌声代表学生对演讲同学的肯定评价。课標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而演讲的学生则在结束时要说声:“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注重养成教育。经过一阵磨合之后,学生态度由最初的羞涩胆怯转变为开朗大方,声音响亮,咬字清晰,能说标准普通话,口齿流利。能够如课标中所要求的:“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而且学生的态度比老师更加踊跃,有时我因事多一时忘了请同学上台演讲时,学生们往往会主动提醒我:“老师,还要三分钟演讲呢!”,
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三分钟演讲初期重在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于是七年级伊始,我结合“这就是我”的综合性活动,让他们对新同学做自我介绍,从自己说起,这样有内容可说,可以说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己的趣事乐事甚至是糗事都可以。对说得好完整流畅的,予以积极的评价;对说得不太好有些敷衍了事的,则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一轮下来,学生觉得演讲并不难,能轻易取得成功,激发了演讲兴趣。第二轮我则让他们推荐一篇优美的文章,可以带书上台念,并说明推荐理由:“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阶段就要求学生每次演讲要脱稿,不得带书上场。要求背诵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并做点评。这样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说话大方得体,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第三阶段就可以围绕各种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能就适当的话题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能够流利地演讲,并注意表情和语气,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训练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积淀语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说:“要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演讲的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自己搜集材料,整理资料以备演讲。学生为了搜集到有特点的材料,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往往用心准备,到处翻看书籍,广泛积累,细心琢磨,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丰富语文知识,从而厚积薄发,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次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学生旁征博引,所介绍的古诗词及对其的鉴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学生可能只会说说课本上的名人名篇而已,不料有的学生却说到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有一个学生则提到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屏。等闲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并且对诗词的评价鉴赏都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听到他们对此侃侃而谈,我却不由羞愧在心,因为我对这两首词都知之甚少,回去恶补一通,才不孤陋寡闻。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写作水平,在学校和市里的各级各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中,我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好成绩。2011年,以我班学生为主力的学校代表队还力克群雄,获得南平市中学生辩论赛的冠军。
二、三分钟演讲的内容选择
刚开始推行三分钟演讲时较乱,大多数学生讲故事或是笑话,过于简短,固然有趣,但既缺少内涵,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后来反复琢磨,发现要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由自我介绍开始,用推荐名篇佳作为过渡,到根据不同主题作主题演讲。课标指出,开始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接着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最后“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我的安排进度则体现出这明显的梯度变化。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名篇推荐。可以和每册中的名著阅读相结合,介绍名著作者,复述名著名篇,分析人物形象。这种方式难度不大,内容比较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或是人物描写来说,比如《骆驼祥子》中关于烈日和冒雨的描写,就十分生动形象,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启发。尤其是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以结合中考必考的名著作品,让学生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比如背诵《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增强学生的记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2.主题演讲。可结合每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分阶段确立不同的主题,利用三分钟演讲,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化大为小,化繁为简。比如我把七下时三分钟演讲主题确定为“诉说烦恼,感悟成长”、“爱护母亲河,建设新家园”、“追星利弊之我见”、“戏中小天地,人生大舞台”、“览山川之美,话探险英雄”、“人马情未了,青史名长留”,充分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要求学生实现“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目标。
3.时事点评。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指导学生观看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了解诸如神舟飞船、嫦娥探月计划、钓鱼岛争端等时事。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能够针对社会焦点问题,做到不肤浅幼稚、不盲目偏激,而是积极发表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比如有次学生就针对我校门口饮食流动小摊多的问题,发表见解,认为城管不能一味禁止流动小摊,而是应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流动小摊的经营,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见地。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难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是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细水长流,要多实践。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一小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场发挥、全方位亮相的最佳场所,它使学生在瞬间便可以获得效果反馈,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了学生讲话的思想障碍,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自觉说话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让其在自己的讲述中感到某种‘成功的欢乐’,受到鼓舞,从而激发也更大的情趣和欲望。”长期地每天一小练,并及时得到评价和矫正,学生在训练中会逐渐表现出敢说、乐说、善说。
一、三分钟演讲的好处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说话兴趣。每次对新的一届学生说要进行三分钟演讲时,学生都一片哗然,对于上讲台演讲,认为是件难为情的事,感到心里害怕。这难怪,初次上台总是会感到心慌意乱,很难直面下面将近六十双眼睛侃侃而谈。我就引导他们,让学生把下面的同学当做萝卜白菜,是对着空气在自言自语。不必过于计较他人的看法,鼓足勇气,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有力,讲话流畅,内容完整,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我要求每次学生演讲开始和结束时,无论好坏,在座的学生都要用热烈的掌声鼓励,掌声代表学生对演讲同学的肯定评价。课標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而演讲的学生则在结束时要说声:“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注重养成教育。经过一阵磨合之后,学生态度由最初的羞涩胆怯转变为开朗大方,声音响亮,咬字清晰,能说标准普通话,口齿流利。能够如课标中所要求的:“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而且学生的态度比老师更加踊跃,有时我因事多一时忘了请同学上台演讲时,学生们往往会主动提醒我:“老师,还要三分钟演讲呢!”,
2.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三分钟演讲初期重在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于是七年级伊始,我结合“这就是我”的综合性活动,让他们对新同学做自我介绍,从自己说起,这样有内容可说,可以说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己的趣事乐事甚至是糗事都可以。对说得好完整流畅的,予以积极的评价;对说得不太好有些敷衍了事的,则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一轮下来,学生觉得演讲并不难,能轻易取得成功,激发了演讲兴趣。第二轮我则让他们推荐一篇优美的文章,可以带书上台念,并说明推荐理由:“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阶段就要求学生每次演讲要脱稿,不得带书上场。要求背诵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并做点评。这样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说话大方得体,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第三阶段就可以围绕各种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能就适当的话题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能够流利地演讲,并注意表情和语气,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训练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积淀语文知识。《语文课程标准》说:“要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演讲的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自己搜集材料,整理资料以备演讲。学生为了搜集到有特点的材料,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往往用心准备,到处翻看书籍,广泛积累,细心琢磨,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丰富语文知识,从而厚积薄发,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次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学生旁征博引,所介绍的古诗词及对其的鉴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学生可能只会说说课本上的名人名篇而已,不料有的学生却说到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还有一个学生则提到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屏。等闲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并且对诗词的评价鉴赏都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听到他们对此侃侃而谈,我却不由羞愧在心,因为我对这两首词都知之甚少,回去恶补一通,才不孤陋寡闻。
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写作水平,在学校和市里的各级各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中,我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好成绩。2011年,以我班学生为主力的学校代表队还力克群雄,获得南平市中学生辩论赛的冠军。
二、三分钟演讲的内容选择
刚开始推行三分钟演讲时较乱,大多数学生讲故事或是笑话,过于简短,固然有趣,但既缺少内涵,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后来反复琢磨,发现要分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由自我介绍开始,用推荐名篇佳作为过渡,到根据不同主题作主题演讲。课标指出,开始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接着要求:“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最后“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我的安排进度则体现出这明显的梯度变化。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名篇推荐。可以和每册中的名著阅读相结合,介绍名著作者,复述名著名篇,分析人物形象。这种方式难度不大,内容比较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或是人物描写来说,比如《骆驼祥子》中关于烈日和冒雨的描写,就十分生动形象,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启发。尤其是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以结合中考必考的名著作品,让学生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比如背诵《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增强学生的记忆,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2.主题演讲。可结合每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分阶段确立不同的主题,利用三分钟演讲,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化大为小,化繁为简。比如我把七下时三分钟演讲主题确定为“诉说烦恼,感悟成长”、“爱护母亲河,建设新家园”、“追星利弊之我见”、“戏中小天地,人生大舞台”、“览山川之美,话探险英雄”、“人马情未了,青史名长留”,充分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要求学生实现“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目标。
3.时事点评。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指导学生观看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了解诸如神舟飞船、嫦娥探月计划、钓鱼岛争端等时事。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能够针对社会焦点问题,做到不肤浅幼稚、不盲目偏激,而是积极发表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比如有次学生就针对我校门口饮食流动小摊多的问题,发表见解,认为城管不能一味禁止流动小摊,而是应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流动小摊的经营,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见地。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难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是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细水长流,要多实践。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一小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场发挥、全方位亮相的最佳场所,它使学生在瞬间便可以获得效果反馈,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了学生讲话的思想障碍,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自觉说话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让大多数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欢乐’中‘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让其在自己的讲述中感到某种‘成功的欢乐’,受到鼓舞,从而激发也更大的情趣和欲望。”长期地每天一小练,并及时得到评价和矫正,学生在训练中会逐渐表现出敢说、乐说、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