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纵横联系;多维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84—01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从事物的反面、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而不为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所束缚。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需要创新,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将对语文教学如何利用不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一、逆向思维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能打破常规,沿着与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相反的方向开启新思维,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逆向思维法。在语文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反面虚设情节便是其中之一。
在小说的布局中,作者往往会在情节的某一关键处大做文章,教师如果在这一关键处虚设反面情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作者情节设计的巧妙,将会使学生获得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深刻认识。
在教小说《项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如果知道项链是假的,情节会如何发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是虚设情节。学生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最后笔者总结道:“如按我们虚设的反面情节发展,就不会形成一夜风流换来十年艰辛的绝妙讽刺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的教育作用和艺术魅力会丧失殆尽。”至此,学生也理解了作者“一招精妙,柳暗花明”的艺术匠心。
当然,运用逆向思维训练,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无论是对传统习惯的异议,还是对事物思考角度、方向的变换,都应合乎客观规律,合乎逻辑。
二、纵横联系法
纵横联系法,就是指将要思考的问题与其他事物、其他领域联系起来,从而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对现在和将来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使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有所启示。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观点是对还是错呢?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点拨、分析与归纳,使学生明白了六国破灭有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原因,“赂秦”只是其中之一,苏洵之论,是以偏概全。
三、多维发散法
多维发散法是指在分析问题时,从某一信息(知识点)出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思维变换,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从而产生新问题、新信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维发散训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一般认为,这是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能见利忘义,这的确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封建社会里,它又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一定局限性。就其局限性,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设想,运用多维发散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发散一:联系日本侵华战争,一些战败的日本军官剖腹自杀,以死效忠天皇的例子,想一想“舍生”全是为了“取义”吗?经过认真讨论,学生们很快得出如下结论:有些武将,出于自己的无能而致兵败,欲苟且偷生,但恐为朝廷不容,若以死效忠,不仅自己能获忠烈之名,子孙也会被加官晋爵。均之二死,“舍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发散二:联系文天祥出使元营的经过,想一想“求生”全是“见利忘义”吗?学生很快回答:文天祥,初到元营,“自度不得脱……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可谓“舍生取义”之举。尔后,“分当引诀,然而隐忍以行”,以图“将以有为”,这仍不失为“取义”之举。
在多维发散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呈“万马奔腾”之势,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诚然,训练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用新的视角指导学生开启多向思维,这样,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84—01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能够从事物的反面、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而不为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所束缚。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需要创新,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将对语文教学如何利用不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一、逆向思维法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能打破常规,沿着与传统思维或习惯思维相反的方向开启新思维,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逆向思维法。在语文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反面虚设情节便是其中之一。
在小说的布局中,作者往往会在情节的某一关键处大做文章,教师如果在这一关键处虚设反面情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作者情节设计的巧妙,将会使学生获得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深刻认识。
在教小说《项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如果知道项链是假的,情节会如何发展?”这一反常规的提问就是虚设情节。学生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最后笔者总结道:“如按我们虚设的反面情节发展,就不会形成一夜风流换来十年艰辛的绝妙讽刺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小说的教育作用和艺术魅力会丧失殆尽。”至此,学生也理解了作者“一招精妙,柳暗花明”的艺术匠心。
当然,运用逆向思维训练,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无论是对传统习惯的异议,还是对事物思考角度、方向的变换,都应合乎客观规律,合乎逻辑。
二、纵横联系法
纵横联系法,就是指将要思考的问题与其他事物、其他领域联系起来,从而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对现在和将来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使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有所启示。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观点是对还是错呢?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点拨、分析与归纳,使学生明白了六国破灭有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原因,“赂秦”只是其中之一,苏洵之论,是以偏概全。
三、多维发散法
多维发散法是指在分析问题时,从某一信息(知识点)出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思维变换,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从而产生新问题、新信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维发散训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一般认为,这是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能见利忘义,这的确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封建社会里,它又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一定局限性。就其局限性,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设想,运用多维发散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发散一:联系日本侵华战争,一些战败的日本军官剖腹自杀,以死效忠天皇的例子,想一想“舍生”全是为了“取义”吗?经过认真讨论,学生们很快得出如下结论:有些武将,出于自己的无能而致兵败,欲苟且偷生,但恐为朝廷不容,若以死效忠,不仅自己能获忠烈之名,子孙也会被加官晋爵。均之二死,“舍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发散二:联系文天祥出使元营的经过,想一想“求生”全是“见利忘义”吗?学生很快回答:文天祥,初到元营,“自度不得脱……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可谓“舍生取义”之举。尔后,“分当引诀,然而隐忍以行”,以图“将以有为”,这仍不失为“取义”之举。
在多维发散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呈“万马奔腾”之势,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诚然,训练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用新的视角指导学生开启多向思维,这样,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