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大改革的今天,德育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领导真正重视,坚持德育为首。
实践证明:尽管学校工作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项工作的成败。因此为达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避免德育的随意化、口头化和形式化,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将德育列为学校每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由德育处和少先大队牵头,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必要时可以重点抓好几个具体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一整套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学科紧密结合,形成德育网络。
传道应贯穿于授业之中,即在各科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外,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等渗透教育,来启迪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提示数字运算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在美术及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在劳卫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之树立“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在社会课中,应讲清“中国的基本国情”,讲清“中国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勤劳、团结、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等道理。
三、融于生活,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以往德育活动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当前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应一味说教,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他们的情趣,变被动为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1.通过少先队和德育处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如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弱点,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小市民”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手拉手互助”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来达到育人目的。如开展班会、队会、文娱表演会、读书报告会、各种体育比赛、书法绘画展览、法制讲座、看电影录像以及利用重大节日进行传统教育、集体教育和爱国教育。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做到有目的、有准备、有过程、有总结、有实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从而实现自我教育。3.积极开展校外活动。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让他们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去参观、去采访、去调查、去实践……去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以此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并逐步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注重“实效”,如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拥军优属、助人月活动、孝亲月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等,通过各种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注重师德,以身示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长期的孩子总是时刻把教师作为模范的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道德修养、人格品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痕迹,影响长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又是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同学们,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教师应首先为人师表,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做。这样,学生才会在同老师的长期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美化环境、环境育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细小的设计,都能给学生美得熏陶和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五化”(即净化、绿化、硬化、美化、靓化)来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美丽的小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可以通过建筑物和道路的设计、命名,教室、寝室、办公室的布置,都力求有特色、有文化,更要有教育功能,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校园广播网、黑板报、光荣榜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内外先进人物,大树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全体学生团结向上,积极争先创优。
实践证明:尽管学校工作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项工作的成败。因此为达到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避免德育的随意化、口头化和形式化,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将德育列为学校每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由德育处和少先大队牵头,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必要时可以重点抓好几个具体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建立一整套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学科紧密结合,形成德育网络。
传道应贯穿于授业之中,即在各科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除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外,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等渗透教育,来启迪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提示数字运算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在美术及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在劳卫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之树立“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在社会课中,应讲清“中国的基本国情”,讲清“中国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是勤劳、团结、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等道理。
三、融于生活,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以往德育活动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当前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应一味说教,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激发他们的情趣,变被动为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1.通过少先队和德育处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如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弱点,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小市民”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手拉手互助”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来达到育人目的。如开展班会、队会、文娱表演会、读书报告会、各种体育比赛、书法绘画展览、法制讲座、看电影录像以及利用重大节日进行传统教育、集体教育和爱国教育。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做到有目的、有准备、有过程、有总结、有实效。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从而实现自我教育。3.积极开展校外活动。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让他们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去参观、去采访、去调查、去实践……去体验火热的社会生活,以此让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并逐步树立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要注重“实效”,如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拥军优属、助人月活动、孝亲月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等,通过各种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注重师德,以身示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成长期的孩子总是时刻把教师作为模范的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道德修养、人格品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痕迹,影响长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又是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同学们,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教师应首先为人师表,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做。这样,学生才会在同老师的长期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美化环境、环境育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细小的设计,都能给学生美得熏陶和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五化”(即净化、绿化、硬化、美化、靓化)来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美丽的小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可以通过建筑物和道路的设计、命名,教室、寝室、办公室的布置,都力求有特色、有文化,更要有教育功能,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的功能。还可以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校园广播网、黑板报、光荣榜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内外先进人物,大树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全体学生团结向上,积极争先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