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除颤治疗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自动除颤仪除颤治疗的为研究组,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急救时除颤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即刻~2min内成功率高达87.5%;两组患者在复苏成功率的比较上χ2=3.9444(p=0.0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动除颤仪在对急诊急救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恢复患者的心搏骤停,提高除颤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关键词:自动体外除颤仪;急诊急救;效果分析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近几年临床急诊科的急救中逐渐开展,是心肺复苏器材的最新进展类型之一,在复苏急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医务人员对其的掌握日益熟练,使早期除颤成为可能,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也对早期除颤做出了新的修订[1]。临床急诊急救中的运用有效说明了自动除颤仪对急诊急救的水平的提高。我院对72例急诊急救患者展开急救除颤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914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除颤治疗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自动除颤仪除颤治疗的为研究组,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2.5±15.8)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16例;入院时间在0.5h-2h,平均(1.0±0.5)h;观察组患者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2.8±15.2)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18例;入院时间在0.5h-2h,平均(1.1±0.4)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急救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急救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吸氧,经鼻给予导管输氧,可以减轻疼痛。②立刻进行心电监护,有利于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尽早确定治疗方案。③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心跳、呼吸已经停止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已经休克的患者要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口内的痰液、呕吐物、分泌物、血块等。研究组患者使用双相体外自动除颤仪(FR2)对患者行除颤治疗,带电池重2.0kg,高6.5cm、宽21.5cm、长21.5cm。对急性心肌梗塞等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骤停等患者在急救现场行徒手心肺复苏,分别将自动除颤仪的电极片贴在患者的心尖区和右胸上部,从监护仪器上对患者的心律变化进行观察,若需要自动除颤可自行充电,有相关提示时,按下Shock键,即可迅速放电进行除颤治疗。自动除颤仪的能量预设在120焦耳。在自动除颤仪监护下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即刻行除颤治疗;经1次除颤后无效的患者应改为胸外按压心脏的心肺复苏,频率在100次/min,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二者比例为30:2,一共行5次心肺复苏后再行自动除颤,并静脉滴入碘胺酮或是利多卡因。完全停止呼吸的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囊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常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药物的使用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1.3急救成功的评定指标
自动除颤心电监护或者是心电图提示心律恢复至窦性或是规则性室上心律,患者血压可测量或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急救当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判定标准为恢复自主呼吸及有效的循环[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心跳骤停到除颤的时间和效果组内分析,具体分析见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具体见表2。
3讨论
临床急诊急救中,使用生存链的方法概括可分为4个主要环节:①EMS系统的启动;②心肺复苏的启动;③除颤的启动;④对生命的高级支持。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对于急诊急救过程中心跳骤停的患者的抢救无论是在院前急救还是在院内急救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就会对患者产生致命的影响。抢救过程中应注意:①进行抢救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分析,熟练使用各种急救器材,大大降低患者发病持续时间。②对急救人员普及急救和心电图相关知识,能够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③急救用药品由专门人员负责,确保在急救时各种器材的良好使用,确保急救药品均处于有效期内,若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这样才能够在抢救过程中正确的执行医嘱,从而使抢救的成功率上升[4]。
通过对本文研究数据的分析可看出,由表1数据可得,进行除颤的时间越早,患者除颤成功的几率越高,相对的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也就越高。由表2数据分析可得,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几率为44.44%较对照组患者的22.22%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对急诊急救的患者行自动除颤仪的除颤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急救时心肺复苏的几率。主要是因为自动除颤仪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有相应的语音提示,让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对患者行除颤治疗,且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携带,在急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6]。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急诊急救中使用自动除颤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保证了后期手术治疗,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俊清.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和电除颤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28-29.
[2] 谭惠仪,余惠,伍艮玉等.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的实施与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99-2201.
[3] 马臣.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急诊急救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322-4323.
[4] 刘成杰,关紫云,李晚泉等.不同波形自动除颤仪在院外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06-610.
[5] 吕文燕.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2,25(7):88.
[6] 张璐.ZOLL M系列除颤起搏监护仪的组成结构及故障检修[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40-141.
关键词:自动体外除颤仪;急诊急救;效果分析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近几年临床急诊科的急救中逐渐开展,是心肺复苏器材的最新进展类型之一,在复苏急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医务人员对其的掌握日益熟练,使早期除颤成为可能,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也对早期除颤做出了新的修订[1]。临床急诊急救中的运用有效说明了自动除颤仪对急诊急救的水平的提高。我院对72例急诊急救患者展开急救除颤的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914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2例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除颤治疗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自动除颤仪除颤治疗的为研究组,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2.5±15.8)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16例;入院时间在0.5h-2h,平均(1.0±0.5)h;观察组患者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2.8±15.2)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18例;入院时间在0.5h-2h,平均(1.1±0.4)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急救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急救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吸氧,经鼻给予导管输氧,可以减轻疼痛。②立刻进行心电监护,有利于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尽早确定治疗方案。③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心跳、呼吸已经停止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已经休克的患者要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口内的痰液、呕吐物、分泌物、血块等。研究组患者使用双相体外自动除颤仪(FR2)对患者行除颤治疗,带电池重2.0kg,高6.5cm、宽21.5cm、长21.5cm。对急性心肌梗塞等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跳骤停等患者在急救现场行徒手心肺复苏,分别将自动除颤仪的电极片贴在患者的心尖区和右胸上部,从监护仪器上对患者的心律变化进行观察,若需要自动除颤可自行充电,有相关提示时,按下Shock键,即可迅速放电进行除颤治疗。自动除颤仪的能量预设在120焦耳。在自动除颤仪监护下发生心室颤动的患者即刻行除颤治疗;经1次除颤后无效的患者应改为胸外按压心脏的心肺复苏,频率在100次/min,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二者比例为30:2,一共行5次心肺复苏后再行自动除颤,并静脉滴入碘胺酮或是利多卡因。完全停止呼吸的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囊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常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药物的使用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1.3急救成功的评定指标
自动除颤心电监护或者是心电图提示心律恢复至窦性或是规则性室上心律,患者血压可测量或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急救当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判定标准为恢复自主呼吸及有效的循环[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心跳骤停到除颤的时间和效果组内分析,具体分析见表1。
2.2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分析,具体见表2。
3讨论
临床急诊急救中,使用生存链的方法概括可分为4个主要环节:①EMS系统的启动;②心肺复苏的启动;③除颤的启动;④对生命的高级支持。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对于急诊急救过程中心跳骤停的患者的抢救无论是在院前急救还是在院内急救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就会对患者产生致命的影响。抢救过程中应注意:①进行抢救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分析,熟练使用各种急救器材,大大降低患者发病持续时间。②对急救人员普及急救和心电图相关知识,能够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③急救用药品由专门人员负责,确保在急救时各种器材的良好使用,确保急救药品均处于有效期内,若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这样才能够在抢救过程中正确的执行医嘱,从而使抢救的成功率上升[4]。
通过对本文研究数据的分析可看出,由表1数据可得,进行除颤的时间越早,患者除颤成功的几率越高,相对的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也就越高。由表2数据分析可得,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几率为44.44%较对照组患者的22.22%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对急诊急救的患者行自动除颤仪的除颤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急救时心肺复苏的几率。主要是因为自动除颤仪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有相应的语音提示,让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对患者行除颤治疗,且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易于携带,在急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6]。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急诊急救中使用自动除颤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保证了后期手术治疗,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俊清.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监护和电除颤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28-29.
[2] 谭惠仪,余惠,伍艮玉等.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的实施与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99-2201.
[3] 马臣.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在急诊急救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322-4323.
[4] 刘成杰,关紫云,李晚泉等.不同波形自动除颤仪在院外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06-610.
[5] 吕文燕.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2,25(7):88.
[6] 张璐.ZOLL M系列除颤起搏监护仪的组成结构及故障检修[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