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口语交际成“花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小学口语交际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的小学口语交际培养教学策略方面的探索,进而造成目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成为“费时低效”的形式主义教学。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有效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发展情感、激发兴趣的双向互动情境教学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课标是最具指导性的教学理论,因此,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该理论展开实践,才能使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若一味采用过去随意的针对性不强的课堂听说情境教学,必然只能是花瓶式的口语交际联系,难以使学生交际能力真正获得提高。因此,新课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应将着眼点放在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和采用灵活的形式两个方面。
  1.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
  生活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离学生最近的学问。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的活动。可以说,生活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资源。但在教学中又要避免一味地选择生活中的主题而脱离了教材,毕竟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着把握正确方向的重要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首先在选择生活话题时,应采取以教材为依托,科学拓展空间的方法。具体说来,由于语文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该方法就是要在这些话题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令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爱说”的主动性,展开交际训练。
  2.采用灵活的形式创设情境展开训练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境教学应摆脱长期以来听说教学模式的禁锢,必须采用灵活的形式展开互动,才能避免情境教学流于形式。互动式表演能够依托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表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交流体验,而且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效果更佳。
  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练习3中“指路”一课时,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家长向学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首先由教师扮演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情境表演,为学生提供了范例。随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扮演家长,这样就能模仿教师的做法,体会教师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改变角色,体验如食杂店阿姨、司机等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的表达方式。同时,在表演结束得到同学们掌声之后,要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参与表演,融入对话训练中的勇气。
  二、创新辅助性教学方法
  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创新一些能够引入课堂的辅助性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占用小部分常规课时的形式,还有一类是单独开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对于前者,可以将演讲引入课堂。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正式讲课前,要求学生口头作文,并对每个学生演说中的闪光点加以积极的挖掘和放大,能够有效解决低年级小学生交际中存在的“道不出”和“不敢道”的问题。对于后者,可将辩论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辩论具有的双向口语交际特点,由于辩论所涉及的交际双方都是水平相当的小学生,不仅思维模式比较相近,而且交流对象也不那么陌生,所以辩论既能够巩固小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培养的角色互换思维方式,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说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能得到强化和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使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惑我:怎样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呢?“课内”与“课外”之间为何那么遥远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一厢情愿地“引导”不会有效果,可取的做法是先不要与课内离得太远,认真研究学生课内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悉心为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架设出一个个并不陡峭的坡度,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
面对一群天真、活泼、可塑性很强的新一代,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活、学习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循循善诱的教导,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带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一、变化的点点滴滴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善于变,优秀的教育在于让你所教育的对象有所改变、往好的方面改变,我们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新变化。  比如,一次外校的老师到我们班听课交流。本来只想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动员大家上好这堂课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尤其是精神文化,它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身在其中的学子。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摸索如何建立起好的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起来。为此,我也不断地努力着、探索着。    一、书墨飘香——让读书充盈智慧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这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听、说为主的学习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不错,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课始“动”起来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孕育着成功。一堂
我从书柜中翻出落满了尘埃的《红楼梦》,细细品读。少女时代第一次阅读此书,我关注的是令人扼腕叹息的贾林爱情,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现在,从教多年的我再次阅读,我更关注、更欣赏的却是林黛玉,因为她不但才思敏捷、富有诗人的气质,而且诚为人师、乐为人师,更是善为人师。她教香菱做诗的经过,对我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无穷的启示。我们可以向黛玉学习,采取有效对策,从“读什么”、“读多少”和“怎么读”三个方面来指导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写字评价能够化解学生的浮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锤炼坚强的意志力。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一、评价语言的形象化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小手稚嫩,写字对他们来说有些单调、枯燥。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将会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马”字的书写时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1.以爱激情  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既是每个儿童最起码的心理需求,也是激发儿童不断进取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比如,课前微笑着向学生送上亲切的问候:Hello,every body.H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苏教版教材中精选了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古诗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一、注重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在文字上比较通俗易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释来理解诗句应该说不难,但要学生较好地体验诗人的思
2009年4月30日,我校陈老师为参与福建省泉州市“十一五”课题结题研讨会的同行们呈现了“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课后,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以下是我结合本节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理性把握教材,立足学生实际,是“数学味儿”有效凸显的前提    《图形中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以前属于“奥数”的内容,新教材增加了这一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教材让
《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我认为,针对这些要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的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