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大舞台,是教师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而且它还展现出教师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境界。通常,组成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元素主要有:课堂教学口头言语技术、课堂教学体态言语技术、课堂教学板书言语技术、课堂教学逻辑技术、课堂教学管理技术和课堂教学艺术等。一个温馨和谐而富有效率和人文气息的课堂,都离不开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
朱月燕,浙江省象山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现任校信息中心主任,学科普高组大组长。工作12年来,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上课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多次开设市、县级教学研讨课,受到同行的肯定和好评。获县教坛新秀称号,获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曾担任了两年的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获校文明班称号。
人生格言: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太多,而在于你计较太少!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艺术、课件制作水平等,而一个温馨和谐而富有效率和人文气息的课堂,离不开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及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因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技能的缺失而出现低效教学行为,从而影响课堂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以尽快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不正常的课堂纪律——教师低效的管理技能
学生坐在心爱的电脑前却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有两种课堂问题行为。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我看到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上课,一开始学生就不满屏幕被老师控制,为了表示抗议,不停地连环式地电子举手,不断地引起哄堂大笑,一节课下来几乎什么都没学,而老师因为缺少管理经验,自顾自地上课,没作任何措施来加以制止这种问题行为的蔓延。
另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吵闹,表面上看起来课堂纪律良好,其实不然,有些学生趴在电脑前睡觉,有些学生通过结束程序、拔掉网线等各种途径逃出教师屏幕的控制,自个儿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对内向性问题行为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二、不合理的时间分配——教师低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既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也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实践体验。而有时因为教师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及反复唠叨的讲解习惯,导致时间分配上的失衡,从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以VB算法中的“循环语句”为例,有位教师从For到Do语句,从格式到流程,从“猜一猜”到“变一变”,一个课件的幻灯片达12张之多,每张幻灯片密密麻麻,把本来很清楚的知识越搞越复杂,听得学生身心疲惫,最后到学生实践体验“国际象棋上的麦粒数”时只剩下2分钟时间。学生纷纷抱怨,老师你为什么每次讲到下课才让我们上机?可见这位教师的这种不合理教学行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同样一节内容,有位教师从格式到流程图再到程序,流水式地讲了一遍,就让学生按照自己刚才的程序填几个空,结果剩下2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自由上机。长此以往,有多少时间被白白地浪费!
三、不恰当的课件演示——教师低效的教学手段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好课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处,而很多细节需要通过课件来体现。而我们有些教师做的课件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视觉效果差。课件前景、背景颜色相近,同一张幻灯片内字体颜色相同,导致主次不明显,重点概念不突出。二、播放次序过于简单。对于一大段有先后逻辑顺序的文字性内容,教师没有根据需要设置逐条播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细节问题,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强化记忆的习惯。三、没有恰当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在讲解冒泡和选择排序、顺序和对分查找算法时,课件中没有直观地体现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变量指针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这几个算法原理的认识相当模糊,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四、不丰富的言语表情——教师低效的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言语表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有感染力的语调,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用“泥水”语言,反反复复,嗦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的教师常用“流水账”语言,语调平淡,表情呆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语调抑扬顿挫,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常态课中的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普遍存在,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发挥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减少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二、注重资源积累,不断地在原来资源(如课件)的基础上完善,改进教学手段上的问题。三、加强管理效度,减少教学组织上的失误。提高教学艺术,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打造一个温馨和谐而富有效率的课堂。
朱月燕,浙江省象山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现任校信息中心主任,学科普高组大组长。工作12年来,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上课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多次开设市、县级教学研讨课,受到同行的肯定和好评。获县教坛新秀称号,获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曾担任了两年的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获校文明班称号。
人生格言: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太多,而在于你计较太少!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艺术、课件制作水平等,而一个温馨和谐而富有效率和人文气息的课堂,离不开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及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因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技能的缺失而出现低效教学行为,从而影响课堂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以尽快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不正常的课堂纪律——教师低效的管理技能
学生坐在心爱的电脑前却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有两种课堂问题行为。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我看到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上课,一开始学生就不满屏幕被老师控制,为了表示抗议,不停地连环式地电子举手,不断地引起哄堂大笑,一节课下来几乎什么都没学,而老师因为缺少管理经验,自顾自地上课,没作任何措施来加以制止这种问题行为的蔓延。
另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吵闹,表面上看起来课堂纪律良好,其实不然,有些学生趴在电脑前睡觉,有些学生通过结束程序、拔掉网线等各种途径逃出教师屏幕的控制,自个儿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对内向性问题行为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二、不合理的时间分配——教师低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既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也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实践体验。而有时因为教师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及反复唠叨的讲解习惯,导致时间分配上的失衡,从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以VB算法中的“循环语句”为例,有位教师从For到Do语句,从格式到流程,从“猜一猜”到“变一变”,一个课件的幻灯片达12张之多,每张幻灯片密密麻麻,把本来很清楚的知识越搞越复杂,听得学生身心疲惫,最后到学生实践体验“国际象棋上的麦粒数”时只剩下2分钟时间。学生纷纷抱怨,老师你为什么每次讲到下课才让我们上机?可见这位教师的这种不合理教学行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同样一节内容,有位教师从格式到流程图再到程序,流水式地讲了一遍,就让学生按照自己刚才的程序填几个空,结果剩下2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自由上机。长此以往,有多少时间被白白地浪费!
三、不恰当的课件演示——教师低效的教学手段
细节决定成败,一堂好课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处,而很多细节需要通过课件来体现。而我们有些教师做的课件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视觉效果差。课件前景、背景颜色相近,同一张幻灯片内字体颜色相同,导致主次不明显,重点概念不突出。二、播放次序过于简单。对于一大段有先后逻辑顺序的文字性内容,教师没有根据需要设置逐条播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细节问题,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强化记忆的习惯。三、没有恰当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在讲解冒泡和选择排序、顺序和对分查找算法时,课件中没有直观地体现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变量指针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这几个算法原理的认识相当模糊,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四、不丰富的言语表情——教师低效的教学艺术
教师的课堂言语表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有感染力的语调,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用“泥水”语言,反反复复,嗦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的教师常用“流水账”语言,语调平淡,表情呆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语调抑扬顿挫,就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常态课中的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普遍存在,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发挥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减少教学设计上的失误。二、注重资源积累,不断地在原来资源(如课件)的基础上完善,改进教学手段上的问题。三、加强管理效度,减少教学组织上的失误。提高教学艺术,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打造一个温馨和谐而富有效率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