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4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相比对照组(73.3%)明显提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脊液,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效果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导致脑血管、脑实质出现一系列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所致[1]。TBM的病情较为严重,是肺外结核疾病中威胁性极高的一种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即使治愈后可能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TBM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加上激素、抗生素濫用现象越来越严重,结核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难度,常规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手段以及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病史、脑部CT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确诊,同时应排除合并有脑血管意外、严重的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而无法配合治疗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34.1±2.1)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33.9±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具体包括激素、脱水剂、保肝、抗结核等措施,①激素药物:应给予10-20mg地塞米松(由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同时应配合甘露醇(由天津天安药业公司生产)、呋塞米(由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等药物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压,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有利于促进脑细胞代谢。②抗结核。应给予异烟肼(上海医药信谊制药公司生产)+利福平(由山西云鹏制药公司生产)+吡嗪酰胺(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乙胺丁醇(江苏克胜药业公司生产)联合治疗方案(3HRZE/9HR)治疗,严格按照常规体质量计算给药剂量,其中应将异烟肼的给药剂量增加至10-20mg/kg左右。连续治疗6-8周。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常规腰穿成功后,应精确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每次将脑脊液放出5ml,并且将等量0.9%生理盐水注入进行置换,每隔10min置换一次,反复进行4次。然后充分稀释异烟肼(5 mg)、胞二磷胆碱(250 mg)、地塞米松(3 mg)和等量脑脊液,并慢慢注入,每周进行2-3次。具体的次数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疗程应在8周以内。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连续2次检查脑脊液均无异常,也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进行脑脊液检查也所缓解,并无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效:患者临床症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脑脊液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相比对照组(73.3%)明显提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X±S)
3.讨 论
过去临床上主要给予抗痨药物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时间较长,且由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血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并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3]。本文主要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稀释高蛋白及炎性脑脊液,促进脑脊液循环,加快蛋白质有效吸收,解除蛛网膜粘连,也可有效防止脑积水,并且迅速清除渗出的红细胞,有效改善患儿恶心、头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而鞘内注射治疗可大大增加脑脊液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的杀菌、抗炎等作用,将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快速杀死,不良反应较轻。同时鞘内注射可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炎性反应,加快吸收脑膜炎症反应,快速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避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岳淼等[4]研究表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治疗中加入胞二磷胆碱能有利于合成卵磷脂,使脑血流量增加,减少耗氧量,加快脑循环,促进脑代谢,帮助恢复脑机能,缩短住院疗程。本组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20%,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与李鸿昌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可快速改善脑脊液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脊液,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业建,刘新,常慧澜,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7-29.
[2]葛艳玲.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新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302—304.
[3]席秀娥,张会强,尚好珍.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25-27.
[4]岳淼,刘风霞,于翠华.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48:74-75.
[5]李鸿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万结核性脑膜炎的万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02(11):215一216.
[6]骆欢,李国航,瞿志军,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万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16(9):2428一2429.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效果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导致脑血管、脑实质出现一系列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所致[1]。TBM的病情较为严重,是肺外结核疾病中威胁性极高的一种疾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即使治愈后可能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TBM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加上激素、抗生素濫用现象越来越严重,结核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难度,常规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手段以及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病史、脑部CT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确诊,同时应排除合并有脑血管意外、严重的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而无法配合治疗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平均(34.1±2.1)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33.9±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具体包括激素、脱水剂、保肝、抗结核等措施,①激素药物:应给予10-20mg地塞米松(由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同时应配合甘露醇(由天津天安药业公司生产)、呋塞米(由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等药物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压,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有利于促进脑细胞代谢。②抗结核。应给予异烟肼(上海医药信谊制药公司生产)+利福平(由山西云鹏制药公司生产)+吡嗪酰胺(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乙胺丁醇(江苏克胜药业公司生产)联合治疗方案(3HRZE/9HR)治疗,严格按照常规体质量计算给药剂量,其中应将异烟肼的给药剂量增加至10-20mg/kg左右。连续治疗6-8周。
1.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常规腰穿成功后,应精确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每次将脑脊液放出5ml,并且将等量0.9%生理盐水注入进行置换,每隔10min置换一次,反复进行4次。然后充分稀释异烟肼(5 mg)、胞二磷胆碱(250 mg)、地塞米松(3 mg)和等量脑脊液,并慢慢注入,每周进行2-3次。具体的次数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疗程应在8周以内。
1.3 疗效判定标准
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连续2次检查脑脊液均无异常,也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进行脑脊液检查也所缓解,并无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效:患者临床症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脑脊液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相比对照组(73.3%)明显提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X±S)
3.讨 论
过去临床上主要给予抗痨药物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时间较长,且由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血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并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临床效果难以令人满意[3]。本文主要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稀释高蛋白及炎性脑脊液,促进脑脊液循环,加快蛋白质有效吸收,解除蛛网膜粘连,也可有效防止脑积水,并且迅速清除渗出的红细胞,有效改善患儿恶心、头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而鞘内注射治疗可大大增加脑脊液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的杀菌、抗炎等作用,将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快速杀死,不良反应较轻。同时鞘内注射可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炎性反应,加快吸收脑膜炎症反应,快速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避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岳淼等[4]研究表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治疗中加入胞二磷胆碱能有利于合成卵磷脂,使脑血流量增加,减少耗氧量,加快脑循环,促进脑代谢,帮助恢复脑机能,缩短住院疗程。本组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20%,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与李鸿昌等[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可快速改善脑脊液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脊液,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业建,刘新,常慧澜,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7-29.
[2]葛艳玲.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新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302—304.
[3]席秀娥,张会强,尚好珍.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25-27.
[4]岳淼,刘风霞,于翠华.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48:74-75.
[5]李鸿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万结核性脑膜炎的万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02(11):215一216.
[6]骆欢,李国航,瞿志军,等.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万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16(9):2428一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