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与核心素养中关键性能力高度契合。而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从小组的组建、组长的管理、组员合作素养的培养、合理的分工、完善的规章制度、小组评价等六方面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指导
相对其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思考、搜集整理、交流、表达、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主动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小组人员构建不合理。现行的小组构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事先帮学生分好组,由于是被分组,学生往往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大;另外一种情况是按照学生的兴趣自由分组,但是实践表明,这样的分组虽然满足了学生的意愿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会出现有些组的人员扎堆严重,有些组只有寥寥数人甚至无人问津,还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或客观原因造成他们不想参加小组活动或者没有小组愿意接纳他们,造成他们被“剩”下来。以上这些情况如不解决就会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2.组长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组长对于自己的职责不甚了解,如不知如何去组织组员进行小组活动;当小组内部出现矛盾等问题时,不知如何去协调解决;作为教师的助手,不知如何去协助教师管理小组等。
3.学生不会合作。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跟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各自为政、不会合作等。某些小组组长一手包办,导致其他组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某些小组成员缺乏团体工作技巧和交往技巧,使得小组成员的表现无法充分发挥;某些组员不愿意做事,合作意识淡薄,造成只有组长一个人忙。
4.小组缺乏合理的分工結构。在小组分派任务时,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分配。小组成员只会根椐兴趣或简易程度选择任务,造成有些看起来好玩或简单的任务抢着做,比较难的任务就少人甚至是没人做。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往往会分配一些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任务。在这样的分工下完成的任务质量差强人意。
5.缺乏制度约束。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意见不一、没有完成任务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什么经验去处理这样的事情。
6.评价方法单一。现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不重视评价或者只看结果。对于合作过程中的评价非常少涉猎,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制约机制。
如此一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低效合作甚至是无效合作。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中教师如何完善小组合作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把握以下六点:
一、多种方法,小组构建
小组构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以下几种:①学生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的水平进行适当微调,对于那些被“剩”下来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在班里“推销”自已的长处,另一方面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小组。②由教师进行分配。低年级学生由于合作能力不强,可由教师帮忙进行分组。③每组的人数不一定要一样,可根椐课题的难易程度进行人数分配。④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需要时间去磨合,所以不建议频繁更换小组成员,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保持一个学期不变,下个学期再重新分组。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默契,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长领头,事半功倍
作为小组内的“领头雁”,小组活动质量的高低常常取决于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在组长的选拔上,要选择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和有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开始活动时,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推荐或自我推荐,以小组内举手投票的形式重新确定组长,同时,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
三、学会合作,走得更远
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素养。比如,在小组成立之初,教师要灌输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性;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同样,我们还可以制定其它合作规范,如《小组展示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人尽其才,合理分工
小组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所以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个性和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如组织能力强的做活动总策划,书写认真的做纪录,善于表达的做展示交流,动手能力强的做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做演示文稿、网站,有绘画基础的做设计,文笔好的写研究报告,细心的做观察等等。这样分工明确了,做到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完善制度,有效管理
这个时候就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以保证小组的正常运作。由于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小组的规章由小组成员自行商定,并安排人员组织管理。如在进行《零食大搜查》主题活动中,搜查组全体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出小组规章制度。小组合作学习规章的制订可以约束组员的行为,为小组活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善用评价,飞得更高
小组评价是小组建设的核心,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就必须有一套持续的、连贯的、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活动评价方式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要分为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适用口头评价。小组活动结束后,适用书面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小组制订个人评价表、小组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并且简单易用懂、易于操作,最好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核心素养的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舞台,完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只有真正做到了合作,才能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教师不断加强这方面指导,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走得更远!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指导
相对其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思考、搜集整理、交流、表达、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主动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小组人员构建不合理。现行的小组构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事先帮学生分好组,由于是被分组,学生往往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大;另外一种情况是按照学生的兴趣自由分组,但是实践表明,这样的分组虽然满足了学生的意愿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会出现有些组的人员扎堆严重,有些组只有寥寥数人甚至无人问津,还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或客观原因造成他们不想参加小组活动或者没有小组愿意接纳他们,造成他们被“剩”下来。以上这些情况如不解决就会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2.组长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组长对于自己的职责不甚了解,如不知如何去组织组员进行小组活动;当小组内部出现矛盾等问题时,不知如何去协调解决;作为教师的助手,不知如何去协助教师管理小组等。
3.学生不会合作。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跟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各自为政、不会合作等。某些小组组长一手包办,导致其他组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某些小组成员缺乏团体工作技巧和交往技巧,使得小组成员的表现无法充分发挥;某些组员不愿意做事,合作意识淡薄,造成只有组长一个人忙。
4.小组缺乏合理的分工結构。在小组分派任务时,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分配。小组成员只会根椐兴趣或简易程度选择任务,造成有些看起来好玩或简单的任务抢着做,比较难的任务就少人甚至是没人做。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往往会分配一些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任务。在这样的分工下完成的任务质量差强人意。
5.缺乏制度约束。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意见不一、没有完成任务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什么经验去处理这样的事情。
6.评价方法单一。现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不重视评价或者只看结果。对于合作过程中的评价非常少涉猎,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良性制约机制。
如此一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低效合作甚至是无效合作。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中教师如何完善小组合作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把握以下六点:
一、多种方法,小组构建
小组构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以下几种:①学生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的水平进行适当微调,对于那些被“剩”下来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在班里“推销”自已的长处,另一方面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小组。②由教师进行分配。低年级学生由于合作能力不强,可由教师帮忙进行分组。③每组的人数不一定要一样,可根椐课题的难易程度进行人数分配。④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需要时间去磨合,所以不建议频繁更换小组成员,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保持一个学期不变,下个学期再重新分组。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默契,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长领头,事半功倍
作为小组内的“领头雁”,小组活动质量的高低常常取决于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在组长的选拔上,要选择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和有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组长,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开始活动时,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推荐或自我推荐,以小组内举手投票的形式重新确定组长,同时,要引入竞争,干得不合适的小组长就要辞职。
三、学会合作,走得更远
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素养。比如,在小组成立之初,教师要灌输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性;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能接受同伴的不同见解,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同样,我们还可以制定其它合作规范,如《小组展示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人尽其才,合理分工
小组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所以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个性和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如组织能力强的做活动总策划,书写认真的做纪录,善于表达的做展示交流,动手能力强的做实验操作,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做演示文稿、网站,有绘画基础的做设计,文笔好的写研究报告,细心的做观察等等。这样分工明确了,做到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完善制度,有效管理
这个时候就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以保证小组的正常运作。由于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小组的规章由小组成员自行商定,并安排人员组织管理。如在进行《零食大搜查》主题活动中,搜查组全体成员经过讨论,制定出小组规章制度。小组合作学习规章的制订可以约束组员的行为,为小组活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善用评价,飞得更高
小组评价是小组建设的核心,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就必须有一套持续的、连贯的、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活动评价方式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要分为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适用口头评价。小组活动结束后,适用书面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小组制订个人评价表、小组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并且简单易用懂、易于操作,最好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核心素养的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舞台,完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只有真正做到了合作,才能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教师不断加强这方面指导,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