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形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卫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 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
  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 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
  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还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三、 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
  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四、 情境问题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
  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花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
  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动态优化和容错能力,应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理论对传统联邦滤波器进行改造,得到了一种可以实现高动态环境条件下多传感器信息主动-动态优化配置
【摘要】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途径是进行有效的训练。本文将从培养初中数学解题思维和数学解题方法方面谈谈数学解题思维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思维解题方法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能够启迪、培养、发展人的思维。其他学科或其他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 ,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无法与数学相比的,数学解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代社会,数学已不
【摘要】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一旦化为习惯,必将成为他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
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备受教育界关注。但是,人们对课堂生成的理解主要停留在非预设生成上,样的认识偏差需要澄清。其实,对课堂教学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应该把控的预设生成。数学课堂需要通过精心的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通过生成达成预设的目标。诚然,充分预设是数学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生成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本刊讯近日,运城市万荣县发往澳大利亚的18.8 t油桃,通过了澳大利亚农业部的各项检测,顺利通关。这是中国油桃首次走进澳大利亚市场。澳大利亚的检验检疫是全球最严格的国家
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的今天,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管学生的感受的“老师问、学生答”的“说数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还时有存在于教学当中。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理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
【摘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知识联系生活的基本原则;在导入课堂的实践中,教学的趣味性和师生互动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两个方面;字体的大小、布局的方式也决定了教师板书的水平;合理的把握作业量、尝试布置多样形式的家庭作业则关系教师作业布置艺术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艺术 备课 板书 作业  有人说,教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艺术家,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艺术的
目的:基于“以俞调枢”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患者,明确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此疗法对GERD患者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及适用证型。并进一步探讨GERD患者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变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因为它精确、客观,但我们知道人的很多方面是不能单独用定量的方法去进行评价的,如人的态度、兴趣,就不易量化。再有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怎能仅靠一种方法去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认为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我们每个个体,更能促进每个个体的积极主动地发展。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发挥评价的引领、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