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教,我的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s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我毕业于保定师专政教系,分到定兴职教中心做了一名德育教师。一位哲学家曾说: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人才有高尚卑鄙之别。所以虽然在九十年代,很多人讲当教师工资低、无搞头;当教师工作累、无奔头,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教师这职业,因为教师太重要了。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最好的老师呢?所以从初登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暗下决心,一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人师,德为先,每个学生都愿意接近道德高尚的教师,道德是能打动人的内心的。
  学生李学增,家境极其贫寒。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和有智障的叔叔一起生活。但他很乐观、很努力,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到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下着大雪他也能赶上晨读。午餐舍不得打菜,吃得很简单,就着开水,吃点自带的干粮。他的学习精神,令我很感动,也很钦佩。我主动每月拿出50元钱来帮助他。直至他顺利完成学业。因为我知道爱学生、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现在有能力帮他,将来他有能力时一定也会去帮助别人。我愿意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教学生如何做人。
  学生郭增朝,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考入了高等学府。但拿到通知书时,眼神是忧郁的,因为家境困难,学费还没凑够,我得知情况后,主动资助他500元,使他顺利入学。入学后,当他面对和其他同学学业上的差距而苦闷时,我一封信一封信地去鼓励,并帮他找资料,经过他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第一学期期末时赶上了其他同学。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来看我时,我笑了……
  5.12汶川地震后,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头捐款。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你挣的不多,怎么捐那么多?我只是笑了笑。因为我明白,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学生的楷模,这是教师必须要扮演好的一个角色,而且这种扮演,没有谢幕的那一刻,课内、课外,学校、社会,一生一世。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从教20多年来,不论春秋冬夏,不论刮风下雨,我都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每节课我早早地等在教室门口;上晨操,有的同学赖床,不爱起,我就早早地等在操场;每一次班级劳动,处理卫生死角时,我都带头用手去抠,这些小细节,增加了我教师的魅力。具体生动地体现了我的管理理念,那就是:举起旗子,放下鞭子。
  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管理学生,单靠简单的威严、恫吓已经不起作用,民主、平等、尊重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我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在我的工作中。
  曾中途接过这么一个班级,全部是男生,而且有多一半还是外县的,非常不好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和同学拉近距离,联络感情,和他们做朋友,有活动时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动员定兴的同学和外县同学结成对子,让他们有在家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全班42名同学非常团结,像亲兄弟一样,学习、生活、劳动、纪律齐努力,一年后这个令人头疼的班成为了优秀班集体。
  职教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很多人入学时非常消极,总觉得低人一等,但我从心里尊重每一名学生,不论他们成绩好坏,不论表现优劣,我不歧视、不怠慢,推行赏识教育。我认真观察班里每个学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使闪光点充分闪耀。
  学生张会来很好动,上课总是走神,做事情很毛糙,厌学情绪很浓。但他人缘好,组织能力强,篮球打得好,我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通过篮球比赛,叫他当教练,不断提升他的人气,他也自信起来,逐步端正了学习态度,后来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部。毕业时,他悄悄对我说:谢谢你,老师。
  本来社会上优生、差生的评判标准就有局限性、片面性,而对于职教生,更要多鼓励、多表扬。
  当我第一次站在教室门口时,很多同学把我当成了新来的学生,又瘦又矮,真不起眼。一个多月后,他们觉得我高大了,我明白,是我用知识提高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每节课我都准备的非常充分,为一个问题的讲解方法,我会苦苦思索一节课而一动不动;为查一个资料,我会在网上泡上一天。 德育课教材变化快,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我总是不拘泥于课本,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分析。例如:百年奥运、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等等,我都做足了文章。利用重大节点,既达到了教育效果,又给课堂增加了新鲜活力。在课堂结构上,我每次用5分钟开设时事窗,叫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我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和我辩论,我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考试时选择一部分开放型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据就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思想的空间。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近几年我校开展了送教下乡、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我积极参与其中。下乡条件很苦,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而且一讲就是4个小时,非常辛苦。但我毫无怨言,从不讲条件。先后参与了喜之郎、华建、四季经典、九州隆泰、国泰商城、大钟寺购物广场等多期培训,我结合学员实际,自己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自编了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制作了多套完整的课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并以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虽然人过中年,但我一刻也不敢停歇,因为有爱,付出再多,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有梦,再苦再累,我也乐得其中。我喜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世界,我享受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我的职教,我的梦!努力中,实现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学习不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积极推动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合作性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开放、数学教学、新课程、学生学习、能动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所谓的创新能力培养并非要求他们创造出、发明出什么东西,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不受课本、权威的约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将来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读书环节,鼓励学生抛开一切杂念,认真读书,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障条件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而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是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拟从了解高校读者需求、采集信息资源、协调采购等方面探索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探析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主要的信息集散地,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文献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突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时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初中数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巨大的改革。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科学把握数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推动数学教学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数学学习方式,科学把握课改核心  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
[摘 要]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生活化 想象力 社会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