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应该成为当前所有高校至關重要的一项关于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大学生肩负着香港的未来,理应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投身建设祖国中去。
关键词:地域文化差异;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9-0000-00
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反应的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对香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并解决两地之间“爱国主义”理解的分叉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香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项任务的落实,会产生一系列的良性效应;从个人的层面来讲,这一做法对于塑造香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得香港大学生对祖国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讲,该做法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弥合两地的文化差异,推进两地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对祖国的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地域的定义与地域文化
“地域(district;region)”这个词,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周礼 地官 大司徒》中“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指出地域就是土地范围,地区范围的意思。在现在地域反映了时空特点,是经济社会文化概念的一个特征。
由于地域是人类对自然活动、人文活动以及人们日常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认识,所以表现出来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地域主要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区域性,人文性,还有就是综合性(或者叫做系统性)。
有时候我们也会把一定的地域空间称之为“区域”,地域与地域之间会表现出相似性或者连续性,一个地域的变化会牵连到周边的地域,但是这是有一个范围的限制。实际上这体现出的是地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同时,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而我们说到的地域经济系统(areal economic system)则是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互相作用所形成的各具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多层次有机组合体。这就是所谓的地域综合性。
我们知道每一个地方都会孕育出自己的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内自然地理形成的,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生存地的物产资源,历史遭遇等决定着当地的文化特点[1]。在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是“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交融从而烙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文化”。中国从行政上面来讲我们有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或者是从民族上来划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各民族,并且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以前我们的区域文化一般是以南北来划分,就简单地分为南方文化或者是北方文化。比如:南辕北辙、上北下南、南腔北调等等。21世纪的今天由于网络技术以及交通技术的发展,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交流相当频繁,各自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但在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域文化是不同区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2]。最简单的就语言方言来说吧,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们的方言。就拿广东来说,大范围来讲我们统称为“粤语”,但是再细分还有客家话、茂名话、雷州话等等。甚至是每一个村子的语言都有是有区别的,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就是这个意思。地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亦或是不同的因素(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之下有着不一样的划分。但同时地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联系而发展的,所谓联系就是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文化都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2 地域文化差异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者是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爱国主义”的定义有很多,学术界里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在界定“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时候,都比较认可列宁1918年11月著作的《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里面说到的“‘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及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3]。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为国家人民利益献出生命保卫国土,救亡图存,那就是“爱国主义”;在新中国艰苦发展的岁月,不顾阻拦坚持回国推动祖国发展,那就是“爱国主义”;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拥护祖国利益,那就是“爱国主义”。
由于一些政治因素或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同样也会造成对“爱国主义”的不一样的理解。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尖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但是香港在1997年才真正回归。一直以来都实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政治方针。一百多年的分离,经济、政治上都有着不一样的举措,在文化上也有了些许的不一样。在今天,我们说到“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爱社会主义,但是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管理,制度上跟我们的不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强迫地要求他们也要爱社会主义。然而有些这样的分水岭之下有极少部分人会不这么认为,会提倡“港人爱港”就是爱国,认为香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提到的“港独”分子,尽管这只是极少部分的人的极端思想,但是依然影响到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发展。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的两名研究者陈绮文和陈祖为提出“香港人实际上是爱国的,但他们眼中的‘爱国主义’并非毫无条件,而是以自由主义为前提的,就是‘自由爱国主义’”。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名中国人,因此“爱国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即是拥护中国的利益发展,出发点是一致的。在2010年香港民众成立了香港爱国主义阵线(Front of Chinese Patriotism of HongKong),他们反对港独或其他分裂国家的意图,提出“爱国主义”,爱中国,支持中国的发展。因此,“爱国主义”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共同性才是大的方向标,我们的出发点都是要拥护中国的利益。 2.2 “爱国主义”教育对香港大学生的重要性及做法
“愛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大学生中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所以,可以说“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当代的香港的大学生拥有张扬开放的个性,极其包容事物的心态,注重自我等鲜明的特征。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之下和日益丰富的物质观念与精神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价值彷徨和价值冲突[4]。在这种情况之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在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香港来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力度以及成效并不是很强。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23%的香港大学生不清楚什么叫“爱国主义”,41%的香港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就是爱香港,拥护香港利益这样的浅层的理解;还有32%人认为“爱国主义”就是要拥护中国的统一和利益。总体而言,调查当中主要表现出来的是“自由主义爱国”。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的香港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这个话题表示很迷茫,或者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和态度比较地被动,主观性不强。这样的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香港的大学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栋梁,同样的他们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爱国主义”将会在香港演奏出怎么样的旋律。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写到:“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在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举措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就已经实施,并且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变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做了几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在1985年,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第二次是在1998年,设置了“两课”;第三次是在2005年,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通过以上的调整,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相对少,在早年香港推行“国民教育”,但是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很多香港当代大学生或者是已经走向社会的公民都有着比较陌生的认知。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不重视受教群体需求量的现象。绝大部分都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调查统计得知,香港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比较在意国家的荣辱兴衰,有比较清晰的鉴别能力;只有少数因为价值观念的偏差,国家意识比较薄弱。考虑到香港大学生孩童时便是接受着“从实践中求取真理”的教育方式,再结合我国国情,应该从理论课、加强社会实践、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爱国的思想、精神和行动[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那百年的屈辱依旧在不少港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每每响起,那一句句“母亲,我要回来!”声俱泪下,港人心中依旧是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今日,我们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明白到,都是中华儿女的我们,不管怎么样的政治制度,不管怎么样的地理位置,我们的爱国之心,实际上都是一致的,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不用再受屈辱。离开母亲怀抱太久的香港,或许对我们实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是十分的了解以至于曲解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高度国家宏观调控,其实不然,如今的中国实行的制度都是在民主自由的基础上,人民拥护的。早年西方学者更倾向于早就研究我国制度的弊端更有甚者是直指我国的“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将会崩溃。三十年过去了,实践证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在香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广大公民认识这一点,更加充分地知道如今我们的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香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项任务的落实,会产生一些列的良性效应;从个人的层面来讲,这一做法对于塑造香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得香港大学生对祖国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讲,该做法得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弥合两地的文化差异,从而推进两地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对祖国的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德龙.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9.
[2]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3] 王霞娟.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要求及其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4,(5):27-29.
[4] 方凤玲.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 苏海淼.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经研究[J].纳税,2017,(19):134 136.
作者简介:黄绮雯(1996—),女,广东佛山人,广东培正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商务日语。
关键词:地域文化差异;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9-0000-00
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反应的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对香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并解决两地之间“爱国主义”理解的分叉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香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项任务的落实,会产生一系列的良性效应;从个人的层面来讲,这一做法对于塑造香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得香港大学生对祖国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讲,该做法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弥合两地的文化差异,推进两地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对祖国的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地域的定义与地域文化
“地域(district;region)”这个词,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周礼 地官 大司徒》中“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指出地域就是土地范围,地区范围的意思。在现在地域反映了时空特点,是经济社会文化概念的一个特征。
由于地域是人类对自然活动、人文活动以及人们日常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认识,所以表现出来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地域主要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区域性,人文性,还有就是综合性(或者叫做系统性)。
有时候我们也会把一定的地域空间称之为“区域”,地域与地域之间会表现出相似性或者连续性,一个地域的变化会牵连到周边的地域,但是这是有一个范围的限制。实际上这体现出的是地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同时,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而我们说到的地域经济系统(areal economic system)则是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互相作用所形成的各具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多层次有机组合体。这就是所谓的地域综合性。
我们知道每一个地方都会孕育出自己的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内自然地理形成的,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生存地的物产资源,历史遭遇等决定着当地的文化特点[1]。在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是“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交融从而烙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文化”。中国从行政上面来讲我们有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或者是从民族上来划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各民族,并且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以前我们的区域文化一般是以南北来划分,就简单地分为南方文化或者是北方文化。比如:南辕北辙、上北下南、南腔北调等等。21世纪的今天由于网络技术以及交通技术的发展,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交流相当频繁,各自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但在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域文化是不同区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导致文化的差异[2]。最简单的就语言方言来说吧,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们的方言。就拿广东来说,大范围来讲我们统称为“粤语”,但是再细分还有客家话、茂名话、雷州话等等。甚至是每一个村子的语言都有是有区别的,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就是这个意思。地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亦或是不同的因素(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之下有着不一样的划分。但同时地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联系而发展的,所谓联系就是地域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文化都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2 地域文化差异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者是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于“爱国主义”的定义有很多,学术界里存在着不一样的看法。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在界定“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时候,都比较认可列宁1918年11月著作的《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里面说到的“‘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及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3]。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为国家人民利益献出生命保卫国土,救亡图存,那就是“爱国主义”;在新中国艰苦发展的岁月,不顾阻拦坚持回国推动祖国发展,那就是“爱国主义”;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拥护祖国利益,那就是“爱国主义”。
由于一些政治因素或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同样也会造成对“爱国主义”的不一样的理解。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政府;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尖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香港是中国领土,但是香港在1997年才真正回归。一直以来都实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政治方针。一百多年的分离,经济、政治上都有着不一样的举措,在文化上也有了些许的不一样。在今天,我们说到“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爱社会主义,但是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管理,制度上跟我们的不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强迫地要求他们也要爱社会主义。然而有些这样的分水岭之下有极少部分人会不这么认为,会提倡“港人爱港”就是爱国,认为香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提到的“港独”分子,尽管这只是极少部分的人的极端思想,但是依然影响到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发展。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的两名研究者陈绮文和陈祖为提出“香港人实际上是爱国的,但他们眼中的‘爱国主义’并非毫无条件,而是以自由主义为前提的,就是‘自由爱国主义’”。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名中国人,因此“爱国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即是拥护中国的利益发展,出发点是一致的。在2010年香港民众成立了香港爱国主义阵线(Front of Chinese Patriotism of HongKong),他们反对港独或其他分裂国家的意图,提出“爱国主义”,爱中国,支持中国的发展。因此,“爱国主义”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共同性才是大的方向标,我们的出发点都是要拥护中国的利益。 2.2 “爱国主义”教育对香港大学生的重要性及做法
“愛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大学生中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所以,可以说“爱国主义”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当代的香港的大学生拥有张扬开放的个性,极其包容事物的心态,注重自我等鲜明的特征。他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之下和日益丰富的物质观念与精神世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价值彷徨和价值冲突[4]。在这种情况之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在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香港来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力度以及成效并不是很强。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23%的香港大学生不清楚什么叫“爱国主义”,41%的香港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就是爱香港,拥护香港利益这样的浅层的理解;还有32%人认为“爱国主义”就是要拥护中国的统一和利益。总体而言,调查当中主要表现出来的是“自由主义爱国”。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的香港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这个话题表示很迷茫,或者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和态度比较地被动,主观性不强。这样的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香港的大学生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栋梁,同样的他们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爱国主义”将会在香港演奏出怎么样的旋律。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写到:“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在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举措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就已经实施,并且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变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做了几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在1985年,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第二次是在1998年,设置了“两课”;第三次是在2005年,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通过以上的调整,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相对少,在早年香港推行“国民教育”,但是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很多香港当代大学生或者是已经走向社会的公民都有着比较陌生的认知。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不重视受教群体需求量的现象。绝大部分都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调查统计得知,香港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其实很多大学生都比较在意国家的荣辱兴衰,有比较清晰的鉴别能力;只有少数因为价值观念的偏差,国家意识比较薄弱。考虑到香港大学生孩童时便是接受着“从实践中求取真理”的教育方式,再结合我国国情,应该从理论课、加强社会实践、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爱国的思想、精神和行动[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那百年的屈辱依旧在不少港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每每响起,那一句句“母亲,我要回来!”声俱泪下,港人心中依旧是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今日,我们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明白到,都是中华儿女的我们,不管怎么样的政治制度,不管怎么样的地理位置,我们的爱国之心,实际上都是一致的,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不用再受屈辱。离开母亲怀抱太久的香港,或许对我们实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是十分的了解以至于曲解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高度国家宏观调控,其实不然,如今的中国实行的制度都是在民主自由的基础上,人民拥护的。早年西方学者更倾向于早就研究我国制度的弊端更有甚者是直指我国的“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将会崩溃。三十年过去了,实践证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在香港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广大公民认识这一点,更加充分地知道如今我们的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对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积极的影响。
3 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香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项任务的落实,会产生一些列的良性效应;从个人的层面来讲,这一做法对于塑造香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性作用,使得香港大学生对祖国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从国家层面来讲,该做法得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弥合两地的文化差异,从而推进两地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对祖国的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德龙.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9.
[2]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3] 王霞娟.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要求及其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4,(5):27-29.
[4] 方凤玲.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 苏海淼.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经研究[J].纳税,2017,(19):134 136.
作者简介:黄绮雯(1996—),女,广东佛山人,广东培正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商务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