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开展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进行汉语言教学。而开展语言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使用,体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上就是师生互动。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高年级小学生往往不能够积极的发言,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发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发言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1
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传授,而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实时改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能够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同时,只有学生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因此为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通过互动更好地优化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知识提问
引导学生发言之前,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有所收获,而非仅为互动而互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确定了教学主题,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提问,避免学生思路阻塞[1]。在进行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问题设置,可以有效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学生知识把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考察,保证学生发言信心。
例如,在学习《梦圆飞天》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考察,比如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本课主要讲述哪些内容?主人公是谁?此类问题题干鲜明,具有明确提问目标。学生通过预习可以顺利回答:这一课主要讲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旅行,主人公是杨利伟。由于这两个问题难度较低,学生可以直接回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少不自信情绪。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提问,如:通过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该问题主要针对学生感受提问,且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回答自豪、激动等,直接将自己内心答案回答出来。
二、耐心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作为引导者而非领导者,帮助学生形成自身思考路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近初中生思想水平,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强行灌输的知识缺乏兴趣。但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提出教学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直接自问自答;或由于学生回答问题所用时间较长,直接训斥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言积极性降低[2]。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还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导致其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语文课堂只会更加死气沉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利用合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古诗词本身情感较为复杂,且遣词造句习惯与如今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学生自然难以理解。而教师通过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跟上教学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读过古诗后提问:根据诗词内容,作者在题目中的“不值”是何种含义?此问题较为复杂,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诗词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故事情感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令学生自愿举手回答问题,而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路中的错误之处进行指导,帮助其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
三、开展良性互动,鼓勵学生发言
为提升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信任感。教师需要注意到,只有学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才有可能实现良好互动,从而积极发言。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时需要适当的鼓励,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获得教师认可。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回答问题都是正确的,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进行《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作者背景以及诗词内容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该诗主要讲述什么内容?表达诗人何种思想?与诗人写作风格相符吗?之后由学生自愿回答。面对自愿回答的学生,教师不能以标准眼光审视学生回答问题状况,直接批评学生错误。而应从学生态度出发,表扬学生积极回答的态度,之后再依次指出其答案中的错误。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回答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更具备自身思想与独特学习需求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应通过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育,营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19(7):186-186.
[2]闫希刚.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9(54):68-6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发言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1
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知识传授,而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实时改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能够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同时,只有学生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因此为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通过互动更好地优化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知识提问
引导学生发言之前,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有所收获,而非仅为互动而互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确定了教学主题,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提问,避免学生思路阻塞[1]。在进行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问题设置,可以有效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学生知识把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考察,保证学生发言信心。
例如,在学习《梦圆飞天》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考察,比如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本课主要讲述哪些内容?主人公是谁?此类问题题干鲜明,具有明确提问目标。学生通过预习可以顺利回答:这一课主要讲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旅行,主人公是杨利伟。由于这两个问题难度较低,学生可以直接回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少不自信情绪。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提问,如:通过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该问题主要针对学生感受提问,且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回答自豪、激动等,直接将自己内心答案回答出来。
二、耐心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作为引导者而非领导者,帮助学生形成自身思考路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近初中生思想水平,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强行灌输的知识缺乏兴趣。但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常提出教学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直接自问自答;或由于学生回答问题所用时间较长,直接训斥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言积极性降低[2]。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还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导致其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语文课堂只会更加死气沉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利用合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古诗词本身情感较为复杂,且遣词造句习惯与如今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学生自然难以理解。而教师通过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使学生跟上教学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读过古诗后提问:根据诗词内容,作者在题目中的“不值”是何种含义?此问题较为复杂,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诗词本身出发,通过分析故事情感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令学生自愿举手回答问题,而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路中的错误之处进行指导,帮助其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
三、开展良性互动,鼓勵学生发言
为提升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信任感。教师需要注意到,只有学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才有可能实现良好互动,从而积极发言。因此教师在开展互动时需要适当的鼓励,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获得教师认可。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回答问题都是正确的,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并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进行《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作者背景以及诗词内容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该诗主要讲述什么内容?表达诗人何种思想?与诗人写作风格相符吗?之后由学生自愿回答。面对自愿回答的学生,教师不能以标准眼光审视学生回答问题状况,直接批评学生错误。而应从学生态度出发,表扬学生积极回答的态度,之后再依次指出其答案中的错误。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回答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更具备自身思想与独特学习需求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应通过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教师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育,营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2019(7):186-186.
[2]闫希刚.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J].考试周刊,2019(54):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