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风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814606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卷《安塞听鼓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品读课文,感受民俗、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串联课文,导入新课(3分钟)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到赵庄看了社戏,在鲁镇吃了罗汉豆,还回延安见了亲人,今天我们再去陕北安塞看看那里的腰鼓,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風情画。(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最炫民族风)
  2.安塞腰鼓简介
  (播放视频)
  师: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读,感受安塞腰鼓之劲。
  安塞腰鼓之劲: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够劲!
  【设计意图】通过三言两语的谈话式导入,既回顾了前面学习的课文,同时又很快串联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视频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表演形式有初步的感知。
  二、倾情朗读,听鼓势(10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5分钟)
  要求学生掌握字音,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节奏、情感,并谈谈听读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学生的情感倾向。本教学环节,教师范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初步获得了安塞腰鼓的审美愉悦。
  2.学生分任务朗读(5分钟)
  女生读第9、第25自然段,男生读第10、第26自然段,然后全班读第11、第27自然段。学生谈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体验情境。为此,本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初步体验情境,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原始生命力,为进一步品读感悟作铺垫。
  三、诗意精读,品鼓韵(8分钟)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从“画面欣赏”“字词品味”“手法运用”等角度自由诵读、品味,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
  学生活动,教师穿插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反复强调要体味和推敲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品味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堂的立足点和归宿。让学生放手朗读,自由品味,大胆发言,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四、创新“美读”,悟鼓魂(10分钟)
  1.演读课文,明确主题(7分钟)
  (屏幕显示:①可领读、合读、轮读……②可组内合作,也可组与组之间合作……)
  小组展示时,有的组与组之间联合,朗读重点句段,有的小组打着拍子率性而读……
  教师小结演读情况时,顺势提出两个问题:阅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他到底要挣脱什么、冲破什么、撞开什么?那“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指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借助时代背景,明白了安塞腰鼓既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歌颂,也是对民族魂魄的诗情礼赞。
  (板书:歌颂高原生命 礼赞民族魂魄)
  2.创意诵读,升华主题(3分钟)
  要求将第18自然段的“后生”变为“我们”,学生进入角色诵读。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读”是一个过程,“读”是一种手段,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新课准指出:在语文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而本环节则通过生动有趣的创新朗读,使学生进入意境,想他所想,去体验角色,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五、比较阅读,探文美(12分钟)
  1.快速阅读文章
  根据《安塞腰鼓》的赏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安塞听鼓声》。
  (屏幕显示:请根据《安塞腰鼓》的赏读方法,寻找文章之美)
  学生学以致用,从对比、以静衬动、情感、人物动作、修辞等方面交流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2.比较阅读,再寻课文之美,要求男生读《安塞腰鼓》第7自然段,女生读《安塞听鼓声》第5自然段,思考两文在主题和写法上的异同。(4分钟)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相同点:为了表现舞蹈美,作者用了最贴切的词语、最美妙的修辞、最优美的句式(单句成段、单词成段、长短句交错)、最细致的观察、最丰富的联想、最深刻的主题……
  不同点:《安塞听鼓声》写了两个场面(节日、平日),着重写鼓声;《安塞腰鼓》只写了一个场面,着重写鼓声、鼓势。
  (板书:语言美、主题美)
  【设计意图】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本课采用“1+1”的形式,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快速阅读品味,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实现了“课堂得法,课外用法”的目的。
  六、升华朗读,悟人生(2分钟)
  师生(齐诵):人活着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我们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股劲,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才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初衷之一是让学生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与现实对话,与心灵对白,人生在悟读中启迪,生命在感动中升华。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板书设计
  最炫民族风
  鼓舞人心
  歌颂高原生命
  礼赞民族魂魄
  语言美
  主题美
  【教后反思】
  《安塞腰鼓》和《安塞听鼓声》这两篇散文都展示了雄浑奇伟的画面,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文章条理清晰,用词精练,语句优美。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笔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为主线”的原则,整节课都是紧贴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以范读、听读、演读、个人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和男女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阅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彩,感悟生命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中学)
其他文献
“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推广”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申报立项的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重大研究项目)。自2018年10月物型课程项目启动以来,物型课程项目组对物型课程的理论体系、实施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在理论体系方面,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斌认为,物型课程重在人物合一,通过课程情景的设计,最终达到以物化人、以人化物的效果,可以包括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
期刊
《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近年来,笔者先后两次执教这篇课文,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引发了笔者对文本解读更加深入的思考。  第一次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是一年前,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整堂课很热闹,无论是表演的小组,还是观看的学生,都沉浸其中,大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表演结束后,笔者请学生点评每个人物的表演
期刊
政治认同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理念中的学科定位和责任担当。政治认同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展现出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  一、情境素材贴近生活,培育政治情感  建构主义指出,情境是激发学生价值认知的基础,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
期刊
物型课程的学校有哪些特征与行动路径,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价一所典型意义的物型课程好学校?这就需要制订《物型课程建设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下称《指标体系》)。  物型课程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形”,它是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校本化隐性课程。解析一下核心概念的界定,浓缩的一句话就是:发挥“物”的课程意象实现“文化塑形”。《指标体系》就要围绕“物型意象”与“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从形式的角度去认识复式统计表时,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最明显的区分就是单式统计表里只有
期刊
设计理念:  尊重《望洞庭》这首诗的个性特征,正确、适度地解读文本。带领学生在文字和画面的转换中,发展想象力;引领学生在品味用词之精妙中,提升思辨力;引导学生诵读不同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对比感悟刘禹锡《望洞庭》之柔美,提高朗读力;学习抓住诗眼“和”字,体会山水和谐之美、人的心境和大自然和谐之美,提升学习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
期刊
导 读:  罗伯特·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说:“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应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 [1]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笔者将《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中收录的《九色鹿课堂实录》(以下称“其一”)与薛法根老师在杭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中执教的《九色鹿》(
期刊
物型课程是以学习资源及文化系统的有效支持与人的主体性发展及创造性实践为基本特征的课程形态,是国家新课程秉持的“整体教育”观统领下的一种创新实践,其课程目标与国家新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使学生发展成为“整体的人”。“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1]从人的存在的完整性来看,要求教学摆脱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人类中心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态度,引导学生在探寻个体、自然、社会关
期刊
吉安市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一系列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形成师生、家长愿意读书、主动读书的引导机制,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让师生、家长共享“悦读人生”,校园浸润浓郁书香。  一、读书蓄满教师教育源泉  教师不仅是施教者,还应该是读书人,更要为学生做表率。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自己有教育活水,始终拥有教育源泉。每学期,学校出资,为每个老师购一本教育专
期刊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取得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