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水系的人海口,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自古便是北京的门户。天津人豪爽坦荡,热情好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天津人来说更是如此。
早晨,迷离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先起来打开收音机,再泡杯茉莉花茶,热茶就着大鼓单弦的韵调下肚,“美得赛神仙”。下楼买早点,大饼卷圈和煎饼锞子任你选,要是嫌干,再来碗豆浆或者豆腐脑就齐活了,还营养健康。天津人全是“咸豆腐脑党”,所以豆腐脑只有咸的。锞子有很多种,比如:棒槌锞子就是把两根炸到膨胀的锞子捏在一起;糖锞子一整面都是深色的红糖油酥,一口下去又甜又香;錁头儿是糖锞子的“简装版”;馃篦儿要炸到透光,轻薄如纸,咬一口满地掉渣,才叫功夫到家。如果想换换口味,锅巴菜和面茶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天津得会吃:锅巴菜要先吃几口干的锅巴再和开,主要是为了分辨锅巴是地道的绿豆面,还是掺了棒子面的“水货”。还有锅巴的软硬程度,也是鉴定老板手艺的重要标准。面茶绝对不能搅和,要吃一勺刳一勺。而天津本地正宗的煎饼锞子是绿豆面上摊鸡蛋,除了锞子、锞篦儿之外什么都不加。但近年来随着大量外地人进入这个行当,也有了许多其他口味,不过老天津人是坚决不会承认那是天津煎饼锞子的——“煎饼锞子里加生菜,那揍(就)是邪教!”由此可见,豪迈的天津人在“吃”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极其讲究而且决不让步的。
到吃午饭的时候,天津又成了一个容易让人患上“选择恐惧症”的地方——无他,可以吃的实在太多了!吃“硬磕儿”的荤菜可以去红旗饭庄、利顺德、鸿起顺……这些饭馆的菜肴都名传十里,“罾蹦鲤鱼”“老爆三”“独面筋”……每道菜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即便只吃素也有数不尽的美味:古义化街的“石头门坎”素包口味丰富,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荤菜,还多了蔬菜的清香和鲜甜;隐匿在居民区的酱货店豆皮儿、素鸡鲜辣过瘾,吃得人停不下来;长江道边上的素菜馆有着自家的不传秘方,好吃得简直有些过分……只是有一点,天津有着全国闻名的长芦盐场,所以不管是什么饭馆,饭菜口味都偏重偏咸。别看上面提到的大都是老店名店,但它们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良创新,既存着老味儿,又缀着新样儿,不断创造着新美食。
下午,工作、学习累了就该找点儿东西垫补垫补了,比如甜食,或者水果。
甜食主要分中式点心和西式甜点。中式的“白皮儿”深受天津人喜爱,而且馅料多种多样,不管你喜欢新潮的水果口味还是经典的豆沙枣泥,都能得到满足。但有一点要说明:“甜咸”和“椒盐”两种口味的“白皮儿”,外地人不一定消受得了——“甜咸”馅儿就是在白糖、青丝玫瑰里夹着好多细盐粒,一口下去咸中有甜,甜中带成,是为“甜咸”;“椒盐”是在花椒面和精盐里掺入绵白糖,味道很难描述。除此之外,还有绿豆糕、糖堆儿等依据时令才能享受的美食。然后是西点,西式的甜点种类就多了,“起士林”的西点在天津人眼里比德国的还正宗,“圣西林”的饼干、“好利来”的蛋糕,不同的店有不同的味道,不做太多介绍,只强调一点——注意卡路里。
在天津,你能买到天南海北的水果,外地的水果不消多说,只说天津本地的。汉沽茶淀的“玫瑰香”葡萄是特色品种,一小嘟噜一小嘟噜挤在一起,放一串在屋里,果香三天也散不尽;号称“萝卜赛鴨梨”的沙窝萝卜是当水果卖的,脆甜口味没有一丝辣劲儿;绿心的黄瓜咬起来脆生又爽口,那可是天津黄瓜研究所的“拳头产品”……琳琅满目的水果摊总会让人眼花缭乱,但归结起来就一个字——好!
一天快结束了,最后要说说晚上的美食了。晚上的天津是没有美食的,或者说,到处都是美食。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渴望的便是那顿饱含家的温暖的饭菜:青椒土豆丝、虾酱炒豆腐、西红柿炒鸡蛋……朴素得不带一丝修饰的菜名,平常得毫无新意可言的菜色,却足以让你吞下三碗米饭,吃饱喝足后还会“无意识”地炫耀“我妈(爸)做的××真是好吃到没治了”。无论白天过得怎样,晚上一定是要回家的,这是一辈又一辈人对家不变的眷恋,也是人们热爱饮食的初心。无论怎样,家里的饭菜是比任何东西都好吃百倍的美食,家里的风景是比任何地方都漂亮百倍的美景。而这,正是“卫嘴子”好吃的根源——对家的深爱和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他们可能没有“车子房子票子”,但是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他们能花上四天做二斤扣肉,用半个月的时间折腾出三屉绿豆糕;也能用5分钟整出一份早点,在10分钟内解决晚饭。不论怎么做,他们总能做得很快乐,因为他们做的不是维持生命的食物,而是一种“穷有穷讲究,富有富讲究”的潇洒、一种整天“乐和”的豁达、一种“把日子过成段子”的乐观。
“姐姐,来套煎饼课子!俩鸡蛋,单课篦儿!”
“得了您哪!马上好!吃辣子不,我跟您了说,我家的辣子倍儿香,绝对不是跟您瞎惹惹儿!”
“成!多来点儿!”
每天,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拿着煎饼馃子,或揣着奶油面包的男女老少急匆匆地走着,人来人往,交错成了流动的天津卫。
佳作点评
天津是相声的发源地,有“哏儿都”之称;天津人乐观幽默,随口几句就是段子。但你知道吗?天津人还是挑剔的美食家。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介绍了极具特色的天津美食,读后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行文中不时进出一两句接地气儿的天津方言,使一股浓郁的津味儿扑面而来,为文章增色不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诙谐风趣的语言还是或精细或朴素的美食,都折射出天津人豁达洒脱的性情,用天津话说就是“乐和乐和得了”。
(寒扬)
早晨,迷离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先起来打开收音机,再泡杯茉莉花茶,热茶就着大鼓单弦的韵调下肚,“美得赛神仙”。下楼买早点,大饼卷圈和煎饼锞子任你选,要是嫌干,再来碗豆浆或者豆腐脑就齐活了,还营养健康。天津人全是“咸豆腐脑党”,所以豆腐脑只有咸的。锞子有很多种,比如:棒槌锞子就是把两根炸到膨胀的锞子捏在一起;糖锞子一整面都是深色的红糖油酥,一口下去又甜又香;錁头儿是糖锞子的“简装版”;馃篦儿要炸到透光,轻薄如纸,咬一口满地掉渣,才叫功夫到家。如果想换换口味,锅巴菜和面茶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天津得会吃:锅巴菜要先吃几口干的锅巴再和开,主要是为了分辨锅巴是地道的绿豆面,还是掺了棒子面的“水货”。还有锅巴的软硬程度,也是鉴定老板手艺的重要标准。面茶绝对不能搅和,要吃一勺刳一勺。而天津本地正宗的煎饼锞子是绿豆面上摊鸡蛋,除了锞子、锞篦儿之外什么都不加。但近年来随着大量外地人进入这个行当,也有了许多其他口味,不过老天津人是坚决不会承认那是天津煎饼锞子的——“煎饼锞子里加生菜,那揍(就)是邪教!”由此可见,豪迈的天津人在“吃”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极其讲究而且决不让步的。
到吃午饭的时候,天津又成了一个容易让人患上“选择恐惧症”的地方——无他,可以吃的实在太多了!吃“硬磕儿”的荤菜可以去红旗饭庄、利顺德、鸿起顺……这些饭馆的菜肴都名传十里,“罾蹦鲤鱼”“老爆三”“独面筋”……每道菜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即便只吃素也有数不尽的美味:古义化街的“石头门坎”素包口味丰富,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荤菜,还多了蔬菜的清香和鲜甜;隐匿在居民区的酱货店豆皮儿、素鸡鲜辣过瘾,吃得人停不下来;长江道边上的素菜馆有着自家的不传秘方,好吃得简直有些过分……只是有一点,天津有着全国闻名的长芦盐场,所以不管是什么饭馆,饭菜口味都偏重偏咸。别看上面提到的大都是老店名店,但它们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良创新,既存着老味儿,又缀着新样儿,不断创造着新美食。
下午,工作、学习累了就该找点儿东西垫补垫补了,比如甜食,或者水果。
甜食主要分中式点心和西式甜点。中式的“白皮儿”深受天津人喜爱,而且馅料多种多样,不管你喜欢新潮的水果口味还是经典的豆沙枣泥,都能得到满足。但有一点要说明:“甜咸”和“椒盐”两种口味的“白皮儿”,外地人不一定消受得了——“甜咸”馅儿就是在白糖、青丝玫瑰里夹着好多细盐粒,一口下去咸中有甜,甜中带成,是为“甜咸”;“椒盐”是在花椒面和精盐里掺入绵白糖,味道很难描述。除此之外,还有绿豆糕、糖堆儿等依据时令才能享受的美食。然后是西点,西式的甜点种类就多了,“起士林”的西点在天津人眼里比德国的还正宗,“圣西林”的饼干、“好利来”的蛋糕,不同的店有不同的味道,不做太多介绍,只强调一点——注意卡路里。
在天津,你能买到天南海北的水果,外地的水果不消多说,只说天津本地的。汉沽茶淀的“玫瑰香”葡萄是特色品种,一小嘟噜一小嘟噜挤在一起,放一串在屋里,果香三天也散不尽;号称“萝卜赛鴨梨”的沙窝萝卜是当水果卖的,脆甜口味没有一丝辣劲儿;绿心的黄瓜咬起来脆生又爽口,那可是天津黄瓜研究所的“拳头产品”……琳琅满目的水果摊总会让人眼花缭乱,但归结起来就一个字——好!
一天快结束了,最后要说说晚上的美食了。晚上的天津是没有美食的,或者说,到处都是美食。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渴望的便是那顿饱含家的温暖的饭菜:青椒土豆丝、虾酱炒豆腐、西红柿炒鸡蛋……朴素得不带一丝修饰的菜名,平常得毫无新意可言的菜色,却足以让你吞下三碗米饭,吃饱喝足后还会“无意识”地炫耀“我妈(爸)做的××真是好吃到没治了”。无论白天过得怎样,晚上一定是要回家的,这是一辈又一辈人对家不变的眷恋,也是人们热爱饮食的初心。无论怎样,家里的饭菜是比任何东西都好吃百倍的美食,家里的风景是比任何地方都漂亮百倍的美景。而这,正是“卫嘴子”好吃的根源——对家的深爱和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他们可能没有“车子房子票子”,但是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他们能花上四天做二斤扣肉,用半个月的时间折腾出三屉绿豆糕;也能用5分钟整出一份早点,在10分钟内解决晚饭。不论怎么做,他们总能做得很快乐,因为他们做的不是维持生命的食物,而是一种“穷有穷讲究,富有富讲究”的潇洒、一种整天“乐和”的豁达、一种“把日子过成段子”的乐观。
“姐姐,来套煎饼课子!俩鸡蛋,单课篦儿!”
“得了您哪!马上好!吃辣子不,我跟您了说,我家的辣子倍儿香,绝对不是跟您瞎惹惹儿!”
“成!多来点儿!”
每天,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拿着煎饼馃子,或揣着奶油面包的男女老少急匆匆地走着,人来人往,交错成了流动的天津卫。
佳作点评
天津是相声的发源地,有“哏儿都”之称;天津人乐观幽默,随口几句就是段子。但你知道吗?天津人还是挑剔的美食家。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介绍了极具特色的天津美食,读后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行文中不时进出一两句接地气儿的天津方言,使一股浓郁的津味儿扑面而来,为文章增色不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诙谐风趣的语言还是或精细或朴素的美食,都折射出天津人豁达洒脱的性情,用天津话说就是“乐和乐和得了”。
(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