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大量农村青壮年人群纷纷选择外出打工,致使越来越多的儿童留守家中,这些留守家中的儿童弱势群体大家常将其称为留守儿童。农村中的留守儿童无法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温馨的家庭氛围等,再加上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劳作,儿童很少能与父母长时间相处,这就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家庭教育等,均让儿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或者性格上的不足。随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用心呵护、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项目内容之一。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026-01
根据我国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态白皮书》相关数据内容显示,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并对自身的智商、相貌存在较低的评价,而且部分留守儿童还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并且,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常容易出现敌对、强迫、偏执以及敏感等心理问题,且留守儿童的焦虑状态以及出现抑郁的几率要比非留守儿童高。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由于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年龄越小的儿童存在的问题越大,女性要比男性的问题突出一些。教师想要解决这问题,需要从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方法、用细呵护儿童的成长,促使儿童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处于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通过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加入农村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全天候的心理健康覆盖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农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根据所处地区建立相关留守儿童档案,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联系卡等,并保证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及时等更新档案信息,切实建立全覆盖的档案信息系统。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师还需在具体举措、工作大会上落实全天候的原则,组织当地教育部門、学校、村委会、校长、家长、教师以及村干部等人员共同组成无缝的管理模式。
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弥补儿童的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缺少亲情以及家庭的爱护,所以农村教师想要高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原因入手帮助留守儿童弥补缺失的亲情,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校互动是当前学校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例如学校与家长、提高家长认识、鼓励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借助代理家长等方法,满足留守儿童亲情的需要,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思想上以及情感上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指导,促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三、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使学生受到平等对待
部分农村学校中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充分感受到受教育权利,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教育偏差,也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因此,农村学校需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位学生均能受到平等的教育,减少留守儿童教育偏差情况的存在,从而减少部分学生由于教育偏差出现的问题。简单来讲,农村学校需要充分保证儿童在学校、课堂上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充分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将学校作为主要场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严重缺少家庭情感支持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则首当其冲的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场所。这就需要农村学校从学校的立场,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组成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在咨询室内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教师通过学生的描述以及沟通,充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疏导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问题等。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并不具备能够建立心理咨询室的条件,则可以在当地设置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让该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在这一场所中,获取相关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帮助学生缓解部分心理问题,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身观,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生长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农村小学教师想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能够顺利成长,就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入手,积极研究、探索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家庭情况允许时,教师还可与家庭进行相互配合,通过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促使学生能够健康、阳光成长,让每位学生均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并且,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基金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Y[2019]G208号。
参考文献:
[1]郭玉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呵护遗落乡间的天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2).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026-01
根据我国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态白皮书》相关数据内容显示,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并对自身的智商、相貌存在较低的评价,而且部分留守儿童还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并且,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常容易出现敌对、强迫、偏执以及敏感等心理问题,且留守儿童的焦虑状态以及出现抑郁的几率要比非留守儿童高。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由于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年龄越小的儿童存在的问题越大,女性要比男性的问题突出一些。教师想要解决这问题,需要从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方法、用细呵护儿童的成长,促使儿童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处于新时代、新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通过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加入农村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全天候的心理健康覆盖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农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根据所处地区建立相关留守儿童档案,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联系卡等,并保证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及时等更新档案信息,切实建立全覆盖的档案信息系统。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师还需在具体举措、工作大会上落实全天候的原则,组织当地教育部門、学校、村委会、校长、家长、教师以及村干部等人员共同组成无缝的管理模式。
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弥补儿童的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缺少亲情以及家庭的爱护,所以农村教师想要高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原因入手帮助留守儿童弥补缺失的亲情,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校互动是当前学校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例如学校与家长、提高家长认识、鼓励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借助代理家长等方法,满足留守儿童亲情的需要,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思想上以及情感上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指导,促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三、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使学生受到平等对待
部分农村学校中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充分感受到受教育权利,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教育偏差,也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因此,农村学校需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位学生均能受到平等的教育,减少留守儿童教育偏差情况的存在,从而减少部分学生由于教育偏差出现的问题。简单来讲,农村学校需要充分保证儿童在学校、课堂上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充分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将学校作为主要场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严重缺少家庭情感支持以及家庭教育,学校则首当其冲的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场所。这就需要农村学校从学校的立场,将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组成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在咨询室内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教师通过学生的描述以及沟通,充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疏导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问题等。与此同时,部分学校并不具备能够建立心理咨询室的条件,则可以在当地设置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让该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在这一场所中,获取相关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帮助学生缓解部分心理问题,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身观,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生长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农村小学教师想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能够顺利成长,就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入手,积极研究、探索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家庭情况允许时,教师还可与家庭进行相互配合,通过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促使学生能够健康、阳光成长,让每位学生均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并且,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基金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Y[2019]G208号。
参考文献:
[1]郭玉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呵护遗落乡间的天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