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素养视角研读教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起点,梳理教材结构,把握知识本质内涵,读懂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谈多维度研读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研读教材;多维度;位置
  常言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然而,对“教什么”的把握,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读教材,仅仅“读” 教材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起点,梳理教材结构,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读懂教材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谈谈如何读教材。

一、以课标为纲,扎实地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是解读数学教材和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师基于数学素养视角解读教材,应从研读“课标”开始。
  对于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 “课标”有这样的描述:

  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说明:需要先在方格纸上标明正整数刻度,希望学生能够把握数对与方格纸上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并且知道不同的数对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来直观理解直角坐标系。
  可见,扎实地读“课标”,读教师用书,教学方向才清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有明确的落脚点。

二、把握知识结构,系统地读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读教材就要系统地读纵向联系和结构,既重视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又关注对教材整体结构的把握。
  “位置”系列知识结构就可梳理如下:

  [册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 位置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含义,初步感受相对性;会使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三年级下册 位置与方向(一) 认识八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平面图上方位的绘制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 位置 认识数对,用数对(正整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六年级上册 位置与方向(二) 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与距离;会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点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
  关于“位置”,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安排了四次螺旋上升的学习。低年级对物体位置的描述,借助生活经验,以生活化语言为主;中年级逐步向规范的“方向”用语过渡;高年级时,数对的引入,以及综合性、多维度的表示方法,使物体位置的确定由生活经验向数学表达转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见,以整体为本,理解各个知识点与整体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三、抓本质内涵,深刻地读


  “位置”的内容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丰富而饱满的数学价值,引入数对就是要认识平面坐标系,而平面坐标系的根本作用在于表示函数图像。
  如果教师解读教材过于表面化,在“把物体抽象成点,将点转化成数对,建立点与数对的关系”这一过程交代不清,势必会干扰学生对数对本质的认识。
  针对这一教学关键点,不妨进行如下设计:
  1.在制表中体验数对
  (1)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
  师:每位同学处于方格图中的什么位置?
  生: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2)制作座位表
  ①哪一个格点是第1列第1行?
  ②给除点A以外行、列的其他点标上数据。

  ③一共有幾列,有几行?
  (3)汇报总结,抽象提升
  师:数对的次序是怎样定的?
  生(齐):(列数,行数)。
  师:鼠标停留在谁的位置上,谁就站起来,报出数对。
  生1:我的位置是(6,4)。
  生2:我的位置是(4,6)。
  生3:我的位置是(3,3)。
  师:(3,3)是个特殊的数对,和它相似的数对有哪些?
  生4:(4,4)(6,6)(9,9)……
  师:讲台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吗?
  (课件演示:动态生成横轴和纵轴上的0坐标)
  师 :数对(0,0)表示的位置在哪里?
  坐标方法的渗透,正是源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所得。本环节的设计,从实物图到点阵再到方格图,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两次抽象过程,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和知识的升华,将学生的生活表达提升为数学表达。   2.在活动中内化数对
  (1)横坐标上的点
  师:能用数对表示点A的位置吗?

  生1:(4,5)。
  师:点A向右平移2 格,还能用一个数对来表示吗?
  生2:(6,5)。
  师:再往右平移呢?
  生3:(7,5)。
  生4:(8,5)。
  師:可以往右平移多少格?(无数格)
  师:仔细观察,这些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5:都在同一横线上。
  生6:都在第5行,数对的第二个数都是5,第一个数不相同。
  师:如果用一个数对表示这条直线上任意的一个点,你有办法吗?
  生7:(m,5)。
  生8:(x,5)。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用(x,5)来表示。
  (2)纵坐标上的点
  师:现在有一个点B(5,y),能猜出它的位置在哪里吗?
  生9:这个点在第5列,B是第5列中的任意一点。
  师:如果把符合条件的这些点连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生10:形成一条竖直线。
  师:还能在方格图中找到具备这种特征的点吗?
  生11:(0,y)、(1,y)、(2,y)……
  师:是的,我们可以找到无数条这样的竖直线,它们都是点的组合。
  本环节以观察、想象、操作活动为主线,形象地建立起点与数对的关系,深刻挖掘了平面坐标系第一象限中点的特征及规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促进学生领会有序数对的数学本质。

四、发现亮点与不足,辩证地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材料。然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既有亮点,也有不足。对学生而言,学习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如前所述,“位置”这一课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标明刻度,弄清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但是教材对以上目标的落实却有明显的局限性。纵观新课与练习,没有一道题目提出在方格纸上标刻度的要求;关于数对与点的对应,除了在第20页“做一做”中有所呈现,其他练习则清一色是“数对” 与“方块”的对应。用数对表示方格、表示水果图片所处的方块位置等,都是不教自明的“常识”,最大的问题在于,此类练习无法体现数形结合,对学生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知识并无承接功能。因此,教师要以辨证的眼光研读教材,适当处理教材。
  教材的编排方式是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选素材是否有利于思维发展,学习形式是否有利于积累活动经验……以上问题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更需要教师具备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勇气和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郭亚萍.小学数学教材的研读策略探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7):11-14.
  [2] 范艳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张奠宙.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通感,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的心理过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艺术的各门类之间由于存在着共同规律、共同审美特征所激起的艺术通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艺术通感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相互转换的结果。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借用通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调动学生参与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儿童逐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出来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宽度、深度与效度。因此,对于课堂中的问题,教师的设计作用不容小觑。基于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整体性、思辨性、发展性理应成为教师设计问题时必备的三个意识。  [关键词]问题设计;整体;思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主要集中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全面掌握,以及如何解决遗忘知识并重新积累的问题。二轮复习则侧重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能够有效备考,提高成绩。下面是笔者二轮复习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以期求教于同行。  突出主干,形成网络  在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中写道:“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
校本课程的特点,在于以学校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这种课程的编排模式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而决定的。统一化的课程编排和单调的课程结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渗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多样化要求。我国一直以来都注重文化教学,学科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多。而小学阶段实际上是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能有效地安排教材,促进体育教学的合理展开,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  小学足球
语文与其说它是一门课程,不如说它是一个开放且开明的体系。作为一个工具性、人文性的体系,课外阅读不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粉饰性的角色”,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子虚乌有的。毫不夸张地说,它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中,它是语文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教育工作者在探求如何让学生变得聪明睿智、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智力时,需要摒弃所谓的题海战术。学生智力的提升,不是依靠大量的补习课,不是一味地去增加作
[摘要]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如果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数学知识学起来将不再那么艰涩,晦涩难懂的抽象数学概念理解起来也更简单,记忆也会更深刻,一旦记住便经久难忘。因此,领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先决条件,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作指导,迁移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终生受用无穷。  [关键词]植树问题;化繁为简;数学思想方法;可视化;操作  [中图分类号
阅读本身是一种具有极强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只有真正尊重学生个性,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小学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起点,教师不但需要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小学语文只有开展个性阅读,真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体验,才能够让学生在这个過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多元教
[摘 要]在“圆柱的高”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要不断地激活与完善它,并据此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关键词]圆柱的高;知识经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46-02  在一次“圆柱的高”(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堂上,某教师一开始就呈现例1的情境图以及摄影图片:罐头、八宝
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经常思考的课题之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例设计  Stop Ⅰ Lead-in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
[摘 要]教师普遍认为“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较难。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总体的数量与所取的份数区别开来,以便暴露学生的错误,从而纠正错误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错误;意义;份数;总数;部分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36-01  部分教师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时,常常刻意不谈总数或者把总数作概数化处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