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一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切实地放到更高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尊重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说话、写话内容,尽情表达,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写话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
  一、立足童心,科学选图,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在一年级写话教学中,看图写话是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传统教学中,看图写话的内容往往是教师自行挑选的。可是,在教学时却发现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低。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挑选的画面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觉得说话比较困难或者无话可说,于是失去了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贴近学生,科学选图,激发学生对看图写话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推荐,学生选择
  教师因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保持一颗童心,换位思考,挑选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图画进行写话训练。
  举例来说,在一下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中,很多教师会安排一次课,课题为《特别的雨伞》。教师会在课前挑选一张画,让学生看清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挑选的画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好说,有话可写。如何确保这一点呢?可以如下操作:课前挑选如下三幅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进行选择。之后,教师对大多数学生选择的画进行集体指导。写话时,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画进行创作。
  (二)学生推荐,教师编排
  在一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提供平时见过的、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教师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从中挑选适合的内容安排写话活动。对于那些学生提供的但未进入课程体系的内容,教师可以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完成写话,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相信用学生自己挑选的画进行写话训练,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话热情,促使他们乐于写话。
  二、贴近实际,鼓励表达,提升学生说话的水平
  口头表达是语言实践的重要能力,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状况。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具体思维占优势,但是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很多教师在训练时,操之过急,要求过高,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讲得生动。当学生讲不清楚时,就越俎代庖,着急启发,让学生按照教师所预设的方向走。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觉得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逐渐放弃发言表达的机会。因此,轻松聊天,尽情表达,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鼓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如此,写话如此,作为写话基础的说话亦如此。一年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累写话素材。例如,学生课间爱玩陀螺,可以围绕陀螺,安排几次说话训练。可以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陀螺,也可以说一次陀螺大战的经历。再如,最近禽流感疫情严重,可以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最新信息,问问学生是否担心,请他们说说平时是怎么预防的。在轻松愉悦的聊天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敢说了,会说了,教师亦可以逐渐规范学生的表达,适时进行指导。
  (二)放宽要求,因势利导
  在一年级写话训练中,看图说话是一种常用的形式。教学中,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宽说话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最大限度地在空间和时间上创造让学生说话的机会。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从而进行有效指导。即使有时学生的表达偏离了画面,但如果说话完整,有条理,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例如,在《特别的雨伞》这节课中,学生对小熊是如何摘到荷叶伞的这一细节特别感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大胆想象,讨论非常热烈,有的甚至构思了小熊因趴在岸边够荷叶差点掉到河里的惊险经历。虽然这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学生喜欢的。因此,笔者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鼓励他们将这个画面之外的故事说完整,并用画图的方式画下来。这一小小的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也让说话真正达到了效果。
  三、降低门槛,合理评价,保护学生个性化写法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一年级学生有其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感悟。写话行为的完成,更多的是依靠写话主体的知识迁移和情绪体验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写法,不要在写话完整性及写话技巧上作过多、过高的要求。
  (一)降低难度,由浅入深
  “造句”是一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一句话会写了,几句话也不在话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写完整。先说后写或先写再交流都可尝试,但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作修整。多次训练以后,一定要关注语言表达不理想的学生,试着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对真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示范的句子。之后再在“简单的一句话”上做文章,把话写具体。如用“一片片”造句,开始学生都会简单地写: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一片片怎样的树叶?怎么样落下来?再来个比喻句:像什么一样飘下来?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二)多样标准,尊重个性
  在写话阶段,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写一会儿停顿一会儿,有的甚至停顿好久。这说明学生的写话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大致是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亦或者学生有了新的想法,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如果教师严厉批评或者反复催促,对学生来说,不仅毫无帮助,还可能增加其写话畏惧感,使他们害怕写话,讨厌写话。为了使写话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保护学生的写话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用画甚至用剪贴来代替,使他们写的话图文并茂,表达更具个性化。例如在《特别的雨伞》中,一个学生写道: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小熊,小熊热得汗水直流,不停地向外吐着舌头。学生在“汗水直流”处画了很多豆大的汗滴。还有一个学生写道:打着绿色的荷叶伞,太阳照不到小熊,小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句末,学生画了一张笑脸,使句子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四、听画结合,增强积累,夯实学生写话基础
  喜欢听故事是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得出: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但在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会大大提高。一年级学生最喜欢听童话故事,他们会把故事中的形象与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这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有极大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学生听了童话故事后,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写读后感。当然,这里所说的读后感不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读后感,而是用蜡笔画下来的感受。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好,喜欢画画、贴画,让学生借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乐此不疲。具体操作如下:在学生看完书后,让他们把大致内容回忆一遍,简单描述一下,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书中的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然后用蜡笔画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回忆听过的故事内容。这样的训练形式不仅受到学生的喜欢,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为今后用文字写读后感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应站在儿童角度,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话,保护学生个性化写法,丰富学生故事积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说话与写话,让学生保持写话的热情,享受写话的乐趣,让一年级写话训练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我们的祖先留下丰厚的典籍、教训,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去继承这份遗产,更有责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传承前人的智慧、才艺和累积。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现行人教版教材第一次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编入了文言文,分别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奕》《两小儿辩日》。另外,教材中古白话文体裁的文章也为数不少,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猴王出世
【案例呈现】  师:林冲武艺高强,有礼貌,是好汉。但他的为人,最可贵的是什么?请大家认真地默读第三、四、七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想一想林冲的为人、人品、性格,他与梁山其他好汉的不同之处。静下心来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在宁静中,在思考中,读而思,思而读。(生默读)  师:林冲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他的为人怎样?表现在他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做记号。做了记号,就会引起你的思考,这是读
朗读训练一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和意义无须多作阐述。但在实践操作中不少专家、教师谈“练”色变。究其原因是在当下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朗读训练被异化,存在着知识化、指令化等问题。如何让朗读训练这棵老树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树立新“朗读训练”观:通过“隐性朗读”这条大道追求训练的无痕境界。  周一贯老师在《新“训练”观:贴近生命的“无痕”之境》一文中提出以讨人喜欢的面目
当前的阅读教学有一种“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倾向。在笔者近年来所听的观摩课中,许多都有这样的现象: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不够,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大容量,快节奏,教师汗流浃背,学生疲惫不堪……  语文课堂能否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中,努力从冗繁走向凝练?我们能否创建出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律?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开始了“简约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实践行动。  一、教学目标简约而清晰  一堂阅读课,在时
《回声》一文充满童趣,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教学中,笔者将小青蛙以学习伙伴的角色引入课堂,创设了与小青蛙一同学习、体验、感悟的情境。那么,如何让写字教学穿插其中,又不至于打破原有的境地,呈现出一脉相承的课堂气势。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  再看《回声》一文的生字书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颇具难度,因此笔者在本课的写字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三步走”策略,下面就这三个写字片段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片段一】指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1-0074-01  如何站在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审视和解决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是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汪晓赞教授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
【教学目标】  1.识记“蝉”“铺”“刷”等字。读准“丁冬,丁冬”“知了,知了”“刷刷,刷刷”“呼呼,呼呼”等拟声词。借助逗号读出节奏。  2.通过句子比较、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初步理解诗中将词语“悄悄地”进行前置的作用。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3.通过想象和仿写,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1.有趣问答:四季妈妈有四个孩子,你知道是哪四个孩子吗?(生答,师板书:
【背景介绍】  2012年9月底,浙江省教育厅组建专家团赴青海省德令哈市、格尔木市支教,永康市实验学校倪静川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尝试寻找诗歌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契合点,既凸显了课文的诗歌文体特征,又不失略读课的略读味,实现了由文本解读式课堂转向语言学习型课堂、由内容分析式课堂转向学习策略指导式课堂的成功转型,对当下“关注文体,关注生本,凸显语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
一直以来,我以为阅读总是应该先静静地走进字里行间,在徜徉文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所带来的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从而感受阅读的快乐!多年来,我自身的阅读实践,就是这样做的。  回到教学中,我却发现让孩子如我这样去阅读整本书并非易事。首先带来几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如何让活泼好动的孩子能够静下来呢?靠纪律,靠说教?实践起来似乎都不理想。其次,就算孩子静下来读书了,如何让孩子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升表达出来
【摘 要】要有效激发学生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必须根据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借助图表、绘图讲解、知识竞赛、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就会由此被大大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才有可能。  【关键词】科普类书籍 阅读 交流策略  科普类书籍是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和辩证的视角剖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