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临市场经济和教育大众化的压力,社会对大学教育也寄予了更多的希望。面对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的现实,大学教育应该“守正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同时也引导社会教育观念的提升。本文还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大学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大众化教育、教学评价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通识教育应该主要通过完善专业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在内容与标准上不应“大众化”而还要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并对如何建立公正合理、而又简单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评价;大众化教育;通识教育
  教学与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之一。良好的大学教育以高水平学术为基础,但教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性,高水平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是自然产生的。在信息时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压力与希望越来越大,但目前国内大学教育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出现了所谓“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相对于我国庞大的教育规模,优秀人才非常匮乏,所以才有“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这种情况已经进一步威胁到了未来的教育质量,并会严重影响未来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创新,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大学“教育质量滑坡”一方面是大学本身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学可以以比较从容的方式,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人才。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别、个人兴趣与人生发展等方面往往被政治气氛与社会主流意识所压制,教师也没有太多科研上的压力与经济利益上的追求,所以教学是一件虽然辛苦,但相对单纯和明确的事情。20世纪末开始,市场经济、大众化教育、信息时代、教育国际化等突然以席卷之势对大学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大学普遍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也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视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积累。这就要求大学教育既要根据社会发展而对教育教学的策略、方式方法有所调整,又能有所坚持,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念。
   回到过去那种非功利的、纯粹的教育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放任市场经济的渗透,把大学教育变成追逐名利的手段,也是与教育的基本规律相违背的。在社會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应该认真思考教育与人才培养理念,并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更好地承担起教育的重任。
  一、大学教育的关键问题与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几个要素:聪明勤奋的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良师的指导、交流与讨论的氛围或学习模式。
   对于现在的大学教育来讲,最核心的工作是引导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发展方向。这也应该是检验一切教学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学习与研究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艰苦而枯燥的事情,没有兴趣的支撑也就不可能培养出有深厚学术功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在中学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方向都非常模糊,在大学中很多人产生了放任自流和盲目修习第二学位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是现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有所欠缺。再强调“刻苦学习”、“为国家建设而学习”,已经没有多大的号召力,只能尽量使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为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学习。“让知识的魅力吸引年轻人”[1]。
   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古代教育家已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礼记•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简单来说也就是教学要留有探究的“余地”。所以,在良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名师的经验总结和普遍做法[2]。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培养学生,正是大学教育的本质[3]。交流和讨论才能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创造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为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服务的。像“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还有适当的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使用,从学校层面不应该就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要求老师,否则会伤害老师教学的创造力及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基于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会从中得到教学相长的收获[4,5],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热情。
   为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实行小班教学。但大学很多的基础课与通选课学生人数太多,小班教学有困难,这时就应该实行分组教学法,由助教带领学生讨论。教师应该有权力根据教学需要申请足够数量的助教,学校也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实行灵活的助教政策。对所有的课程,不分专业与课程性质,统一规定助教人数的做法,也许管理起来简单,但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不能怕麻烦,要把管理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
  二、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
   通识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也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对通识教育本身并没有太多争议,问题是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如何实现?
   国外教育家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6],但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的做法还是简单开很多各种专业的课程让学生选择,属于知识面的“通识”,看不到更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被信息和商品所包围,真正的情感交流反而少了。所以基于中国和大学的现实情况,通识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文教育的强调。然而,学很多“通识”的课程并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同样,学习人文课程也不能自然就使人产生人文意识。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并有某一方面技能的人。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并主要通过专业教育实现[7]。一个学生怎样才能对专业以外的选修课程有深入的理解?这仅凭通选课教学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唯一的可能是学生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介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领域中,这样才能体现通识教育的真正价值,使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互相促进。在专业教育中,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对学生的感召,教师传递的学术与人生的深入理解,都是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是纯粹的专业教育,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缺失的问题。
   通识教育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个性。的确,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8]。但个性缘于卓越,非卓越、甚至消极的个性毫无意义,所以个性的健康发展也要以某一方面的深入训练为基础。
  三、大众化教育问题
   现在中国大学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但大众化教育不应该成为降低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借口。大学既然以学术为根本,大众化教育时代就还要坚持精英培养的原则[9]。
   大众化教育的影响是全社会的,不只是入学人数增多那么简单[10]。由于教育的大众化,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再具有神圣的色彩。受教育的人多了,但学生对教育的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教师的权威都在下降,这就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学校和教师迁就甚至讨好学生,教学纪律松弛,成绩评定宽松,从而使学生更加不重视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大众化教育也成了一些老师不认真教学工作,只能以打分上的慷慨来换取学生好评的借口。
   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明显是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没有为学术而奋斗的精神,没有成为“精英”的意识,这就需要学校在学习要求与教学纪律上更加严格,以使每个人都受到扎实的专业训练,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是向“高等教育的消费主义倾向”[11]妥协,完全以学生的意志提供所谓的教育服务,而是要以学生整个人生发展为本。大学生还未真正走向社会,学术思想、专业技能、人生目标、社会责任方面都需要引导,大学要坚持自己的培养标准,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有充分的信心。中国的大学有足够的权威推行自己的教育政策,在这方面,其实比美国的大学更有优势。事实上教学上严格要求的老师,是能够得到学生衷心爱戴的[12]。
  四、关于教学评价
   一般来说,教师比学生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除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之外,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投入时间了。所以,大学如何吸引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足够多的精力,是提高大学教学水平的工作核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倡对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同样不具备普遍的号召力。唯一可能的途径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但这也是让教学管理者普遍为难的事情。对学术工作用论文数量的方法来评价,尽管对学术研究来说得不偿失,但毕竟成了一种可操作的量化方法,至少表面上是行得通的;而对教学量化所做的努力,如教学评估,却是困难重重,并遭到了被评估者几乎一致的批評。本文认为,要解决教学评价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放弃量化的思路。做好教学工作是出于公心,出于对学生的热爱,出于传播知识与真理的愿望;而量化、奖惩本质上是私利的导向,不可能成为做好教学工作的主要动力。
   出色的教学工作付出了老师很大的精力,应该得到承认。那么究竟有没有比较好的教学评价方法?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让听课的学生每人给老师打一个等级分,并写下自己的理由和对课程的意见(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免学生不认真对待评估或纯粹因为个人喜好打分,而且评估意见还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
  *组织以老教授和退休教师为主的听课团,为教师和课程打分并写下对任课教师和课程的意见。
  *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益性的,对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方式应该是精神或名誉上的,公开结果就对教师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教学评价的结果不应该作为物质上奖惩的依据,至少不能直接挂钩。教育的功利性越强,离培养人才的目标就越远[13]。保持教学工作的非功利性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总结与讨论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压力下,大学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做出调整。这不只是适应社会的问题,也为了更好履行大学作为思想库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大学教育始终应该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核心原则,按照大学本身的逻辑与规律办事。大学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场所,这就决定了大学教育与教学管理要有足够的弹性,通常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精确”、“标准”、“统一”、“效益”等概念并不适合于大学。大学教育的灵魂应该是“激发”,而非“限制”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九苓.领略知识的魅力——访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J/OL].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 2009-12(10)[2010-12-1]. http://llt.pku.edu.cn/?p=312.
  [2]郭九苓.教学的魅力-北京大学名师访谈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
  [4]郭九苓.温故而知新,教与学相长——生命科学院张博教授访谈录(二)[J/OL].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 2010-3(11)[2010-12-1]. http://llt.pku.edu.cn/?p=324.
  [5]郭九苓.鼓励争鸣 重在思考——洪子诚老师谈文学史教学[J/OL].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 2008-6(4)[2010-12-1]. http://llt.pku.edu.cn/?p=107.
  [6][美]理查德•雷文.大学工作.王芳,等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125.
  [7]刘小枫,等.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J].开放时代,2005,(1):5-44.
  [8]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4.
  [9][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96.
  [10][13]徐同文.现代大学经营之道[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70.
  [11]潘艺林.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消费主义倾向[J].教育科学,2008,24(6):79-84.
  [12]郭九苓.勤奋为师,严谨以教——生命科学学院戴灼华教授访谈(一)[J/OL].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 2010-12(14)[2010-12-27]. http://llt.pku.edu.cn/?p=382.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北京 10087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关系到中国本民族的体育文化是否能在新时代源远流长的下去,本文以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体育在后续100多年的发展过程做了一些分析,将1840-1995年划为体育发展的“工具时代”,1995年以后,划为体育发展的“玩具时代”,通过分析得出,民族传统体育在“工具时代”主要呈现出:边缘化、僵硬化、变形化特征;“玩具时代”主要呈现出:自然化、生态化和创新化特征。  关键词:民族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理工院校近年进行的英语专业改革的原因以及现状,提出理工院校需实行“专业+外语”双专业模式教育改革,培养为社会所急需的、具有科技专业知识及较高外语交际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的相对优势, 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理工院校 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方法, 适用于行业英语教学。本文从课堂设计、小组建构、任务设定与实施、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合作学习模式之一的TGT-小组游戏比赛法进行探讨, 通过观察(课堂录像)、问卷调查、访谈及数据分析等方式研究TGT教学策略对行业英语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 TGT 行业英语课堂 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20世纪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逐渐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的提高,以及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的增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环境并不理想,同时又受到普通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强调培养协调、全面、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入手,通过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知识积淀与能力培养;身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全人教育   一、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整体性
期刊
摘要:侵权责任形态包括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分担责任和垫付责任。侵权责任形态是《侵权责任法》的重要内容,但《侵权责任法》并没有专章规定侵权责任形态,主要通过一些具体侵权行为的规定予以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侵权责任形态,才能科学适用《侵权责任法》。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形态 种类 体现  被称为“权利的救济法,利益的保护法”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全面发展 若干关系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大学生全面发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了解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背景,来研究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并根据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当前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人权;法律制度;发展;前景   一、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背景   “人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人权的公约、宣言和决议,如1948年的《世界人权
期刊
摘 要:雅行教育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弘扬传统文化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徑中,理顺德育主客体关系,建立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知行合一。知、情、行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以评价作杠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关鍵詞:雅行教育;德育;理念;禮儀   近年来学校为实施雅行教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打造特色学校的战略规划;贯彻“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教育理念和“养成好
期刊
摘 要: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现状,构建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模式,为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参与。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机制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迅速地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冲击。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使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