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首教《东方之珠》,两年后又教《东方之珠》,本着让课堂充满智慧、努力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的目标,我重新全面且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努力挖掘自身的教学智慧,力求营造智慧课堂。现在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说与大家分享——
一、“东方之珠”——美丽之珠
香港的美丽,在文中表露得淋漓尽致。所以,我把领略香港的美确定为本课教学的第一任务。读文字、导想象自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只有拨动学生心弦的思考和想象,才最有震撼力。
比如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这句话是以浅水湾游人的感觉来折射香港之美丽的。那么,在教学时,也必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游人的这种感觉,和游人一起“漫步”、一起“沐浴”、一起“倾听”。于是,我抓住“沐浴”一词,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提问:知道“沐浴”是什么意思吗?
答:用水沐浴,可以洗干净身上的污垢。
又问:那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又可以洗刷掉什么呢?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浪浪涌到主题上——
学生1: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工作的疲劳。
学生2: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心中的烦恼。
学生3: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精神的压力。
学生4: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一切的不快!
……
我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东方之珠”——繁华之珠
香港的繁华举世闻名。我们的学生或许了解苏州,或许也了解上海和北京,可是香港的繁华是与这些城市不同的。因而,这部分的教学设计,要能催发出学生内心由衷的惊叹,才算是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和铜锣湾的昼夜美景都是展现香港繁华的。为了能让学生在阅读抽象文字的基础上,更直观地感受香港的繁华,我分别设计了两种方式三个环节——
展现海洋公园的好玩和铜锣湾白天里的繁华景色,我在主题教学网页中制作了两段相关的影像,以声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以促发他们的惊叹之情;展现香港夜景时,我在网页中收录了若干幅流光溢彩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果然,在展现这些影像时,学生是一会儿一个“哇”,一会儿一声“呀”,可见效果不错。
三、“东方之珠”——自豪之珠
话题由文首第一句话“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展开——既然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为什么不称它“南方之珠”而称呼它“东方之珠”呢?
学生1:香港是在我国的南边,可是我国却在世界的东方,所以称它“东方之珠”。
学生2:因为香港太美丽、太繁华了,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在世界东方,而香港又是中国的领土,他们自然也就称香港为“东方之珠”了啊!
学生3:如果称“南方之珠”,那么香港只是在中国有名,而称“东方之珠”,就说明香港举世闻名了。
……
太棒了!题眼引发了如此精彩的论谈,不正展现了学生的智慧吗?
乘胜追击——
引述香港过去的时代背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怀抱156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重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令人赞叹,香港的失而复得更令国人自豪。它不仅是我们祖国引以为豪的“南大门”,更是全世界人心目中的“东方之珠”。香港不仅是“中国之珠”,更是“世界之珠”。让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的香港更加美丽和繁华,祝愿这颗“东方之珠”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的自豪情感已经被推向极致。
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是几代香港人的智慧结晶;课文《东方之珠》的精彩,是写作者智慧凝成的;香港的失而复得,是第二代中国领导人智慧的显现。课堂上,主体网页课件的制作,是教师集多种智慧于一体为教学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各种手段的选用,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在闪光;学生情感交融、发言踊跃又精彩,是他们智慧被激活的结果。这篇课文教学的成功,怎能不感谢这么多充满智慧的人呢?
(责 编 辛 欣)
一、“东方之珠”——美丽之珠
香港的美丽,在文中表露得淋漓尽致。所以,我把领略香港的美确定为本课教学的第一任务。读文字、导想象自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只有拨动学生心弦的思考和想象,才最有震撼力。
比如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这句话是以浅水湾游人的感觉来折射香港之美丽的。那么,在教学时,也必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游人的这种感觉,和游人一起“漫步”、一起“沐浴”、一起“倾听”。于是,我抓住“沐浴”一词,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提问:知道“沐浴”是什么意思吗?
答:用水沐浴,可以洗干净身上的污垢。
又问:那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又可以洗刷掉什么呢?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浪浪涌到主题上——
学生1: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工作的疲劳。
学生2: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心中的烦恼。
学生3: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精神的压力。
学生4:用轻柔的海风沐浴可以洗刷一切的不快!
……
我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东方之珠”——繁华之珠
香港的繁华举世闻名。我们的学生或许了解苏州,或许也了解上海和北京,可是香港的繁华是与这些城市不同的。因而,这部分的教学设计,要能催发出学生内心由衷的惊叹,才算是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和铜锣湾的昼夜美景都是展现香港繁华的。为了能让学生在阅读抽象文字的基础上,更直观地感受香港的繁华,我分别设计了两种方式三个环节——
展现海洋公园的好玩和铜锣湾白天里的繁华景色,我在主题教学网页中制作了两段相关的影像,以声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以促发他们的惊叹之情;展现香港夜景时,我在网页中收录了若干幅流光溢彩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果然,在展现这些影像时,学生是一会儿一个“哇”,一会儿一声“呀”,可见效果不错。
三、“东方之珠”——自豪之珠
话题由文首第一句话“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展开——既然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为什么不称它“南方之珠”而称呼它“东方之珠”呢?
学生1:香港是在我国的南边,可是我国却在世界的东方,所以称它“东方之珠”。
学生2:因为香港太美丽、太繁华了,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在世界东方,而香港又是中国的领土,他们自然也就称香港为“东方之珠”了啊!
学生3:如果称“南方之珠”,那么香港只是在中国有名,而称“东方之珠”,就说明香港举世闻名了。
……
太棒了!题眼引发了如此精彩的论谈,不正展现了学生的智慧吗?
乘胜追击——
引述香港过去的时代背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怀抱156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重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令人赞叹,香港的失而复得更令国人自豪。它不仅是我们祖国引以为豪的“南大门”,更是全世界人心目中的“东方之珠”。香港不仅是“中国之珠”,更是“世界之珠”。让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的香港更加美丽和繁华,祝愿这颗“东方之珠”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的自豪情感已经被推向极致。
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是几代香港人的智慧结晶;课文《东方之珠》的精彩,是写作者智慧凝成的;香港的失而复得,是第二代中国领导人智慧的显现。课堂上,主体网页课件的制作,是教师集多种智慧于一体为教学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各种手段的选用,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在闪光;学生情感交融、发言踊跃又精彩,是他们智慧被激活的结果。这篇课文教学的成功,怎能不感谢这么多充满智慧的人呢?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