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是个好听的词,虽然近来在教育圈里被用得很多,但还不觉其“滥”,原因之一恐怕与真正的“大气”尚属稀缺有关。
透彻地解读“大气”非笔者所能,那就试着描述一下对“大气”的教育人的些许“感觉”吧!
“大气”的教育人对“正确的事”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执著,因为他们对关乎“价值”的东西想得透辟。现实是如此复杂甚至混乱,渺小的个体靠什么守住良知、不随别人的扭曲而扭曲?当然是对“价值”的判断以及由对“价值”的坚守而产生的信仰。价值观是我们用以批判现实、把握自我的永恒尺度;而“信仰是成长的价值皈依。有信仰就有精神家园,有家园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行当所行、止当所止,就能全神贯注、一以贯之。”(王崧舟校长语)因为超越了“器”的层面、解决了“上位”的问题,所以“大气”的教育人必有强大的内心;必具“七八级风撼不动”的定力和逆流而上的勇气;必能在浊水横流中保持灵魂的洁净;必视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最高价值,并依此在大小、轻重、长短间作出取含一看“大”,看“重”,看“长”。
“大气”的教育人做人做事大多遵从内心的指引,较少受到外界干扰。与多数人相比,他们活得不那么被动,不会天天环顾左右、事事察言观色,因之有着一份透彻的潇洒与自由。然而,他们又往往是沉重的,这沉重根于苛刻的自律,根于对使命担当的看重、对内心承诺的检视和对教育现状的忧患。一位干得很出色的名校长在一次重要的述职时没有“摆功”,而是连说了几个“对不起”。他说:“我很惭愧。尽管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但扪心自问,我真的让学生开心了吗?幸福了吗?自由了吗?有效成长了吗?”一位教师在期末“盘点”时写的一篇《那些我做不到的事》亦令我等无比汗颜。他们的心因为装着“大问题”而饱满、而浩荡,尽管他们在面对现实、反观自身时也会有忧有痛,但与一些人屈于功利的考虑、囿于一己的需要而生出的忧与痛,实在是境界天壤!
“大气”的教育人对学生爱得纯粹。这“纯粹”指引他们在“爱自己”与“爱学生”发生冲突时、在利益召唤极为诱人时,义无反顾地选择“爱学生”。记得一位校长曾发问:“我们会为自己的一些功利行为找到无数条理由,但我想问,谁来疼学生?”这一问,便问到了骨髓里。真正“疼学生”,就会一事当前先为学生打算,无论大事小节都不折不扣地“以学生为本”。在学位十分抢手的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采访时我们发现,不大的校长室不仅十分简陋,而且竟然挤了3个人办公!当我们执意请校长“配合一下”把这一“景”拍下来时,她有点不好意思。那一刻,端庄、美丽而又柔弱的她在那个小木门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大。之后,在其他名校中很难寻到的这样的校长办公室又在上海徐汇区的两所学校再现。说到此事,三位校长的回答竟出奇地一致:学校地方小、资金有限,尽着学生吧!我不想给他们扣上高尚的帽子,但那无疑是一种不着胭脂自醉人、让所有刻意的俗气之举都显得苍白的“大气”!杭州二中叶校长曾把一位“留下来”即能给学校赢得国际比赛奖牌的高二学生提前“放走”(提前保送清华大学),他对我说:“最终促成我作出决定的,是我在晚自习时发现他正在看一本大二学生才会读的生物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为了那一两块金牌银牌而耽误这孩子,早一天把他送入大学,他便可能早一天成才!”从叶校长的所为所言中,我们是否也能体会到一种“大气”呢?
“大气”的教育人常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简单”状态,看似矛盾的两极在他们那里归于统一,一切波动在他们那里变得平滑,源自内心的强大张力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弹性——内心澎湃而又沉静理性,纵有傲然之气,却也沉得下来;相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善以积极的态度忍受坚守的苦涩;开明大度,较少计较,兼容差异,接纳异己;能对现实做最彻底的批判,又能最大程度地吸收;悲悯但不颓废,孤独而不寂寞;心境纯粹,气定神闲,从心所欲,闲适如羽……他们因高度自洽、知行相谐而收获一份内心的安宁,尽享“大气”的回报。
这就是我所“感觉”的所谓“大气”。
(编辑 孙金鑫)
透彻地解读“大气”非笔者所能,那就试着描述一下对“大气”的教育人的些许“感觉”吧!
“大气”的教育人对“正确的事”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执著,因为他们对关乎“价值”的东西想得透辟。现实是如此复杂甚至混乱,渺小的个体靠什么守住良知、不随别人的扭曲而扭曲?当然是对“价值”的判断以及由对“价值”的坚守而产生的信仰。价值观是我们用以批判现实、把握自我的永恒尺度;而“信仰是成长的价值皈依。有信仰就有精神家园,有家园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行当所行、止当所止,就能全神贯注、一以贯之。”(王崧舟校长语)因为超越了“器”的层面、解决了“上位”的问题,所以“大气”的教育人必有强大的内心;必具“七八级风撼不动”的定力和逆流而上的勇气;必能在浊水横流中保持灵魂的洁净;必视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最高价值,并依此在大小、轻重、长短间作出取含一看“大”,看“重”,看“长”。
“大气”的教育人做人做事大多遵从内心的指引,较少受到外界干扰。与多数人相比,他们活得不那么被动,不会天天环顾左右、事事察言观色,因之有着一份透彻的潇洒与自由。然而,他们又往往是沉重的,这沉重根于苛刻的自律,根于对使命担当的看重、对内心承诺的检视和对教育现状的忧患。一位干得很出色的名校长在一次重要的述职时没有“摆功”,而是连说了几个“对不起”。他说:“我很惭愧。尽管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但扪心自问,我真的让学生开心了吗?幸福了吗?自由了吗?有效成长了吗?”一位教师在期末“盘点”时写的一篇《那些我做不到的事》亦令我等无比汗颜。他们的心因为装着“大问题”而饱满、而浩荡,尽管他们在面对现实、反观自身时也会有忧有痛,但与一些人屈于功利的考虑、囿于一己的需要而生出的忧与痛,实在是境界天壤!
“大气”的教育人对学生爱得纯粹。这“纯粹”指引他们在“爱自己”与“爱学生”发生冲突时、在利益召唤极为诱人时,义无反顾地选择“爱学生”。记得一位校长曾发问:“我们会为自己的一些功利行为找到无数条理由,但我想问,谁来疼学生?”这一问,便问到了骨髓里。真正“疼学生”,就会一事当前先为学生打算,无论大事小节都不折不扣地“以学生为本”。在学位十分抢手的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采访时我们发现,不大的校长室不仅十分简陋,而且竟然挤了3个人办公!当我们执意请校长“配合一下”把这一“景”拍下来时,她有点不好意思。那一刻,端庄、美丽而又柔弱的她在那个小木门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大。之后,在其他名校中很难寻到的这样的校长办公室又在上海徐汇区的两所学校再现。说到此事,三位校长的回答竟出奇地一致:学校地方小、资金有限,尽着学生吧!我不想给他们扣上高尚的帽子,但那无疑是一种不着胭脂自醉人、让所有刻意的俗气之举都显得苍白的“大气”!杭州二中叶校长曾把一位“留下来”即能给学校赢得国际比赛奖牌的高二学生提前“放走”(提前保送清华大学),他对我说:“最终促成我作出决定的,是我在晚自习时发现他正在看一本大二学生才会读的生物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为了那一两块金牌银牌而耽误这孩子,早一天把他送入大学,他便可能早一天成才!”从叶校长的所为所言中,我们是否也能体会到一种“大气”呢?
“大气”的教育人常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简单”状态,看似矛盾的两极在他们那里归于统一,一切波动在他们那里变得平滑,源自内心的强大张力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弹性——内心澎湃而又沉静理性,纵有傲然之气,却也沉得下来;相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善以积极的态度忍受坚守的苦涩;开明大度,较少计较,兼容差异,接纳异己;能对现实做最彻底的批判,又能最大程度地吸收;悲悯但不颓废,孤独而不寂寞;心境纯粹,气定神闲,从心所欲,闲适如羽……他们因高度自洽、知行相谐而收获一份内心的安宁,尽享“大气”的回报。
这就是我所“感觉”的所谓“大气”。
(编辑 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