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是课程,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种活动形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各自承载着幼儿发展的使命。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建设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家园合作;生活课程;方法及途径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重视家园合作的趋势下,我国也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关注以及所表现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先进经验,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非常多,但专门针对基于“生活课程”理论的实践与研究还相对较少。此外,家长和教师还没有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教育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探寻提升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一)创办家长学校,传递生活课程的理念
1.新生家长会解读课程整体构建
新生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包含生活课程、游戏课程、主题课程、户外课程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明确一日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渠道和每周课程安排,让家长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整体的认识。
2.学期初家长会传达课程实施计划
汲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形成幼儿园各年龄段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各月重点工作安排,形成幼儿园各年龄段各月工作目标和相应的家园工作配合要求。在学期初由教师通过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每次计划传达,家长认真记录,认真落实,使家长对幼儿园和班级各月的工作重点和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实施的课程达成共识。
3.家长委员会讨论课程建构和实施
吸纳优秀家长,定期召开幼儿园家长委员会,通过了解、观察和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家长们针对幼儿园课程充分讨论,肯定成绩,寻找问题,对幼儿园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
4.专题家长会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家长学校的“讲师”来自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和外聘专家。定期的培训、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健康饮食指导、防病防疫知识、安全技能培训、亲子阅读沙龙、科学育儿指导、《指南》深入解读、入园焦虑缓解、幼小衔接指导等多个层面,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5.初步建立合理化、科学化、适宜化的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常规制度
幼儿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帮助幼儿建立起关于生活活动的常规秩序,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合理、科学、适宜的常规制度,来保证研究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促进幼儿生活活动秩序的形成与发展。
(二)家园深度互动,促进生活课程的有效实施
1.家长配合生活课程研究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导,他们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
研究过程中,家长们通过了解研究任务,配合问卷调查,以集体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亲子桥等)、个别方式(如家访、接送随机交流、个别谈话等),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包含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社会交往等幼儿园生活课程体系,例如小班生活能力大比拼、中班迎接春天的味道——制作春天的美食、大班——贺新年迎福、接福、送福。
2.家长感受游戏课程魅力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主题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志愿者共同創设了娃娃之家、茉莉茶坊、苹果医院、西餐厅、快乐涂鸦等可供幼儿自主选择的室内区域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由结伴开心游戏。家长为班级游戏增添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家长志愿者们倾情相助进行游戏过程的帮助和指导。2018年京口区“六一”亲子游戏节,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取得了好成绩。
3.家长参与主题课程实施
幼儿园主题教学课程注重与家长的有效互动。三八妇女节,我们把妈妈请到幼儿园,为妈妈梳头发、编制美丽的手链;端午节,家长来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包粽子、庆端午;重阳节,我们为老人唱歌、捶背,送去节日祝福。
4.家长支持户外课程建设
幼儿园户外区域自选活动涉及户外创玩区、户外艺术区。为支持区域主题活动的开展,家长将家中的废旧帐篷、烤架、滑板车等多种材料带到幼儿园共享。为确保幼儿安全,家长志愿者进行活动指导和安全防护,为幼儿喜欢的户外区域自选活动保驾护航。
5.家长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展
我们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特色活动,如家长进课堂(医生爸爸进课堂、故事妈妈讲绘本、足球爸爸来踢球等)、家长义工团(社会实践护送者、活动摄影跟拍、亲子游活动策划)、家长来种植(利用幼儿园种植园地,随着季节变化种植大蒜、青菜、胡萝卜等)、家长进厨房(制作烘焙、包馄饨、做饼子、水果拼盘等)和“家园社”实践活动(参观社区图书馆、和社区老人联欢、参观社区超市等)。
(三)有效实施生活课程
1.园内课程资源日益丰富
(1)家园合作,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 有时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随心所欲地玩, 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 并不是教育者不加控制地玩, 只不过这种控制和影响比较间接, 比较隐蔽, 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及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教育目标的。 家园所承担的工作, 就是要规划活动区, 创设出益智区、语言区、表演区、积木区、 计算区, 根据各区域所涉及发展的目标内容, 共同制作材料, 让幼儿在与人、与物交互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美工区:印画——水果、蔬菜;语言区:图片、书籍等;动手区:练习区有筷子、各种小动物的模型、各种食物模型;探索区:对序列推理的认知,色卡若干,让幼儿通过认识颜色来对色卡进行排列,提供种类繁多的动物模型或标本,大小不同的量杯、碗盆、勺子以及放大镜、天平等,体现了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们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区域活动,进而参与到区域游戏的活动中,教师指导家长在观察和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活动更加生活化游戏化,家园合作的区域游戏更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
(2)家长助教,促进生活课程的开发
幼儿园课程已经不仅仅依赖于现有的教材,家园共育时,家长助教开发的课程也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生活课程。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开展了小班“爱护牙齿”“医生爸爸进课堂”,中班“父子早餐会”“认识交通标志”,大班“足球爸爸来踢球”“小学生活我知道”等一系列丰富而富有新鲜感的集体活动,每一次活动,家长都收获了一次和自己孩子的全新体验,给了幼儿园很高的评价。
2.园外课程资源日渐扩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利用家长的不同职业,挖掘了家长资源。同时,与园外的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部队、理发店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四年来,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共开展外出社会实践活动36次,如带领幼儿到社区、部队、文化馆、公园, 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获得感性经验, 这对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行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也成了幼儿生活化课程不可或缺的珍贵课程资源。
(1)幼儿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家园共育的生活课程让幼儿在生活课程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习得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课程中愉悦了身心,启迪了智慧,增进了交流,获得了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丰富了经验,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造,提升了审美;在丰富多彩的户外课程中增强了体质,养成了乐于锻炼的习惯;在亲子种植中萌发了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在分享阅读中亲近文学经典,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家长教育能力逐步提升
①转变了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方式。家长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是自我教育和不断成长的过程。他们的身份在三年内经历了“旁观者—学习者—参与者”的华丽转身,对幼儿园课程理念和家庭教育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注重幼儿的活动兴趣、学习品质和习惯养成。
②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和能力。幼儿园通过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讲座、邀请优秀家长做经验分享、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南》宣讲,让家长学习教育经验和科学育儿的方法。幼儿园通过开展家长沙龙,邀请家长参加亲子社会实践、亲子游戏,参与艺术表演等,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吸引家长参与“幼儿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让家长重视生活活动在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③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灵活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朋友,我们精心选择了适合不同的家园合作方式,以争取所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如“积极型”家长,通过“家长会”“家教沙龙”“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附和型”家长,通过“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制作活动”等形式,直接感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来;对于“批判型”家长,我们通过“家长互助活动”“家教沙龙”“家长学校”“博客”“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对这些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帮助家长重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从而也能参与到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来。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如每周更新幼儿园公众号,将一周幼儿生活活动、儿童保健、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向家长公布,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宣传教育方法,如电子屏幕公告、家长园地橱窗、班级活动展览等进行平等化沟通,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識。
家园共育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是基于幼儿为本的指导思想,是把了解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作为前提,是幼儿园落实《纲要》、践行《指南》的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哼.幼儿园家园合作全攻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斯日古楞高娃.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6(42):74.
关键词:家园合作;生活课程;方法及途径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重视家园合作的趋势下,我国也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关注以及所表现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先进经验,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非常多,但专门针对基于“生活课程”理论的实践与研究还相对较少。此外,家长和教师还没有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教育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探寻提升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一)创办家长学校,传递生活课程的理念
1.新生家长会解读课程整体构建
新生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包含生活课程、游戏课程、主题课程、户外课程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明确一日活动中课程实施的渠道和每周课程安排,让家长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整体的认识。
2.学期初家长会传达课程实施计划
汲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形成幼儿园各年龄段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各月重点工作安排,形成幼儿园各年龄段各月工作目标和相应的家园工作配合要求。在学期初由教师通过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每次计划传达,家长认真记录,认真落实,使家长对幼儿园和班级各月的工作重点和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实施的课程达成共识。
3.家长委员会讨论课程建构和实施
吸纳优秀家长,定期召开幼儿园家长委员会,通过了解、观察和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家长们针对幼儿园课程充分讨论,肯定成绩,寻找问题,对幼儿园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
4.专题家长会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家长学校的“讲师”来自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和外聘专家。定期的培训、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健康饮食指导、防病防疫知识、安全技能培训、亲子阅读沙龙、科学育儿指导、《指南》深入解读、入园焦虑缓解、幼小衔接指导等多个层面,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5.初步建立合理化、科学化、适宜化的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常规制度
幼儿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帮助幼儿建立起关于生活活动的常规秩序,家园合作实施幼儿生活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合理、科学、适宜的常规制度,来保证研究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促进幼儿生活活动秩序的形成与发展。
(二)家园深度互动,促进生活课程的有效实施
1.家长配合生活课程研究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主导,他们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
研究过程中,家长们通过了解研究任务,配合问卷调查,以集体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亲子桥等)、个别方式(如家访、接送随机交流、个别谈话等),参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包含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社会交往等幼儿园生活课程体系,例如小班生活能力大比拼、中班迎接春天的味道——制作春天的美食、大班——贺新年迎福、接福、送福。
2.家长感受游戏课程魅力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主题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志愿者共同創设了娃娃之家、茉莉茶坊、苹果医院、西餐厅、快乐涂鸦等可供幼儿自主选择的室内区域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由结伴开心游戏。家长为班级游戏增添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家长志愿者们倾情相助进行游戏过程的帮助和指导。2018年京口区“六一”亲子游戏节,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取得了好成绩。
3.家长参与主题课程实施
幼儿园主题教学课程注重与家长的有效互动。三八妇女节,我们把妈妈请到幼儿园,为妈妈梳头发、编制美丽的手链;端午节,家长来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包粽子、庆端午;重阳节,我们为老人唱歌、捶背,送去节日祝福。
4.家长支持户外课程建设
幼儿园户外区域自选活动涉及户外创玩区、户外艺术区。为支持区域主题活动的开展,家长将家中的废旧帐篷、烤架、滑板车等多种材料带到幼儿园共享。为确保幼儿安全,家长志愿者进行活动指导和安全防护,为幼儿喜欢的户外区域自选活动保驾护航。
5.家长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展
我们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特色活动,如家长进课堂(医生爸爸进课堂、故事妈妈讲绘本、足球爸爸来踢球等)、家长义工团(社会实践护送者、活动摄影跟拍、亲子游活动策划)、家长来种植(利用幼儿园种植园地,随着季节变化种植大蒜、青菜、胡萝卜等)、家长进厨房(制作烘焙、包馄饨、做饼子、水果拼盘等)和“家园社”实践活动(参观社区图书馆、和社区老人联欢、参观社区超市等)。
(三)有效实施生活课程
1.园内课程资源日益丰富
(1)家园合作,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 有时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随心所欲地玩, 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 并不是教育者不加控制地玩, 只不过这种控制和影响比较间接, 比较隐蔽, 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及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教育目标的。 家园所承担的工作, 就是要规划活动区, 创设出益智区、语言区、表演区、积木区、 计算区, 根据各区域所涉及发展的目标内容, 共同制作材料, 让幼儿在与人、与物交互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美工区:印画——水果、蔬菜;语言区:图片、书籍等;动手区:练习区有筷子、各种小动物的模型、各种食物模型;探索区:对序列推理的认知,色卡若干,让幼儿通过认识颜色来对色卡进行排列,提供种类繁多的动物模型或标本,大小不同的量杯、碗盆、勺子以及放大镜、天平等,体现了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们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区域活动,进而参与到区域游戏的活动中,教师指导家长在观察和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使活动更加生活化游戏化,家园合作的区域游戏更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
(2)家长助教,促进生活课程的开发
幼儿园课程已经不仅仅依赖于现有的教材,家园共育时,家长助教开发的课程也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生活课程。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开展了小班“爱护牙齿”“医生爸爸进课堂”,中班“父子早餐会”“认识交通标志”,大班“足球爸爸来踢球”“小学生活我知道”等一系列丰富而富有新鲜感的集体活动,每一次活动,家长都收获了一次和自己孩子的全新体验,给了幼儿园很高的评价。
2.园外课程资源日渐扩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利用家长的不同职业,挖掘了家长资源。同时,与园外的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部队、理发店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四年来,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共开展外出社会实践活动36次,如带领幼儿到社区、部队、文化馆、公园, 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获得感性经验, 这对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行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也成了幼儿生活化课程不可或缺的珍贵课程资源。
(1)幼儿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家园共育的生活课程让幼儿在生活课程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习得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课程中愉悦了身心,启迪了智慧,增进了交流,获得了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丰富了经验,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造,提升了审美;在丰富多彩的户外课程中增强了体质,养成了乐于锻炼的习惯;在亲子种植中萌发了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在分享阅读中亲近文学经典,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家长教育能力逐步提升
①转变了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方式。家长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是自我教育和不断成长的过程。他们的身份在三年内经历了“旁观者—学习者—参与者”的华丽转身,对幼儿园课程理念和家庭教育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注重幼儿的活动兴趣、学习品质和习惯养成。
②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和能力。幼儿园通过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讲座、邀请优秀家长做经验分享、请优秀教师进行《指南》宣讲,让家长学习教育经验和科学育儿的方法。幼儿园通过开展家长沙龙,邀请家长参加亲子社会实践、亲子游戏,参与艺术表演等,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吸引家长参与“幼儿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让家长重视生活活动在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③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灵活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朋友,我们精心选择了适合不同的家园合作方式,以争取所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如“积极型”家长,通过“家长会”“家教沙龙”“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附和型”家长,通过“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制作活动”等形式,直接感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来;对于“批判型”家长,我们通过“家长互助活动”“家教沙龙”“家长学校”“博客”“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对这些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帮助家长重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从而也能参与到生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来。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定期做好宣传工作,如每周更新幼儿园公众号,将一周幼儿生活活动、儿童保健、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向家长公布,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宣传教育方法,如电子屏幕公告、家长园地橱窗、班级活动展览等进行平等化沟通,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識。
家园共育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是基于幼儿为本的指导思想,是把了解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作为前提,是幼儿园落实《纲要》、践行《指南》的有效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哼.幼儿园家园合作全攻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斯日古楞高娃.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6(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