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以实验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平时课堂的演示实验上,学生已产生了动手的欲望。当然,他们的心理是又想做又怕做,这时教师可选择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教师则在一旁引导。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实验前准备好两条镁带,教师做完后请学生上台再作一次。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做起来往往没有什么难度,一般都能成功。成功的感觉往往使他们非常兴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实验时,学生往往既紧张又兴奋,差错是不可避免的。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尽管教师在课前一再强调实验完毕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完全冷却为止。一开始试验,学生仍然手忙脚乱。尽管错误不可避免,但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虽然做错了,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效果比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解正确操作步骤要好的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的是新教材一个显著特点。家庭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寻要点等方面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铺平道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多做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不少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常见的错误,多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引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致、有序地观察。
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机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的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起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的学科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让学生尽可能爽的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理,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例如教材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4—1],为了操作的方便,减少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罩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
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养,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条件培强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但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可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并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写成小论文,以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寻要点等方面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铺平道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差别,许多仪器设施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以实验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平时课堂的演示实验上,学生已产生了动手的欲望。当然,他们的心理是又想做又怕做,这时教师可选择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教师则在一旁引导。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实验前准备好两条镁带,教师做完后请学生上台再作一次。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做起来往往没有什么难度,一般都能成功。成功的感觉往往使他们非常兴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实验时,学生往往既紧张又兴奋,差错是不可避免的。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尽管教师在课前一再强调实验完毕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再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完全冷却为止。一开始试验,学生仍然手忙脚乱。尽管错误不可避免,但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虽然做错了,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效果比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解正确操作步骤要好的多。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的是新教材一个显著特点。家庭小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家居生活中较常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寻要点等方面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铺平道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多做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不少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常见的错误,多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引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激发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致、有序地观察。
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机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的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起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的学科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让学生尽可能爽的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理,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例如教材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4—1],为了操作的方便,减少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罩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
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养,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条件培强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但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可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并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写成小论文,以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寻要点等方面进行,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铺平道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差别,许多仪器设施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