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着重从学习动力方面分析学生现状,试图通过实施绿色评价三大策略,即乐于学习投入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评价策略和增强学习自信的评价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 绿色评价 学习动力 学习投入 学习动机 学习自信 微成长
  当前,初中阶段学业质量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考试分数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重最终结果轻进步和努力程度”等。为改变这种单一、片面、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方式,笔者所在学校以课标为基准,开展了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研究,以有效落实课改要求和课程目标。所谓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多种发展性评价理论,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评价活动。实施绿色评价,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的课标要求,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现状,着力解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本文着重从学习动力方面分析学生现状,试图通过实施绿色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不断提高学业质量。
  一、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
  上海闵行区学业质量分析系统将“学生学习动力”分为“学习投入度”“学习自信”“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四个维度。2014年6月,笔者所在学校对538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该项目的网上问卷调查,现进行举例分析。
  1.学习投入度。
  从“学习投入度”维度来看,调查数据说明,51.02%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度较好,28.57%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度一般,同时还有20.41%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度较差。
  2.学习自信。
  在“学习自信”维度中,如关于“我现在成绩不太好,但是我相信以后成绩会好的。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主观上,大多数学生相信自己会改变现状,但还有8.16%的学生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关于“在课堂上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34.69%的学生自信心强或较强,敢于表达,但还有40.82%的学生不敢表达,其自信心严重缺失。
  3.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维度中,如关于“我喜欢学习,因为在学习中能产生成就感。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 46.94%的学生喜欢学习,而24.49%的学生不太喜欢学习。关于“我觉得,我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梦想的。
  4.学习兴趣。
  在“学习兴趣”维度中,如关于“我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42.86% 的学生认为学习有趣,而22.44%的学生认为学习无趣。关于“我在听课时,常常会分心,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你的实际情况的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57.14%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上课,但还有22.45%的学生上课时容易分心,学习投入度差。
  整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教师可从学习投入度、学习自信、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四个维度进行诊断,围绕“苏式教学、灵动课堂、幸福教育”,在“学习、研究、反思、提高”中通过改进教师的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激发学习动力的绿色评价策略
  1.乐于学习投入的评价策略。
  学习投入理论提出,学习投入包括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所谓行为投入就是指个体参加在校期间的学业或非学业活动的高度卷入。情感投入指面向学业任务或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及对学校的归属感。认知投入包括学生在学习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资源的高度卷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很多,如学校的课程设置、文化特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家庭的氛围与家长期待,同学关系以及个人的发展目标等。
  例如,脱口而出的“主科与副科”现象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校长、教师的观念中,有些家长只重视中考课程的功利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度,甚至有些学生会将副科当作“休息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因此,绿色评价应关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要建立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门课程”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所有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品质。
  学校可以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来实施绿色评价。基础性课程可分等级,按进步程度进行评价,拓展性课程可按参与情况与活动成效进行评价。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使学生乐于投入学习,不断加大课程学习的行为投入(如学习注意力集中,愿意付出努力,无问题行为发生)、情感投入(如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不感到焦虑、厌倦和气愤)和认知投入(如能使用多种学习策略,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
  2.激发学习动机的评价策略。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人具有社会性,除了基本需求外,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让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成就感不断提升。   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也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明显不同。“听讲”方式,学习效果最差,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其次是“阅读”方式,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示范”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实施绿色评价,可以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不但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不但要重视结果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如“问题学习卡”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跟踪自己的学习状况,如,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已解决,那么解决方式是怎样的?是经过自主学习解决的,还是在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帮助下解决的?如果没解决,可以寻求哪些人的帮助,自己、老师、同学或其他人?采取哪些方式,查阅资料、实验、调查、测量或观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记录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以相同的程序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问题学习卡”评价方式,为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家长与学生之间开展评价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总之,通过建构绿色评价机制,建设团队文化,熔铸团队精神,在“与书交友,与人交友,与大自然交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激发动机。
  3.增强学习自信的评价策略。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良好人格品质的核心”。确实,自信的人善于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即使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能微笑着面对。与自卑的人相比,自信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在探索绿色评价、苏式教学、灵动课堂、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实施“ETPS”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所谓“ETPS”,E:ENCOURAGE(鼓励),T:TRUST(信任),P:PROGRESS(进步),S:SUCCEED(成功)。E——鼓励学生取得成功;T——相信学生能够成功,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前提;P——进步能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快乐,这种快乐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渴望,促使学生自己去争取成功——S。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期望对学生的成长有明显影响。因此,实施绿色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勇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发展并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要乐于搭建平台让学生留下“成长的足迹”,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激发学生的成功愿望,提高学生的幸福感,从而进入层层提升的良性循环(如下图)。
  如“微成长”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观察”“微阅读”“微实验”“微创新”“微服务”等“微行动”,积累自己的点滴进步;利用照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将这些“微行动”记录下来,见证自己的点滴成长。大家都知道,从“1”到“1.01”或“0.99”,变化是极其微小的,但是“1.01的365次方是37.8”而“0.99的365次方是0.03”,差距就明显了。这启示我们,假如初一入学的第一天为“1”,那么,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三年后,甚至更久之后,学生的收获就完全不同了。关注微成长,让学生体验进步,享受成功,树立自信,幸福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也许,这正是实施绿色评价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
  (作者为江苏省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果“不求甚解”,八年级学生大致能了解文字内容。但要深度理解课文,尤其是比较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写作意图,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和书下的注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但是如果“穿插”不当,就会使课堂枝枝蔓蔓,影响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和理解。在全国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徐杰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则巧妙地运用了“穿插”,促
期刊
《幽径悲剧》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我试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理解文章中古藤萝包涵的形象特征和内在的美好,通过幽径和藤萝被毁前后的对比让学生看见亮色和沉痛。  课堂开始,我用季羡林先生的数字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短短的3分钟时间,学生有了一些震撼,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学者,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作品呢?  接着我出示了北大燕园的图片,请同学们在
期刊
3.“为学而教”,让学生学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为学而教”。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是否优秀,最根本的是看其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写作的能力、语文成绩等。  教,是为了学的需要。一要了解学生的爱好与需求。语文教学既要从学科素养出发,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倾向,决定教学取向。有位专家曾就学生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家做过调查,排在前五位的是鲁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徐志摩,然后还有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学生
期刊
在上完“勾股定理”第二节课时,我班一位爱提问题的学生小徐向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那么在空间里,有没有类似的结论呢?”在感慨与欣喜之后,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并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补充了本节内容,与学生继续探讨空间里的“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C为对角线,则有AB2+BC2=AC2,即AB、BC、AC满足勾
期刊
摘 要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此外,课程改革还倡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为此,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网络资源 数学课堂 农村学生  我国
期刊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如何体现“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利用微视频上了一堂八年级《自然灾害》课。  一、用视频切入课题,营造气氛  课前,教师滚动播
期刊
“各位队员,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气象社团的学习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2月22日,开学第一天,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气象台的台阶上,围坐着21名八年级学生,校气象社团团长、气象研究所所长周一帆同学正在向大家布置任务,“从下周一开始,4人小组每天坚持早上7点、中午12点进行气象观测。每个观测员都要遵守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相关规定,不能早测、迟测、缺测”。  据了解,气象社团的学生每天都要开展相应的气象观测活动
期刊
摘 要 诗歌源于生活,诗歌教学归根结底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生活意识,还要有语言意识。而要在诗歌和生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解读,因此,教师还需要具有开掘意识。  关键词 意识 诗歌 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诗歌教学形式着实让人担忧——教师外科手术式的讲解,让作品支离破碎;师生品头论足式的鉴赏,疏远了我们与诗歌的距离;功利化的技巧灌输和读读背背,让我们难觅
期刊
张扬老师一直潜心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先后数十次在省内外执教示范课,通过大量的实践及课例分析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点线面教学法”。2015年5月,张扬老师做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举办的《教学新时空》栏目,开设了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名师课堂”。在该教学中,他以“点线延伸,知识重构”为思维主旨,力求解决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低效问题。这一节“名师课堂”的推出,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得到一线教师
期刊